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了两百多年!万花楼下有真功~
巍峨万花楼脚下小巷曲折幽深沿着小巷走到玉林城区州珮社区的老宅或宗祠无论是清晨或傍晚推门进去经常能看到有人在挥拳踢脚舞枪弄棒你若是上前询问他们就会很骄傲地告诉你:“我们练的是流传了200多年的州珮功夫。”↓ ↓ ↓01相传州珮功夫源于南少林
州珮尚武,历史悠久。州珮功夫,民间传说源于福建南少林寺。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福建南少林寺因为反清复明,被官府剿杀烧毁,寺内的武僧流落四方,其中就有一张姓和尚,人称“流徒张”,流浪至玉林,在州城北门口牌坊处落脚。“流徒张”在生火煮食时,常有州珮苏家的小孩往锅中投石子,但都被他用筷子将石子在空中夹住。小孩十分惊奇,就将“流徒张”用筷子空中夹飞石的绝技告知家人。州珮人苏昌垂(排名老三,人称苏老三)为人厚道,乐于助人,认为“流徒张”是隐世高人,就把他接回家中供养。日久天长,州珮人得知“流徒张”是来自福建南少林的武术高僧,对他更加礼遇有加,十分敬重,“流徒张”深受感动,就将一身少林功夫传授给苏老三。
为了让少林功夫在玉林发扬光大,苏老三在州珮建立武馆“武林庄”,广招村民习武,原本就有习武习惯的州珮村人纷纷前来拜师。经过州珮人的不断改良,“流徒张”的少林功夫逐渐演变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州珮功夫,并发扬光大。
州珮功夫套路众多,有拳术七路、长棍二路、短棍一路、侠刀二路、挑刀一路、牛头耙一路、手拆十二藏、短棍对打三路、台凳拆一路等,拳、棍、刀、枪、剑、戟皆有,板凳、扁担、盾牌也是武器,变化多端,观赏性和实战性融为一体。
州珮功夫一直保留着传统武术原有的技击风格,特点为:手法多变,动作朴实,下盘稳固,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州珮功夫在表演时,常用玉林八音作为伴奏,在铿锵的锣鼓和激昂的唢呐声中,表演者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一招一式虎虎生威。这样的表演形式,将传统武术与传统曲艺相结合,更具有观赏性,州珮人每逢对外演练功夫,观众总是里三层外三层。
02
州珮功夫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州珮人男女老少皆以习武为荣,州珮功夫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历史上州珮功夫帮助州珮抵挡了多次匪灾兵患,州珮成为玉林州城的重要护卫屏障。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少州珮子弟凭着一身功夫,上阵杀敌。
▲万花楼下,州珮人在练习功夫。
州珮功夫和其他功夫一样,最早也不外传,仅限州珮人练习。到了夜晚,各家的宗祠和大宅院的大门一关,点上煤油灯,州珮子弟在长辈的悉心指点下,扎马步练功夫的场景,是很多六七十岁的州珮人童年里美好的记忆。随着州珮功夫名声在外,慕名拜师的人越来越多,州珮开明人士纷纷外出传授功夫,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州珮功夫流传得更广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玉林共有200多个村庄邀请过州珮人传授功夫和舞狮,练习州珮功夫的人数以万计。
▲盾棍对打。
2012年,第四届中国(莆田)南少林文化节上,由于州珮功夫内容质朴,具有特色鲜明的南少林风格,州珮代表团被南少林寺方丈邀请一起交流,州珮功夫得以寻根和弘扬。
近年来,州珮功夫在国内外各级武术大赛中,摘金夺银,获奖无数。还经常受邀到港、澳、台、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表演。
2015年,州珮功夫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蒋长全、苏华东等人也先后因为州珮功夫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03
州珮功夫百花齐放后继有人
现在州珮有武林庄、爱国堂、长胜居、明善堂、庆善堂、义勇居、浩然居、安定堂等多个有规模的武馆。每家武馆各有绝学,又互相交流融合。闲暇之时,习武练功,是州珮人的日常。练武要从娃娃抓起,也是州珮人的共识。很多孩子在几岁的时候,就被家长送到武馆练武。州珮的媳妇、姑娘也爱习武,她们飒爽的英姿,成为练武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州珮功夫从娃娃练起。
每家武馆在招收徒弟时,往往要先教徒弟讲“武德”,强调练武只是用来强身健体、锄强扶弱和保家卫国,不能用来为非作歹,恃武欺人。
为了弘扬和传承州珮功夫,州珮的老拳师常常到各地传艺。老拳师苏华东2005年开始免费教州珮社区的小孩练功夫,他还曾经到敬民文武学校、南方文武学校、华港小学、原玉林三中、玉林师院等学校无偿传授州珮功夫。
▲苏华东表演青龙偃月刀。
州珮功夫后继有人,一批年轻拳师也在努力把州珮功夫发扬光大。90后青年蒋延骥曾获得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南拳第一名、刀术金牌;2016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功夫文化交流会上,蒋延骥参加12个武术项目比赛共获得12枚金牌;长胜居拳师蒋安为推广州珮功夫不遗余力,带着队伍去北京、河南等地表演;有的年轻人还把州珮功夫带到大学,传授给武术爱好者。这些年轻人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保护和传承州珮功夫,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州珮功夫。
前不久,州珮各家武馆集中表演州珮功夫,就有年轻人通过抖音直播这个盛况,收获不少流量,更有市民连夜慕名前往现场观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