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邻战旗下——桂系战将一览!
李宗仁(1891——1969)陆军一级上将,战区司令长官。字德邻,广西桂林人。1891年8月13日生。1908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广西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被编为第二队步。1913年秋毕业后,进南宁将校讲习所,曾任见习官、队附。1915年春应聘在桂林省模范小学任高级班军训教官。同年12月入林虎为总司令的护国军第六军,参加护国讨袁战争,任排长。此后又先后参加了讨伐龙济光,护法战争,粤桂战争。历任连长、营长、粤桂第一路边防军帮统、统领。1921年6月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1922年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1923年春,任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旅长,5月被北京政府任为桂林镇守使11月任定桂军总指挥,与黄绍竑之讨贼军联合讨伐其它各部。1924年夏击败陆荣廷部,7月任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11月兼任广西善后督办,同月改任广西绥靖处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先将沈鸿英部逐出广西,后将唐继尧赶回云南,统一广西。1925年9月21日选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3月24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7月率部参加北伐,先后任中央军右纵队指挥官,攻城军司令官,指挥了汨罗江及武汉战役。后调任江西作战。1927年初兼任江左军总指挥;3月11日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4月5日任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后任第三路军总指挥;7月25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厅长;8月与何应钦共同策应将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击;10月任南京国民政府西征军第三路总指挥、西征讨伐唐生智。1928年3月任中央政治会议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16日特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0月24日特任军事参议院院长。 1929年1月28日特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编组部主任。2月5日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被罢免本兼各职,失败后去香港。10月回广西,在南宁成立“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与冯玉祥、阎锡山南北遥相呼应反对蒋介石。1930年3月派代表到北平参加反蒋各派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15日被推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9月1日推为北平“扩大会议”国民政府委员。中原大战爆发后率部入湘作战,后兵败撤回广西。1931年5月反蒋各派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被选任“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2日任该政府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撤消。1932年1月6日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月28日选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3月兼任南宁绥靖公署主任,4月兼任第九路军总指挥,6月任驻广西军总司令。1934年指挥第四集团军追堵长征红军。1935年4月2日任陆军一级上将。同年12月31日兼任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1936年两广事变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事变和平解决后,7月13日特派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7月25日特派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7年2月任第五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出桂作战。1937年9月19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26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年3月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后曾任第一预备军司令长官、 第五战区游击部队总指挥。1945年2月10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同年9月1日任北平行营主任。1948年4月29日竞选为副总统,5月20日就职。1949年1月21日因蒋介石下野而代行总统。不久兼任中国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0月20日称病离职。后去香港。同年12月赴美国。1954年3月10日台湾“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投票罢免副总统。1965年7月18日离美经欧洲回国。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病逝。在中国国民党内,李宗仁曾是第四、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出版有《李宗仁回忆录》。 白崇禧(1893—1966)
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江苏上元。1893年3月18日生于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07年入广西陆军小学,与李宗仁、黄绍竑同学,不久因病退学。1909年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广西学生敢死队,开赴汉阳后因南北议和,学生军解散,白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受训半年。后被送入武昌南湖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分派往卢永祥第十师入伍半年。期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学习。1916年毕业后回原籍任桂军第一师见习官。1917年与夏威、黄绍竑任广西督办公署模范营连长。1921年升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年底击败刘日福的广西自治军。1923年秋,以黄绍竑为总司令的广西讨逆军与李宗仁之定桂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军”,白任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接受广东大元帅府的任命。孙中山去世后,白指挥桂军打败欲借道去广州的滇军唐继尧部。1926年初,代表桂系与汪精卫、谭延闿达成将两广军政、财政统一的协议。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任参谋长兼第二旅旅长。不久以保定同学的身份成功地劝说唐生智归附革命。北代开始时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1927年1月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3月率部进
攻上海,兼任上海警备司令。4月9日任上海戒严司令,参与指挥四一二事变,支持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蒋介石下野后,8月12日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湘沪卫戍司令。10月自兼第十三军军长。宁汉沪台流后,唐生智反对中央特别委员会。白任讨唐军前敌总指挥,11月初率部攻占武汉,迫使唐通电下野。1928年4月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随蒋第二期北伐。5月统率第四集团军各军担任京汉铁路正面作战,6月进占北京。战争结束后任北京政治分会委员。1929年初蒋佳战争爆发,3月与李宗仁被削去本兼各职,并开除出中国国民党。11月与黄绍竑和李宗仁合作在南宁建立“护党救国军”,任前敌总指挥。1930年1月桂军与张发奎之第四军联合进攻广州失败后,又决定进攻湖南,以配合北方阎、冯反蒋行动。1931年5月汪精卫等在广州成立“非常会议”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对立。九一八事变后,广州政府与南京政府和解,广州国民政府解散,白崇禧等被恢复党籍,并于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2年4月任广西绥靖副主任,与李宗仁(任主任)等以“自治、自卫、自给”的政策,建立武装,重振广西,自兼任广西民团总司令,编练地方武装。1935年4月3日任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5月胡汉民在广州病死后,与李宗仁、陈济棠将部队改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抗日救国军”,任第一军团副司令,通电抗日讨蒋,发动六一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失败后,7月25日任浙江省主席,未就任,后桂军改编为第五路军,任副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去南京,被任命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1938年3月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7月代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保卫战。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统一指挥长江以南三广战区。1939年后参加指挥南昌会战、桂南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后去重庆,住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部长兼军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席。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5日任陆军一级上将。1946年6月1日任国防部部长。1947年3月去台湾处理二二八事件善后事宜。1948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指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淮海战役后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半壁河山,以“和谈”为名,迫蒋下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在衡宝战役中所部桂系主力第七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创。1949年11月在广西战役中桂系的武装力量基本上被歼,被迫退往海南岛。12月30日飞往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评议委员的身份参加党务改组工作。后曾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54年受到弹劾,自此以后处于半退休状态。1966年12月2日因心脏病在台北病逝。著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其谈话被整理成《白崇禧回忆录》。
黄绍竑(1895——1966)中将加上将衔,战区副司令长官。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李宗仁、白崇禧同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随学生北伐敢死队赴武昌参战。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部第一师任职。1917年任广西模范营马晓军部连附,同年10月参加护法运动,升任连长。1923年8月16日被孙中山任命为讨贼军第五师师长。1924年11月作为李宗仁的代表去广州商谈两广统一事宜。1925年初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同年2月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任第七军党代表,6月1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北伐战争时,留守广西。1927年5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应李济深之请任第八路军副总指挥,编组了第十五军,任军长,在汕头、潮州击败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桂系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破裂,11月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三人在广西成立护党救国军,黄任副军长兼广西省省长。1930年支持反蒋的中原大战。大战失败后,佳军残部退回广西。此时黄脱离桂系,去南京面见过蒋介石后赴香港、菲律宾旅行。1932年2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5月3日任内政部部长,7月1日兼代交通部部长。1933年出任北平军事分会参谋团参谋长,5月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同日方作外交交涉。1934年12月12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12月2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1937年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总队长。芦沟桥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部长,8月调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9月2日任中将加上将衔。同年11月26日复任浙江省主席。1942年9月28日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6月6日任监察院副院长。1949年4月作为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到北平参加与中共谈判。后去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政府,9月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被迫自杀。著有《五十自述》。
黄旭初
(1892——1975)
中将加上将衔,绥靖公署副主任。广西容县人。容县师范毕业后,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后就学于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并赴日本留学。1917年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长、营附,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师步兵团团附。1920年任营长。1921年6月任桂军督军署参谋。同年8月任广西军政署科长。1922年任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参谋。1923年任定桂军参谋长。1924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军参谋长。1925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军第一纵队司令官。1926年广西接受广东国民政府领导,广西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出任第七军第四旅旅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第七军第六师师长。1928年1月至6月间任第十五军第四十三师师长。同年任第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后升任军长。1930年任广西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随李宗仁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5月27日任广州“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广西省主席兼第十五军军长。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月16日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任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1933年任广西省党部常务委员。1935年1月任广西大学校长。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9月2日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年入庐山训练团第二期。1938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广西支团部主任。1941年9月任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8月任广西省保安司令。1947年任广西省党部主任委员。同年9月22日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广西省监督。1949年5月18日兼任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同年去日本、香港等地。后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11月18去世。著有《我的母亲》。
陈济桓
(1892——1944)
新桂系将领,抗日烈士。号昆山。岑溪人。清末入桂林新军学兵营受训,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北伐援鄂。1922年任田南警备军营长,第五路军司令部少校参煤。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第一支队司令。参加统一广西战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独立团团长,后调第一师第二十一团团长,少将参军,参加北伐,任汉口禁烟局局长。1930年滇桂战争时为南宁城防副司令。后任第十五军第四十二师师长。1936年任中将参军。1944年日军侵桂,请命参战,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城陷殉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冯璜(1900—1994)字壁如,1900年10月8日(庚子年闰八月十五日)出生,广西容县黎村镇振新村人。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日本陆军步兵学校、中央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历任团长、师长、副军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等职,陆军中将。
冯璜父辈务农。1907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912年进南和小学,读到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时,因上一学期学费已欠交,更无力交此期学费,因此失学。但父亲见其每学期成绩均名列前三名,所以甚为喜爱,不用他做家务,让他攻读《药性赋》,希望他将来做医生。但他志向外出谋生,和叔父冯天骥资助,往南宁,考入广西陆军马晓军模范营当学兵。1918年学习期满充当班长,凭字体端正,获调夏威第二连当上士文书。1919年升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当排长,获保送广西陆军讲武堂学习。1921年升任营中尉副官。1923年任上尉连长兼梧州戎墟禁烟检查所所长。1925年升任少校营长。1926年以营长职率部参加北伐,后升任第七军第二旅中校副官。1927年奉派赴日本东京成城学校补习日文。1928年至1930年在日本千叶县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回国后,1931年任国民党广西党研究所上校大队长。同年二月又调任第四集团军第一警卫团上校团长兼总司令部特别监察委员。1933年春,作该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学生队长兼总务科长。1934年任般空处副处长。该处改为航空学校后任副校长。1935年调任陆军第十五军上校团长。1936年冬任第四集团军教导总队少将总队长。1937年回任广西航空学校少将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璜调任陆军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三九一旅少将旅发。1939年3月调任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少将教育长兼民团周刊社长。
1939年4月调陆军第四十六军少将参谋长。同月底调任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副师长(仅挂名未到职)。5月调贵州遵义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学习,结业后升任一七五师师长。
1941年兼任钦、廉守备区指挥官。1943年1月至1944年10月升为第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1944年10月下旬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中将主任。1945年至1946年9月调任军委会军训部中将参议。同年10月至1948年调任湖南湘东师管区中将司令兼国民党湘东师管区特别党支部特派员。后调任第八绥靖区中将参谋长和第六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均未到职)。1948年12月至1949年回广西充任广西省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7月至11月调任广西省第三区(梧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梧州警备司令、桂南军政区副司令(未到职)。
1950年1月17月日,冯璜弃暗投明,从黎村到容城,向容县人民政府报到,并与国民党断绝一切关系。2月被送到南宁中共广西省委统战部报到。同年9月,中共广西省委统战部保送武昌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治研究班第一期学习。1952年12月被邀为广西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4年夏到广西第二图书馆工作。1956年初,被安排为政协广西省委员会委员,奉派参与广西政治学校筹建。同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选为民革南宁委员会委员、常委。同年12月被选为民革广西省委员会候补委员,兼社联副主任。1957年4月,奉委为广西政治学校(后改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处副处长。1962年调任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工作组组长。1977年当选为政协广西壮自治区委员会委员。1979年2月行广西区政协文史委员。1983年4月任广西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退休。1994年2月19日在南宁病故,享年94岁
阚维雍
(1900——1944)
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生於广西柳州,中学毕业後,考入广州医科学校。未几辍学回柳州。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毕业後避居家乡。1924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一军军长时,任其为军部机要参谋。後任南宁军校教官。又先後任工兵、交通,通讯班主任、交通队、工兵队上校队长等职。并历任第七军工兵营营长,第五十七师参谋处处长。第四十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通讯团团长,交通处处长,第十九师参谋长等。1932年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後,日军入侵桂南,以第十九师副师长,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率部抗日。1942年任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担任桂南防务。1944年11月15日於桂林之投殉职。年44岁。编著有《越语入门》。抗战胜利後,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黎行恕
黎行恕(1893-1949 ),字海珊,阳朔白沙镇;日县村人,自幼父母双亡,
依靠堂叔生活。
清朝末年,入保定陆军第一中学第九期学武备。毕业后充任湖南军队排、连
、营、团长。回桂后改属林虎、马济部。李宗仁、黄绍坎崛起时,黎行恕协助他
们统一广西。
1926年北伐军第七军入湘,黎行恕请为前锋,每战皆捷。以功保送入陆军大
学第十期深造,毕业回桂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南宁军校高级班少将大队
长,军部少将参谋处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黎行恕任五路军总部参谋处长,五战区副参谋长,台
儿庄大捷后出任170师师长。因屡战不利,自请回防广西。
1939年冬奉命赴援西江,刚到横县,另一支日军由北海登陆,进犯钦州、防
城两地。他回师邕江,又参加桂南会战,战后任31军副军长兼玉林师管伍司令,
晋升中将。
1941年任46军军长,镇守衡阳。1942年春改防洞庭湖。1944年夏,日军攻打
衡阳,黎行恕率队驰援。方至,城已破,回师广西,奉命防守桂林。桂林城未陷
黎部即西撤,日军占领柳州、宜山,直逼贵阳时,黎部方在南丹独山间与敌对峙
。国军一溃千里,社会舆论哗然。国民党两广监察署监察委员、军风纪视察团副
团长白鹏飞弹劾四战区和十六集团军防守桂林失当,黎行恕引咎辞职。
1946年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黎行恕任部长办公厅中将主任。白调华中,他告
假回桂林休养。
黎行恕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对《四书》尤其有研究,当时有“四书军
长”之称。在桂林休养时,曾任私立西南商专国文教授。1947年当选阳朔国大代
表,出席南京政府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归来不久,即卧病不起,于1949年8月2
日病逝桂林寓所
李品仙
(1892——1987)
中将加上将衔,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字鹤龄,广西苍梧人。1892年4月22日生于苍梧县平乐乡。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1910年考入湖北第三陆军中学第二期。1911年参加了武昌起义。后派回广西任梧州军械局委员。后辞职,于1913年1月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1914年毕业后入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一团见习,随军参加了护国战争。1916年6月转入湘军,任湘军独立营中尉排长。后升任连长。随唐生智参加护法战争、湘直战争。历任营长、团长等职。1924年任湘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6月2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北伐克复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等战役。1927年2月任第八军副军长。4月22日任第八军军长,后又兼武汉卫戍总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员。1927年10月19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第二期北伐,率部在滦河前线解除了直鲁军残部。1929年1月29日任第五十一师师长,3月26日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第四集团军驻北平部队特派员。蒋桂战争爆发后,李倒戈桂系,重返唐生智麾下,任第五路军副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10月29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同年12月,唐生智反蒋,第八军被击溃。遂去香港。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被桂系任命为湖南善后督办。桂军兵败后,退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谋长兼第八军军长。是年底任南宁军官学校校长。后被撤职到龙州任广西边防对讯督办兼左江区行政监督及龙州区民团指挥官。1935年夏复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1月23日任中将。7月25日特派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1937年3月13日任中将加上将衔。1937年9月13日任第九军团军团长。12月2日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奉令率部抗战。1938年1月26日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参与了对徐州会战的战略部署,同时负责实施津浦路南段之战。指挥部队将北进日军击退,保证了台儿庄战役胜利。1938年6月任第四兵团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4月率部参加随枣会战。1939年11月2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后又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任、安徽省保安司令。1939年10月27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参与发动皖南事变。同时率部参加随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1944年12月任安徽省军管区司令。1945年1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日本投降后,任徐州、蚌埠地区受降主官。1946年4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2月14日特派任桂林绥靖公署主任。6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9月29日派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30日派为华中“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11月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2月到台湾。去台湾后,1950年3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2年奉命退休。1987年3月23日在台北去世。著有《李品仙回忆录》。
{:3_90:} {:3_110:} 廖磊
(1890——1939)
追赠陆军上将,集团军总司令。初名梦祥,字燕农、元戎,别号伯符,广西陆川人。1890年2月20日生。曾就读于桂林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三中学,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曾参加辛亥首义。就职湘军后,任上尉副官、少校连长、中校营长。1926年北伐之始,任第八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1927年4月15日因功升任第三十六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宁汉之争后任第四集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5月23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11月19日任第十师师长(整编前)。1929年1月29日任第五十三师师长(整编后)。1929年10月29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0年曾解甲归乡,不久复出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一师、第十九师师长。1934年任追堵红军的桂军第二路军代理军长兼指挥。1936年1月23日任中将。1937年5月14日加陆军上将衔。此间曾任军委会委员、军事参议院参议。同年9月16日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团军团长,10月10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2月7日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先后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随枣等战役。后奉令留守大别山,任第五战区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1938年9月29日任安徽省府主席,同年10月8日兼任省保安司令。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同年11月20日追赠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