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葛洪与勾漏洞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中,专有一篇记述游广西境的《粤西游日记》,书中记述广西的地貌有十分中肯的概括:“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粤山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徐霞客所游的勾漏山、勾漏洞,就是这样典型的溶岩地貌。勾漏洞由宝圭、玉阙、白沙、桃源四洞组成,暗河清澄流动,洞中有洞,勾、曲、穿、漏十分奇特,多姿多态,神奇瑰丽的石钟乳天然布列,犹如人间仙境,其名气居桂东南奇洞之首,其美丽景色更是闻名遐迩,这些都毋庸赘述。而勾漏洞作为道教的二十二洞天,特别是历史上有名的炼丹家葛洪与勾漏洞的密切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这里,我们要说道教和葛洪,有必要了解一下道教。
道教是汉民族的宗教,由东汉时人张道陵倡导于四川崇庆的鹤鸣山,后道教徒称张为“天师”。道教奉战国时人老子为教祖,称其为“太上老君”,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教义。老子的理论主要是提倡“无为”,**上、人事上也应用他的法则;主张“抱(守)一”,所谓的“抱一”就是“无为”、“无事”、“无欲”、“好静”以缓和另一方面的反对。战国时人庄周在老子的理论中加进他的理论,其消极的一面是以“物不胜一”为中心思想,把任其自然说成是弃绝人世,主张不听、不食、不呼吸,回到无人类的世界中去,这些消极思想引导人走向悲观厌世,走向毁灭的道路上去。
自东汉以后,道教十分盛行,上至当代君王,下到平民百姓,希冀修道成仙者不计其数,为了满足修道者的需要,倡导之人就在全国各地定出了专司修道的十大洞天,后来十大洞天不够了,又定出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勾漏洞为道教二十二洞天的记载,是在宋代张君房所辑的《云笈七签》一书中所排,此书是集采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书中将勾漏山下的宝圭、玉阙洞列为第二十二洞天。
勾漏洞排为道教的二十二洞天,是在宋代的书中所载,而葛洪的求为勾漏令则是在东晋时期,东晋与宋代相距约七、八百年。所以,勾漏洞在道教洞天中榜上有名,应与葛洪的求为勾漏令,要到勾漏炼丹砂有很大的关系。
葛洪生卒年代为东晋时期,是当时很出名的道教理论家和炼丹家。他是三国时期东吴道士葛玄的重孙,少小时候就受道教的影响非常深刻。其在公元317年撰写的著作《抱朴子·内篇》,就取了老子的“抱一”之意,其中记述了大量的道术与理论,而记录炼丹术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倒成了最早的化学记述,对古代的医学和化学都有一定的贡献。
东晋时的道术家们认为,交趾(今越南中、北部)之地多产丹砂,而勾漏洞的西南方向即为交趾,魏晋时期设置的勾漏县,其址便在洞门前,旧城址砖石地基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葛洪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时期**上十分**,社会十分黑暗的时代,社会的上层人士则盛行玄学的清淡之风。而为官的葛洪初期很想有所作为,所以他一段时期坚持了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十分不满朝野上下的玄学清谈之风。他曾任朝廷的谘议、参军之职,后因**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被朝廷赐爵为关内候。但朝廷官场的**和玄学清谈之风的腐朽,使朝廷中权势之争更加激烈残酷。为逃避现实,许多封建士大夫们就躲进了寻求长生的道教修道成仙、炼丹服药的行列之中。做为少好神仙导行之术的道教炼丹术家葛洪,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遁世静修的思想,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据宋代《方舆览胜》中记载:“白沙洞为勾漏山之最胜处,纵广一倾,其下有涸进数处,皆旧时采沙处,其沙独白,因而得名。”而《徐霞客游记》中记其探白沙洞之事:“见其左崖之上,大书‘丹砂’二字。其下有龛,道者曰‘此丹穴也’。复伏而扫砂盈掬焉。”古代道家的所谓炼丹,是将认为可炼的矿砂矿石加药石混在特制的炉中烧炼。可见宋以前,白沙洞之沙因其质好,已为历代道家炼丹所采,留下了采沙的涸进。所以葛洪就是冲着白沙洞优质的丹砂,在公元360年左右, 勾漏洞是远近闻名,但,似乎北流政府对其不太重视,我们可以睇下其他地方的政府,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来观光,从而增加国民收入。而勾漏洞似乎越来越差,越来越少人去了。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