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最难念的就是“婆媳经”。而这本难念的“婆媳经”到了玉州区南江一中退休的苏锡秋老师家里,却相当好念。
互相夸奖,互相欣赏
苏老师的话匣子是从家婆身上打开的:“我们家融洽的婆媳关系,其实我也是向我的家婆学来的。我的三个儿女生于60年代,都是家婆带大。家婆操持家务,省吃俭用,任劳任怨。她连我的衣服也争着洗,我不得不把自己换下来的衣服藏起来,不让家婆太辛苦。”
“有了家婆的榜样,我知道怎样做好一个家婆了。”苏老师说,“儿媳小甘知书达礼,孝亲敬老,使我天天充满幸福感、快乐感!”话音刚落,儿媳接着说:“我妈的脾气很好,从不说‘刺人’话,我有挑食的习惯,她就处处让着我,买我喜欢吃的菜。”在这个家庭中,婆媳之间互相夸奖,互相欣赏:家婆赞叹儿媳懂事孝顺,儿媳夸赞家婆宽容大量。欣赏对方的长处,这是一种何等高尚又魅力无穷的处理婆媳关系的艺术啊!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苏老师的待媳之道有四点:一是多关心,尤其在生活和健康上。儿媳怀孕时,她嘘寒问暖,不让干重活;儿媳生孩子时精心照顾,多做合口味的饭菜。这些虽是小事,却让儿媳深受感动。二是多拉家常。拉家常能增进婆媳间感情,家常越拉越有趣,婆媳越谈越投机。三是从不干涉儿子和儿媳之间的事,做“糊涂人”。在别人面前,从不对儿媳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四是搞好与亲家的关系。外出旅游,苏老师不忘带上亲家,共同游山玩水;平南的亲家母也经常来玉看望苏老师,并亲自织毛线衣送给苏老师。
苏老师的儿媳小甘孝敬家婆方法有三:首先主动承担家务,让家婆多休息。笔者多次到苏老师家作客,就是小甘亲自下厨,为我们一帮老朋友做了一桌桌丰盛可口的饭菜。其次,时时想到家婆。平时尽量满足家婆的口味,每年都为家婆添置新衣服。苏老师说,我的衣柜里装满了儿媳买的新衣服,就是一天换一套,一个月里都不会重复穿。有时外出旅游或因公出差,儿媳都不忘给家婆带礼物,就是家里煮鸡蛋,也把大一点的留给家婆吃。第三,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苏老师喜欢画画、旅游,儿媳都给一定数额的“赞助”。苏老师平时喜欢骑自行车到处走动,儿媳怕不安全,出钱买月票给她乘公交车,或者让家婆打的,苏老师都以不方便而婉拒,儿媳于是就买了一辆有斗的小三轮车,换下了家婆原来的旧自行车。
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70多岁的苏老师也不例外。对家婆的唠叨,儿媳耐心倾听,从不顶撞;对待家婆的一些旧思想,儿媳采取谅解的态度,并委婉地开导,使家婆感到儿媳是在关心她。
对于儿媳爱睡懒觉,苏老师十分理解,认为儿媳工作太忙,应该多休息。要是儿媳上班,她就早起做好早餐;要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她就让儿媳妇睡个够,并轻手轻脚干活,以免影响他们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