陈德光,广西北流六靖人。现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 1942年出生于广西北流市六靖镇高龙坡村。 1958年11月参加工作,北流通用机械厂工人。 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广州军区第47军战士、副班长、班长,1965年4月任第47军三营营部书记,1967年4月团司令部侦察参谋、连长,作训参谋、作训股股长。 1976年2月—1983年4月任兰州军区47军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 北流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
1979年9月—1981年2月北京军事学院学习,)1983年5月任副师长、1985年11月任师长。1987年参加老山自卫反击战。 1994年11月任陕西省军区参谋长。(1997年2月毕业国防大学指挥系。)1997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98年11月任 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99年11月升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山川秀美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 陈德光不仅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先后发表了《沙漠严寒条件下野战生存问题》、《大中城市战争动员准备工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迎接新世纪军事革命挑战强化后备力量高科技意识》等军事论文,为我军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李 明 瑞
李明瑞(1896~1931),号裕生,清湾镇侯山村人。郁林五属中学毕业。1918年入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1920年毕业后任桂军排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残部及驱逐滇军军阀唐继尧、龙云两部的战斗,因军功升任连长、营长、团长。1925年秋,任南路第三路军俞作柏部第三团团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旅长、师长、副军长,转战湘、鄂、赣、皖、苏各省,屡立奇功。李明瑞于5月率两个师从武汉取道上海、广东回广西,就任军事特派员、第四编造区主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俞作柏则任广西省政府主席。7月,红七军经过一万二千里长途跋涉,身经大小百余次战斗,历尽艰难险阻,到达了中华临时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特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一面。会师后,在于都县桥头圩休整补充,李明瑞被任命为红七军军长,曾到瑞金壬田寨参加高级军事会议,受到中央红军总政委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的亲切接见;并参加毛泽东主持的高级领导干部会议,参与中央苏区重大战略决策。在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七军配合一、三军团东进全歼黄破守敌毛炳文师两个团;9月,红七军全歼韩德福五十二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七军编入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1931年10月,王明“左’顺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搞肃反扩大化,李明瑞被错杀,时年仅35岁。
陈 柱
陈柱(1890-1944年),字柱尊,号守玄,民乐罗村人,19岁留学日本就读成城中学,4年后毕业归国,考人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系,课余兼修古文,尝以文字见知于校长唐文治(蔚芝),后即改攻文学。学成后,初任广西省立梧州中学校长,时年仅25岁。在该校任校长6年。1921年,应唐文治之聘,北上任无锡国专教授。1924年任大夏大学教授、国学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28年起任交通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陈柱任梧州中学校长时,团结进步师生,转变学风,提高教学质量。亲自上国文、数学、英语课。该校以国文、数学、英语等科成绩优异而著称全省。他在上海高等学校任教20余载,桃李满天下。在交大任职期间,除参加南社外,还参加中华学艺社、新中国建设学会,主辑《学艺杂志》、《国学杂志》、《学术世界})等期刊。平生著述甚丰,据统计其著述有92部,其中以《守玄间文字学》、《公羊家哲学》、《墨子间信补正》、《小学评议》、《三书堂丛书》、《文心雕龙校注》J墨子十论》、《子二十六论》等书最为精辟,深受学界前辈及师友们的推崇和赞赏。《中国散文史》等书解放后已经再版。他的诗作不下万首,现存诗集有印本《待焚诗稿》两种版本共10卷。其毕生克勤克俭,惟爱书成解,家中建藏书楼,曰“守玄阁”,又榜“十万卷楼”。他常对子女说;“积钱不如积书,钱有尽时,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他的夫人每年四季均要为他曝书以免虫蛀,常笑对别人说:“人家曝谷我曝书,人家数钱我数书”。1944年秋,陈柱在交大病逝,年仅55岁。其藏书解放后多为广西图书馆所得。
马 达
马达(1903~1978),原名陆诗瀛,新丰大村人。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2年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任美联党团书记,积极参与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从事版画等艺术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加入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任该会主席。1938年克服困难险阻,奔赴延安,与华君武、胡一)!等名画家共事,切磋画艺,并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941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延安党校文艺工作室美术组副组长、晋察豫文联美术工场主任等职。后在华北大学任教,为我国美术事业培养大批人才。解放后,历任天津文联党组成员,天津美协主席、全国美协理事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生中曾11次面见毛泽东主席,聆听教导,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50年代初曾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用画笔和刻刀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以《上甘岭的素描》、《阵地抢救》、《抢水·寻水》、《分界线》、《板门店的春天》、《屈原像》(砖刻),以及1957年出访苏联所作《巴库油田》、《集体农庄》、《红场写生》等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60年和1962年,先后两次偕夫人回到北流考察圭江风景,采风勾漏洞穴,攀登天堂山顶,绘写家乡山水,为劳模画像,曾在北流街头举办画展,还为相传当过勾漏县令的晋朝葛洪画像,镌刻于匈漏洞前。“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迫害摧残。“文革”结束后彻底平反。1978年当选为天津市五届政协委员,并被任命为天津市文化局顾问。同年4月18日在天津病逝。生前优秀作品1982年别在天津、南宁等地举办的“马达遗作画展”展出。后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马达画集》。
历任市(县)长
解放后北流历任县(市)长(主任) : 姓名祖籍职务任职时间
林克武广西陆川县军政委员会主任1949.12~1950.2
徐为楷广西陆川县人民政府县长1950.2~1952.10
高纯一河北县人民政府县长1952.10~1953.7
张鸿升山东县人民政府县长1953.7~1955.6
雷炳铎陕西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5.8~1956.12
雷炳铎陕西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6.12~1958.2
雷炳铎陕西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8.2~1961.10
徐存东山东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61.10~1963.5
雷炳铎陕西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63.6~1963.9
雷炳铎陕西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63.9~1965.7
李强增广西陆川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65.7~“文革”
李国伟广西梧州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3~1973.8
王锡珩河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3.8~1976.1
刘仲华广西北流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6.1~1979.4
宾风广西平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9.4~1979.12
徐超文广西陆川县人民政府县长1979.12~1984.6
俞芳林广西北流县人民政府县长1984.9~1987.10
范豪光广西合浦县人民政府县长1987.10~1990.2
覃瑞祥广西北流县人民政府代县长1990.2~1990.3
覃瑞祥广西北流县人民政府县长1990.3~1990.10
覃瑞祥广西北流县人民政府县长1990.10~1991.8
卢在权广西北流县人民政府代县长1991.8~1992.2
卢在权广西北流县人民政府县长1992.2~1993.10
柯家庆玉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1993.10~1993.10
柯家庆玉林县(市)人民政府县(市)长1993.11~1997.3
卢运福玉林市人民政府代市长1997.3~1997.3
卢运福玉林市人民政府市长1997.3~1998.7
覃乐敏广西三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1998.7~1999.1
覃乐敏广西三江市人民政府市长1999.1~2000.9
李水明广西全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2000.9~2001.2
李水明广西北流 市人民政府市长2001.2~2003.7
庞标益广西博白 市人民政府市长2004.1 ~2009.2
李楚 广西桂平 市人民政府市长2009.2 ~2010.2
何东真 广西博白 市人民政府市长2010.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