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8952|回复: 1

鲜为人知的民国《岁寒三友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古代曾有一幅价值连城的《岁寒三友图》,其作者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于一身的赵孟坚。由于经历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常以水墨或白描画梅、兰、水仙等,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其《岁寒三友图》亦工亦写,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挺劲有力,充满韵致,是传世名作。目前此画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鲜为人知的是,民国年间也诞生了《岁寒三友图》,由当时书画艺术界的四大名家联袂而成。

003.jpg
岁寒三友图
1928年1月,于右任、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一起到紫金山晋谒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墓。何香凝是人们崇敬的革命家和艺术家,也是人尽皆知的廖仲恺夫人;经亨颐是是著名教育家,也是廖承志夫人经普椿的父亲,一生高风亮节,诗书画印的造诣都相当高;陈树人则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一帜。

何香凝、陈树人都是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当时正值国民党政府通过了查办何香凝、陈树人等人的提案,谒陵后,他们四人合作了数幅《岁寒三友图》,以寄托他们的高洁情操。何香凝画古梅,经亨颐作翠竹,陈树人绘奇松;然后由于右任在上面题诗二首,其一:“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岁已寒。万物昭苏雷启蛰,画图留作后人看。”其二:“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润色江山一支笔,无聊来写此时情。”诗中的“经酒陈诗廖哭声”一句,于氏曾经有过注解:“经先生豪于饮,廖夫人以仲凯先生殉国所为诗,直皆血泪。陈先生诗名“寒绿吟草”。

1932年“一·二八”之后,何香凝约当年合作《岁寒三友图》的老朋友,组成了“寒之友”社,他们用写字作画来抒忧世之愤。到1936年,国运之危,殆如累卵。于右任与何香凝、陈树人、经亨颐又重新合作了《岁寒三友图》二十幅,何、陈、经分画竹松梅,于右任仍旧题写1928年作的那两首诗,件件都有特色,无一不是珍品。

抗日大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1936年11月,何香凝为筹集抗战经费,在南京主办了书画义卖展览活动。在这次义卖中,这批《岁寒三友图》为很多人争相购买。冯玉祥、马超俊、杨杰、梁寒操、李宗狱等人都各买了一幅;钱大钧的夫人买了两幅。义卖得款,连同书画展览的其他一百多件作品的笔润所得,何香凝全部捐赠给奋战在冰天雪地里的抗日义勇军将士。

1949年,于右任流落到了台湾,但故土情深的他对大陆、故乡、亲人、旧友无时不在思念中,对中山陵也从未忘怀。这批《岁寒三友图》后来有一幅流落到台湾画市上,恰巧被于右任的一位朋友买了回去。于老先生不由感慨万端,油然想起了当年和老友谒陵时的所感所想,又联想到当年“寒之友”社的经亨颐、陈树人早逝,不禁潸然泪下,于是他提笔在画上补写了一“时”字,增题了两首诗:“三十年来补一字,完成题画岁寒诗。于今回念寒之友,泉下经陈知不知?”“破碎山河期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郎已白头。” 

后来,《人民日报》转载了于右任先生增题的这两首诗,一时盛传海内外。林伯渠、何香凝、邵力子、朱蕴山、沈尹默诸老纷纷步韵奉和。林伯渠诗云:“不怕扫墓人白头,中山陵树绿悠悠。当年黄埔分明在,风雨同舟忆旧游。”

何香凝则以《遥念台湾》答于右任先生,诗云:“遥望台湾感慨忧,追怀往事念同游。数十年来如一日,国运繁荣度白头。”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如今,虽然四位书画大家已去,但其高洁情操必将与《岁寒三友图》长存于天地之间。
发表于 2010-8-1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贵港桂平
了解宝贝!了解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