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淡雅,古韵悠长。闹市里,这是一个让灵魂舒适的地方~就在美林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所隐藏在闹市区的老宅“陋室”。从玉州区清宁路拐进美林街方向,一条曲折的小巷子里,走入不过二十多米,陡然间感觉清凉之气扑面而来——那是一座笼罩在藤蔓浮动、花草蓊郁中的九曲回廊的中式旧宅。
隔着一片旧式老宅,俗世烦嚣就这么被隔绝在门外不足百米的闹市之外,静静地阻挡住了流逝时光。
曲径通幽、花木扶疏,一桌一椅,一砖一瓦……这里,在在书香洋溢,古意盎然。
陋室
书屋
这座三进的老宅,玉林州佩苏氏从清朝末年就居住于此,族人瓜瓞延绵,繁衍生息。一百多年来,这座居住了众多苏氏子孙们的深宅大院,随着光阴的消逝,从雕梁画栋,逐渐变得寂静而略显黯淡。如果没有意外,它将像玉林的众多旧宅一样,在汤汤的时光里始终寂寞无闻。
直到它遇到了苏昱、陈武侃、苏文三个人。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70后的苏昱是古宅的苏家后人,80后的陈武侃是苏昱的朋友,而90后的苏文是苏昱的侄子。三个男人年龄参差有别,外貌迥异,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强烈的古典中国的儒雅书生意气。这种书生意气皆来自家学渊源。苏氏家族素来崇文,苏昱自小在父执辈的诗书诵吟中成长,耳濡目染,熏染一身书香,长大后选择了古典文学专业。苏文与苏昱从小亲近,在叔叔的熏陶下学得一手好古琴。而陈武侃,也有一位热爱文化的父亲。虽然大学四年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也进了一家著名国企工作,但从小就有一种文人的情怀和对艺术的向往,最终勇敢选择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用直观印象来形容,厚积沉淀的苏昱、挥斥方遒的陈武侃、青春传承的苏文……构成了一个新奇又稳固无比的铁三角。支撑这个铁三角的基础,是三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三个人,把苏家古宅的一角,巧手装饰,建设成了一座中式书屋——“共适书屋”。
建设书屋的起源是——平时热爱读书和古典文学的三个人,一直苦于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容下一张书桌,一方古琴,一席静谈。直到有一天,苏昱说起自己家的老宅,说其中的一角可以利用。陈武侃灵光一闪,说:“那何不建设一个书屋?”
想法有了,于是说干就干。清理打扫、购买材料、家具……书屋几乎所有的修缮工作都是三人亲手完成。一砖一瓦,一土一木,一花一草皆经过精心的布置。墙面结绳记事;上百年的水缸养起荷花浮萍;旧时花窗缠绕粗犷老藤;石磨中栽下“宁可食无肉”的挺拔修竹;墙角屋隙还有铭刻着“咸丰年间字样”的鬱林州城城墙古砖,那是祖先在百多年前购得,墨绿的苍苔似乎凝固住了时光……该保留下来的岁月痕迹,他们都尽量保留下来。这是对历史和祖先的敬畏,也是一次与自然和时间交换能量的创作。
从2017年5月开始建设,(2017年9月),书屋终于初具规模。书屋起名“共适”, 取于苏东坡《前赤壁赋》中“吾与子之所共适”,即共同享受之意。书屋正面对联也颇有禅意。上联 “清风顾水月”出自《前赤壁赋》中——“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下联“吟啸且徐行”取自于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昱说:“我们三个人都喜欢苏东坡文风的豪迈绮丽,同时这是苏家的祖宅,所以觉得用苏东坡的诗词作为名字最合适不过了。同时也希望能用这些无处不在的细节,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进来访者的心里。”
书屋建成后,三个人终于有了日常品茶闲谈静思的地方。同时,也有许多同道朋友慕名而来,雅谈、品茗、点香、抚琴、读书……寂静的百年老屋,顿时平添了许多书香和生气。
除了和朋友们私聚畅聊,三个人还想到了以书屋为载体,举办读书会、音乐会、茶话茶等活动,将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传播出去。陈武侃写得一笔好字,是书法教师,于是他在这里教授书法、分享读书心得。学古典文学的苏昱,与大家一起吟诵“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文则弹起一手好古琴,琴韵悠扬,一曲黄霑“沧海一声笑”,古典与现代无缝结合,也吸引不少萝莉小姑娘对古老遥远的中国传统乐器重新萌发兴趣。
“还有朋友觉得这里环境优雅,想来这里打牌或者弄好吃的。那当然不行。”苏昱笑着说,“我都婉拒了。我们建这个书屋,就是纯粹为了文化交流。”
陈武侃说:“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都是‘动者’,为工作而动,浮游于世。当我们坐在书屋里静静地读一本书,喝一杯茶,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才真正让我们感到了静的真实。希望人们通过书屋的‘定’与‘静’能够唤起自己心底对生活的笃定和平静。认识到‘当下’才是我们最有意义的生命。”
目前书屋只是初具规模,在三个人的心里,对于未来,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划。
目前的书屋面积略狭窄,容不下很多人来此学习交流,他们还想将老宅里的其他房子和荒园修缮开发利用起来;想跟玉林的如汉服、剪纸、纂刻、戏曲、武术……等其他文化社团合作,举办更多的文化展会;未来,甚至想邀请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摇滚歌手、电子乐团到书屋前的祠堂空地演出,创造一场中西方文化撞击交流的融合盛宴。
是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一直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贵思想。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古老文化的精髓。通过在“共适”书屋里文学和哲学的传播,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雅好、宁静和安然,思想得到洗礼和提炼。然而并不因此固守自闭,独善其身。他们愿将这种力量,以各种形式,感染更多的人,让文化代代星火,传承不息。
书屋,就该是城市中温柔有趣的灵魂聚集的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