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犯人被流放时为什么不敢逃?或者是不愿逃?又或者根本逃不了?
本帖最后由 韦权才 于 2022-8-16 20:15 编辑清朝时一单大案,被判处流放的人足足有61人,而这61人当中8人死在了路上。算上流放地的死亡一共有17个人都死了。所以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在流放途中不仅有专人押解犯人,而且我们知道还得带着什么木头板子,什么手铐脚镣,还得带好刑具,所以说这一路上如果你能够跟官兵混熟了是不是在他们稍微松懈的时候你就能逃跑?押解犯人的兵役它分为长解和短解。长解就是从头跟到尾的,而短解则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得换一个人。其实犯人他是很少跟兵役有培养感情的空间的。因为你不能想走就能走,你不想走停下休息就休息,没有那么自由。你每天走多少路这都是有要求的。按照当时,清朝时期,流放至少得三千多里。这一段里程走完,得要两个多月。折合一下就知道了,一天大概得走四万多步,放在我们今天,如果两三万步可能在朋友圈里要登顶了!这四万多步还得连轴转,天天走,而且身上还带有手铐脚铐颈枷什么的得有二三十斤重,是不是很累的,中途还可能会生病,也没有办法好好休息和治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不仅不好逃跑,其实你逃跑之后,也不划算。一方面逃了之后,你去哪谋生?
古代特别是宋朝以后被判“流刑”,它是会在脸上刺字的,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不想被抓,离他们远一点。古时候的户籍管理制度又非常的严格。人囗流动又少。流放目的地更是那种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所以你一个身分可疑的脸上又刺字的这种陌生人你是很难立足的。除非你像《水浒传》里那样,落草为寇,但是这个还得讲究时机,而另外一方面逃跑未必划算。
古时候这些作奸犯科的人有一个盼头就是盼着大赦。每逢大赦,大部分的罪行都会被赦免。大赦频率比较高的汉朝两三年就赦一次。清朝可能将近15年才会有一次。但是,如果一旦你从流放的途中跑了,这待遇就不一样了。《唐律疏议》当中规定,行程之内逃亡,虽遇恩赦,不会放免。意思是说,你跑路了,就算大赦天下了,也不会放了你,甚至还有连坐家人的风险。所以说,逃跑的难度挺高风险的,收益率也挺低的。因此,还是放弃为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