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童你知道吗,为什么一分钟会有61秒?
这个问题听起来真是耳目一新。众所周知,一分钟六十秒,这是连一年级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可是, 2016年的最后一分钟却是六十一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科学上一秒钟的概念,并不象我们生活中听到的“嘀哒”一声那样简单。1960年前,国际时局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计算秒长的,这就是世界秒。但地球自转周期并不均匀,因此秒长不能保持不变。所以1960年后改用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基准计算秒长,称为历书时秒。但历书时秒实测较为困难,到了1966年又被原子时秒代替。由于用原子计算秒长每天快慢不超出千万分之一秒,因此国际天文协会决定,自1972年元旦零时起,世界时改用经过国际原子时协调的世界时。可是,原子时秒长比世界时秒长略短,每天差约0,003秒,一年累积起来可达一秒,这一秒称为“闰秒”。为了使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的差保持在0.9以内,每年都要加秒。2016年最后一分钟六十秒,就是这样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收天文台发播的短波时号,听一听有六十一秒的一分钟才爽歪歪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