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本帖最后由 韦权才 于 2020-5-12 16:36 编辑“雪花不飘我不飘,青岛不倒我不倒”穿越回古代,古人也爱上了啤酒?从未被盗过的古墓里的“啤酒瓶盖”是怎么回事?
古墓里出土的东西一定是相当严肃且古风感十足的文物。其实不然,古墓里也有很多让今人匪夷所思的“趣味”文物。譬如2002年,南京博物馆就曾展出过一个商代猫头鹰造型的青铜酒器,俨然“愤怒的小鸟”。
同样是2002年,陕西博物馆也陈列过一件宝贝。其是一件平平无奇的战国陶片,唯一的亮点便是陶片上有一个汉字“囧”。两千年前的古人也用“囧”字?着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当然,这些跟2019年上海嘉定区文物展示会上的一件文物比起来,还是稍显逊色。这次展示会上,竟然出现了一个“啤酒盖”文物。
虽然人类酿造啤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巴比伦人,但啤酒传入我国还是19世纪末的事。早前,华夏大地上只有白酒、黄酒和米酒,又怎么会出现“啤酒瓶盖”一般的文物呢?难道有人穿越了?
首先来看看这几个“啤酒瓶盖”的来历,2007年6月11日,嘉定区江桥镇发现了一个明朝夫妻合葬墓。墓门打开后,里面的陪葬品还不少,看来夫妻俩生前也算是个大户人家。
就在这堆积如山的陪葬品中,专家很快找到了这几个相当扎眼的“啤酒瓶盖”。虽然看起来已经是“锈迹斑斑”,但却没有丝毫裂痕,甚至连边上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一开始,现场的考古学家怀疑这“啤酒盖”是后世盗墓贼不小心遗留在墓室里的。然而,随着对墓室的进一步考察,考古学家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该墓是一座石室墓,周遭还加了香灰和糯米作密封防水处理。考古学家在打开时,这些香灰糯米并没有遭到事先破坏,可见,这座墓几百年来从未有盗墓贼光顾过。
既然盗墓贼没进来,那这些“啤酒盖”难道是墓主人下葬时放进去的吗?接下来,考古学家对“啤酒盖”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发现的确不无可能。
首先,不管是19世纪还是现代,啤酒盖的工艺都没变过,其周边一共是21个褶皱。但这个古墓里出土的“啤酒盖”仅19个褶皱,显然不是啤酒盖工艺流水线上的产物。此外,这些出土的“啤酒盖”材质是纯银,试问,哪个啤酒厂这么有钱,用纯银打造“啤酒盖”?
通过翻阅明代大量史书文献,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啤酒盖”的真实身份。其并非“啤酒盖”,而是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银香盒”。其是以2个盖子为一对,功能有点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用过的清凉油包装,古人则是用它来盛装香料。
因为涉及到化妆,还是银制物品,专家推测这是女人用的。并且,古代一般平民女子显然是用不起的,《古代女性风俗全书》里曾提到,这种“银香盒”一般至少是明代五品官员的夫人才用得起。显然,墓主人生前必然非富即贵。
至于为何做成啤酒瓶盖的锯齿状,考古学家推测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在走路的时候挤兑出来。毕竟明朝女子服侍的口袋都很浅,此举确实更有利于保存。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穿越回古代,从未被盗过的古墓里的“啤酒瓶盖”原来是女人用品哟!
真相终于大白,古人的这些独具匠心的小发明,着实给了现代人不少惊喜。而他们还有多少惊喜不为我们现代人所知?只有在将来的考古发掘里慢慢探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