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lin 发表于 2010-4-9 22:51

南流江:“海上丝绸之路”的不老记忆

南流江至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注入北部湾。南流江畔的老人。激情南流江。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古代中国与海外世界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通道;玉林则是我国最先开拓海外贸易、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与海洋对接的关键路段。南海丝绸之路经过玉林,为玉林播 A、南流江是南海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从民间之路上升为官方之路,则可名垂青史。西汉张骞,相继开辟了“西北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因此,《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中国丝绸于是到达印度、斯里兰卡,再辗转至欧洲、北非。著名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所着的华丽绸袍,即取料于中国汉代丝绸。 北部湾海域是我国人民在南海活动的最早范围。由于航海技术、造船水平等原因,早期航船须沿中南半岛海岸出航,才能辗转东南亚各地。在印尼泗水、三宝垄、巴厘岛等城市的博物馆,陈列着汉代粤式铜鼓,其中以广西铸造的数量最多,说明汉代广西人已经落脚印尼。 合浦东连广信、番禺,西控交趾,北连中原和长江流域,南通东南亚和印度洋,乃成汉代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成为最古老最重要的南海丝路始发港。合浦汉墓群,方圆60多平方公里,汉墓上万座,出土文物逾万件,随葬品中的琉璃、琥珀、玛瑙、水晶制作的各种饰佩品或器皿等舶来品,以及合浦大型汉代窑址群,印证了合浦外贸的盛况。 南流江是合浦北上的水道,成为南海古丝绸之路的内陆部分。秦汉定都关中,与岭南和海外联系,取道秦岭,入汉中,跨洞庭,溯湘江,经灵渠,顺湘桂走廊,过(桂)鬼门关,顺南流江即出合浦而达北部湾。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取道南流江。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象牙、犀角、玳瑁,亦为假道南流江输入的泊来品。南流江“古丝绸之路”带动了玉林纺织手工业的发展。汉代生产的鬰林葛布,进贡朝廷,以至京城“榜人皆着鬰林布”。 在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南海丝绸之路虽然只是外贸渠道的补充,却孕育了玉林向大海发展的理想。 B、汉代南海古丝绸之路衰落导致玉林“近海无为”
    然而,晋唐时期,合浦的地位被广州取代。这是因为:首先,南流江泥沙淤积,破坏了航道;其次,徐闻、合浦一带的叛乱影响了沿海贸易;第三,广州形成了岭南的新经济政治中心;第四,造船技术的提高,突破了大海航行沿岸走的限制,广州可以直航东南亚,而达印度洋。从此,合浦作为始发港的作用主要局限于北部湾一带。 合浦港的衰落,等于南流江航道的衰落,严重影响了玉林走向大海的活力和勇气。虽然,唐宋的中央仍然利用南海古丝绸之路,比如,唐代高骈、北宋狄青南征,仍取道南流江。但是,南流江不再是重要的国际商道,更多的是国内商道,推动玉林持续发展的资源,不是国际的,而是国内的。 玉林纺织业的发展,从国际市场的推动,变成了国内市场的推动。唐乾封元年(666年)鬰林布称为“鬰林葛”,被列为贡品,延续千余年。兴业、北流、博白等县成为广西盛产染料蓝靛的基地。
    玉林随着经济的提高,政治地位相应提高。鬰林州治,历经桂平、贵港、兴业,最终于宋至道二年(996年),归位玉林,结束了玉林有州无城的历史。淳熙七年(1180年)玉林也成为“由岭以南,亦一都会”,遂为桂东南重要的经济政治中心。明代以降,玉林成为广西食盐的最大运销点。1910年南流江正式划为广西食盐船道,运进食盐,运出大米、生猪、蓝靛。 当西风东渐,资本主义传入之时,玉林未能直接吸收,而是曲线学习。广州取代合浦而成为南海丝绸之路始发港,从而使粤商成为最先受到西方商业思想启蒙的商帮之一。玉商的崛起,不是仰赖于南流江传来的欧风美雨,而是推动于粤商的东风东雨。明清以来,在粤商的带动下,玉商快速成长。民国初年玉林工商业者尚以粤商为主,民国中期玉商与粤商争雄。

jalin 发表于 2010-4-9 22:52

生鸡窑古渡口。美丽的南流江河畔风光。石雕石兽。C、抗战时期南流江“古丝绸之路”的巨大贡献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占领和封锁了广州、梧州、南宁等国际通道,南流江成为当时华南地区唯一的水路国际通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玉林所在的“海上古丝绸之路”一度显示了特殊的价值。 一方面,玉林作为战时国际交通线路的重要中转站,成为抗战物质和洋纱洋布百货等泊来品的转运枢纽。各地商业帮会集结玉林,玉林形成了我国南路最前线最盛大的货物转运销售地。出口货以桂通、桐油、中药材为大宗。进口货以棉纱、布匹、纺织品、西药、化工染料等为大宗。 另一方面,玉林在抢运抗日物资的过程中,运输业、机械业和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玉林汽车业主向内地开拓新线路,以20多辆车的队伍,建立了一条以贵阳为中心,以贵阳新药厂为大本营,专行金城江—贵阳—曲靖—昆明的运输线路。经过模仿和改造,所产自行车配件,规格和质量都可与广州上海的产品比美,而价更廉。在应付全国的纱布荒中,玉林人纷纷扩机织布,“工场布庄,村村皆有,纺纱织布,城乡排行”,织布户达总农户的一半以上。市场的大量需求和原材料的短缺,促使玉林人发明新技术和替代品,其连锁的效应如同第一次欧洲技术革命的翻版。玉林土布在国内销往贵州、云南、四川、广东,在国外销往越南、柬埔寨、泰国,玉林成为西南的纺织中心,时称“小佛山”。1940年有的织场模仿日本花布和其他洋布,运到雷州等地出售,真假难辨。 D、现代版“海上古丝绸之路”推动玉林“临海作为” 进入21世纪后,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广西激情开辟“新海上丝绸之路”。面对新的历史机遇,玉林向海发展的冲动再次腾起,决意演绎现代版的“海上古丝绸之路”。 玉林作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决心打造 “通江达海”的新格局。根据国家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玉林大胆提出“飞地”融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于是,铁山港(龙潭)组团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区域组团应运而生,铁山港成为玉林的出海口,激励着玉林“临海作为”构思。 为加快开发建设,玉林成立了县处级建制的广西玉林龙潭产业园区工委、管委,争取了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玉林至合浦铁路列入自治区加快推进的项目。玉铁高速已经动工,设计车速每小时120公里,采用4车道标准,预计于2012年建成通车。玉林至合浦铁路很可能改为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无论如何,高速公路和铁路都将有力的支撑着玉林向海发展的宏图。 玉林再次与海结缘,这是“千年等一回”的机遇。宽阔的大海将推动玉林以“4+2”城市发展策略为核心,构建区域性经济中心,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圈,从大海边缘走向了大海前沿,从“近海无为”到“临海作为”。 (本文选自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奔腾的南流江》一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流江:“海上丝绸之路”的不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