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45384|回复: 11

《北流县志》中的北流名人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1-12-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河源
梁  遗
    梁遗,字东平,原籍河南汝州,南宋进士,官至朝廷谏议大夫。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出任广西提点刑狱,其学问、道德、治绩被称誉当时。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伯颜亲率元军东下直指临安,文天祥起兵勤王,次年宋都临安沦陷,赵显(恭帝)被俘;接着益王昰即位于福州,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坚持抵抗元兵。其时,梁遗在政治上与南宋朝廷保持一致,同心协力抵御元兵南下。后来张世杰兵败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南宋灭亡,梁遗被迫隐居,来到北流,深为勾漏名胜吸引,乃于祥兴年间落籍北流。听从他的嘱咐,其后辈无一仕元者。直至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其后裔才相继出来做官,科甲络绎,为北流县名望较大氏族。明朝亡后,梁遗后裔、崇祯荆门州同知梁梦祥之子梁台玉,因御寇有功,保全一城之生命财产,清廷拟封他为统军守备,台玉却不愿仕清,归里隐居,常于花石山啸歌自慰,著有《击木诗集》。
    梁遗、梁台玉因民族气节,后被称为“北流二节士”。
    李  宏
    李宏(1361~1430)松花镇鸭埌村人。父永立,曾在元朝中都做官。李宏于明永乐三年
(1405年)考中举人,十三年考中进士,任广东海南琼州府知府,又署理涯州知州。不久,因政绩显著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其性刚毅,远见卓识,曾向皇帝呈上“时政十事”,获得采用。《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其“擢御史,尝上时政十事,皆国政论,多见施行”。因此名重一时,列为四川名宦,为缙绅尊敬。监察御史任满后归田,居县内怀塘镬耳湾,后避盗寄寓鸭埌村。死后于宣德五年葬于一厢里木头塘(今塘岸镇长塘村),墓叫“八角坟”。县祀乡贤。 崇祯时知县在登龙桥建御史坊, 纪念提点刑狱坦中庸、巡按御史李文凤、李宏,上书“柏台继美”四字。
    梁孔珍
    梁孔珍,字超廷,民乐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举人,三十六年中进士,是北流县清代最早的进士之一,任福建永定县知县。旧县志载其“清慎明决,爱民重土,卓有政声”。回籍后,与县内进士李治泰编修嘉庆《北流县志》。喜题咏,诗写得好,墨水画更佳,时人视为珍品。掌教北流铜阳书院多年,致力培育人才,一边研究学问,一边教书。享年81岁,晚年虽视力极大减退,仍口诵经史,教学不辍,使书院名重当时,北流中举人、进士和由科甲登仕者数十人都出其门下。19岁被点翰林的阙邦觐就是该书院的高才生。
    阙邦觐
    阙邦觐(1782~1802),字景扆,号济川,松花镇白须村人。父阙璋,是增生,有学问和道德修养。阙邦觐自幼颖悟绝伦,被誉为北流神童。7岁上学即能过目成诵。不久患痫病数年,幸得一摇铃医生针灸治愈。13岁受业于举人夏之松,学业大进,凡朱注六经一一《诗》、《书》、《礼》、《易》、《春秋》、《乐经》,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等古文娴熟于心,据北流旧志记述,他“能顺逆背诵”。对《资治通鉴》、《通典》、《文献通考》和子史等书,亦津津有味,终日学而不厌。他文思敏捷,千把字的文章一下子就能写出来。14岁时跟随长辈游览勾漏洞,见碑刻古诗多为咏晋葛洪(字稚川)在宝圭洞修炼成仙之事,便有感而吟诗一首日:“昔闻稚川子,洞开廿二天,待余游瀛岛,访渠仙未仙? ”黄口小儿竟对一贯传说提出异议,引起众人惊奇。17岁中秀才,省提学钱楷对其十分器重。嘉庆五年(1800年)18岁中举人,次年19岁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他在翰林院研讲经史,实习草拟有关典礼文件,月课必优等,掌院学士曾将其著作刊印于翰林院馆阁专集行世。他几个月写的东西就装满一大箱。为了使文章写得更好,往往彻夜不眠。由于辛劳过度,患吐血痰咳症,服药无效,于嘉庆七年(1802年)在京病逝,时年仅20岁。
    朱玉仙
    朱玉仙(1796~1861),清代广西著名女诗人。生于博白县松山乡茂山村,26岁时嫁给本县陵城镇拔贡黎玉章为妻。
    朱玉仙祖父朱宗腾是乾隆举人,官至安陆府同知;父朱德屿曾任福建平潭同知。从嘉庆末至道光初,她一直随同父亲于任上,在官署闺阁生活中,经常同姐姐和弟弟允惇 (后中进士) 习文学艺,写诗酬唱。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耳濡目染,表现出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意态,写的诗作活泼明敏,玉润珠圆,清新可爱。出嫁后,随夫到夏县、天镇、长子等县,历长江、黄河,游黄鹤楼、雁门关等名胜,面对绚丽多姿的世界,祖国壮丽河山,随兴赋诗,其诗作渐趋成熟。如五律《度雁门关》二首:“宦秋临三晋,轻轺度雁关。举鞭挥烟露,缓辔认江山。青冢明妃去,黄金汉使还。英雾千古憾,空见乱峰还”。“傍晓疏星没,千山望野通。车轮连地震,关塞接天雄。边镇临荒微,岚烟镇远空。雁声催客泪,飞旆入云中”。清代文人张正椿评价她的两首诗,说是“诗心雄过雁门关”。后人称朱玉仙为“北流女使”。
    朱玉仙结婚后4年, 丈夫悴然逝于任上。她悲痛万分,强撑弱体,代丈夫办好了移交,然后携着独生幼子,跋涉万里,扶柩还乡。她写的一首七绝《望夫山》表达了对丈夫的沉痛哀思:“春回山上草萋萋,雨洒云鬟泪欲啼。千古伤心何独尔?凄凉还有杞梁妻!”她孀居几十年,教子读书,其子黎学箕亦中拔贡,于顺天府乡试中副榜,官至广东同知。
    朱玉仙的主要著作有《画诗楼稿》,载其诗歌100余首。光绪九年(1883年) ,《画诗楼稿》刊行问世,有十多个文人名士为这部诗集题词题诗。书名《画诗楼稿》四字是周德润所题(周是中法战争后,中国与法国举行中越边界条约谈判的全权钦差大臣)。其诗作获得很高赞誉。湘湖女士韵琴陆翰缘的题诗说:“惊才初读白篇诗,万朵花围笔一枝,足与江山增秀丽,真从巾帼见须眉。节传茹檗丸熊苦,体异吟椒诵柏词。韵语分明闺训在,夫人原是女中师”。
    李绍昉
    李绍昉(1787~1845),字东阳,号晓园,清湾侯山村人。祖父李毓藩曾中举,父李程泌拔贡,历任隆安、藤县教谕。李绍昉自幼聪敏,爱好学习,在祖父、父亲指导下,博览群书,学识超群,嘉庆十年(1805年)中秀才,十五年乡试中副榜第一名,十八年中举人,二十四年中进士,保和殿复试一等一名。钦点翰林庶吉士,授职编修,参加国史馆编纂工作。当时翰林院、国史馆的宏编巨著,不少是他执笔写成。道光九年(1829年),父死奔丧归里,同县人进士梁宗敏筹建九级奎光塔于城东六巷大岭顶,常于塔旁新建的龙神庙、徐公祠聚生员讲学切磋,全县文宴诗社盛极一时。孝期假满复职,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不久任浙江道、云南道御史。这是分道行使纠察的官,难免触怒权贵,招致自身不幸。但李绍昉不畏强权,秉公办事,说:“食君之禄,分君之忧;餐天下之粟,为万民造福。一不贪赃枉法,二不徇私舞弊,有何惧哉! ”他稽查银库、缎匹库、步军统领衙门、国子监、理藩院、译馆等财势很大的单位,甚至抽查八省运粮入京机构,检举了一些贪官污吏的罪行。那时银币铸造厂、漕运机构、海运海防机关贪污严重,积弊相沿,他上疏力陈。道光帝看到实事确凿,不敢过份袒护,采取了一些纠正措施。当时河北等省,农用缺水,特别是京郊数县严重干旱,粮食产量甚低,他写成奏折呈报皇帝,得批准实施兴修水利,缓和了当地粮食紧张现象。因而被道光帝看重,先后提升为兵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吏科掌印给事中,又授予浙江宁、绍、台兵备道官职。到任剔弊起衰,卓有政声。一年后归来,不料被指控查银库时失去许多银子,奉旨赔偿,迫得倾箱倒箧,甚至典当衣物。后查无实据,获得豁免,恢复官职。道光二十五年在赴京途中于省城桂林病逝,终年59岁。其一生博闻强记,兼通天文地理学,工书法,著作有《勾漏山人集》,兵燹后遗稿散失。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河源
陈炳文
    陈炳文,清代北流县人,乡里籍贯不详。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初为卒长,英勇善战,智略过人,太平军占领金陵以后,因战功显赫,于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年),晋封为听王。
    庚申十年, 从李秀成攻杭州,与清军左宗棠部对抗,屡败清军,5月攻克嘉庆府,并乘胜奔袭府属各县城,9月初攻克石门,中旬占嘉善、平湖;翌年4月攻下海盐,经两个多月激战,杭州外围城镇大部分被太平军攻克,12月底攻占杭州城。陈炳文受命镇,置听王府,总理浙江省军事和行政事务。
    太平天国癸亥十三年(1863年),清廷命左宗棠督军反扑。这年春天,清军夺回浙江西部地区和金华等重镇。3月下旬,左宗棠沿兰江东下,以“常捷军”(清王朝勾结法帝国主义侵略军所组成的联合武装) 为主的中外反动联军,从钱塘西渡,分两路直逼杭州。10月17日,清兵联合“常捷军”在杭州和余杭之间与太平军激战,陈炳文、邓光明亲率精锐万余人,从馒头山、凤凰山、九曜山、雷锋塔分四路反击,多次挫败敌军。12月初,苏州失守,杭州外围城镇的一些守将发生动摇,平湖守将陈殿选及沿海重镇乍浦的守将熊建勋相继叛降清军,杭州陷于孤立。
    1864年3月28日,“常捷军”以优势兵力猛扑杭州,用炸炮轰倒凤山门城墙数丈,蜂拥而入。当此危急关头,陈炳文大声疾呼:“洋枪队利击远,吾当肉搏以驱之! ”他亲率精壮突入敌阵, 杀洋兵数百人。经持续3天激斗,终因寡不敌众,杭城失陷,其于30日夜半率军从武林门突围杀出,退向江西,后不知所终。

    梁科枞
    梁科枞(1806~1882) 号奂堂,大里乡沙埒村人,廪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任四里(平陵、吉京、石一、石二) 大团总,镇压当时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北流农民。咸丰二年,贵县黄东桂、黄阿石率众万余人与北流县内农民起义军联合攻略县北部,被梁科枞击退,黄东桂阵亡。咸丰四年闰七月,贵县施晚率大股义军在北流义军配合下,三面围攻北流县城,激战40余日,梁科枞乘风纵火,内外夹击,杀死义军数百人,生俘二百余,遂解城围。咸丰七年范亚音占领北流城后,于九月以3万兵力,列阵20余里,进取郁林州城,但遭到四里团练和陈廷珍率领的吉京里团练以及州牧邹德润调来的博白团练阻击,未能通过塘寮、新圩进入郁林,在吉京里塘寮战斗中,义军被杀700余人。十月,范亚音再以万众战塘寮,被梁科枞、陈廷珍斩杀百余人而败退。次年四月,大成国吕国公覃乞儿晚亲率劲旅从山围、民乐直上,图打通至郁林通道,在长塘古家寨战斗中,覃乞儿晚被四里团练炮打重伤致死。五月,四里、六里团练配合郁林、陆川、博白团练反扑义军所占领的北流县城,打死县内起义军领头罗金、邱亚同;六月初七日,团练和官兵收复县城。
    事后,梁科枞因军功曾被当局荐举升任知县、同知职,分发湖南候补,未到任便猝然病死。

    刘阿蒂
    刘阿蒂,县北部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带领饥民进攻山围村富户抢粮,以劫粮济贫为号召,饥民群起参加,一时声势浩大,郁林知州顾谐庚亲自到县围剿。北流知县阮正惠也下令各里组训团练。道光三十年(1850年)信宜凌十八率众入北流南部,进而围攻郁林州城,县内小一里梁二十、梁十八、郑十一等率二千余人配合,加上刘阿蒂股力量,声威大振。咸丰二年(1852年),刘阿蒂与外县起义农民联合,贵县黄东桂、黄阿石和化州谢八,相继率众万余或数千进入北流北部和南部。刘阿蒂部从县北部打到中部波二里。咸丰三年,于县北部冲龙、都陇里与桂平姚新昌会合。次年农历闰七月初九日,范亚音攻占容县县城。刘阿蒂即与北流其他各股头领归附范亚音领导。同年十二月,高廉道官兵和容县陆屋团练反扑容县县城,直逼南门。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刘阿蒂率众数千星夜驰援,突然出现在官兵背后,作战十分勇猛,官兵与民团惊退,容城之危遂解。咸丰五年三月,刘率众攻入小一里,连陷瑶塘、水埠、六旬、山坡诸地主寨堡。五月与容县戴九聚党拜盟于北流县城外。咸丰七年二月,刘会同县内彭阿初、 许十六、罗金、何梁等各股,配合范亚音以2万之众,攻克北流县城。旋与大成国北路大元帅姚新昌攻克万冲堡、河坪堡,复攻罗村堡,踞守民乐、山围一带,拱卫县城,并为范亚音从容县、北流进军郁林开避通道。以后不知所终。

    陈芝茂
    陈芝茂,扶来镇人。咸丰七年(1857年)范亚音攻占北流城后,九月,他在扶来率领数千农民起义,并连结盘踞六靖的起义头领李三,自称为“镇南王”。咸丰八年二月,与容县揭三联合,率众数千攻破卞一里旺坡寨,占领平政圩。此时杨亚狡(郁林人)部义军也从陆川平乐向平政开进,声势浩大。六里(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扶来)大团总蒙义昉急向陆川借兵, 配合进剿。三月初八、初九日大战两天,义军败走,被斩杀300余人,军师梁成洪被俘。团练乘胜反扑六靖,义军被俘杀百余名,军师苏二被俘杀,陈芝茂逃避容县。咸丰十一年二月,广东起义军南兴王陈金刚、元帅郑金率起义军占领广东信宜,陈芝茂乘机联合陈金刚和范亚音、姚新昌,率起义军万余,进入大伦、扶来一带,企图从南部攻占北流。但遇到北流六里团练、郁北博陆四县团练和广东官兵拼死反抗,义军几进几出,伤亡惨重;是年八月初七日,在扶来里六岑战役中,义军营垒被团练和官兵袭破,义军被斩杀和落涧死者不计其数;蓝元帅、黄都督、叶冠军、大都尉、胡指挥、大医先锋、千百长等数十人牺牲。
    此后,陈芝茂仍百折不挠,率众与团练、官兵顽强作战。同治元年(1862年)与陈金刚联合进攻卞二里;同治二年二月,与郑金、刘昭率众数万攻略扶来,占踞大伦,义军纵横数十里,连破六岑、西冲、罗同等八堡,杀死团练、官兵1800余人,俘虏百余人。这年九月,郑金刺杀南兴王陈金刚,率其众向广东官兵投降;同时,义军占领的容县县城也被官兵攻破,范亚音被捕杀害,陈芝茂也不知所终。

    刘凤云
    刘凤云,塘岸镇凉亭村人,世务农。其体格魁梧,膂力过人。青年时喜习武,娴拳棒,
常往来于陆川平乐、郁林等地,结交江湖好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陆川李立廷聚众结拜天地会,刘凤云参加,奉李为“大哥”。并在北陆交界处设会堂,吸收会众,自为首领。与此同时, 县内东华圩人谢华轩, 隆盛人陈十六、陈勉斋等也邀众拜会结党,同奉李立廷为“大哥”,与刘凤云拜为“兄弟”。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月,李立廷趁天旱饥荒,人心思乱之机,约容县甘木、北流刘凤云、谢华轩等同时起义。李立廷同谢华轩率会党首先于五月初十日攻占陆川县城。陈十六、陈勉斋于五月十一日攻打北流双威巡检署,活捉巡检杨书雯,使隆盛官兵无法支援县城。十二日晚,刘凤云率队攻打北流城,事先策动的北流守城官兵千总黎仁宝作内应,放出被囚的农民军首领骆水及其他犯人加入战斗,一举攻占北流县城,将知县金佐基、典史骥良、保甲局董陈兆基等杀死。接着,刘为巩固县城,保持北流与陆川、郁林的联系,于十四日破塘岸垌心寨,因与寨内曾姓有宿怨,破寨时杀死曾姓男女59人。十六日,谢华轩袭踞六靖圩,杀死陆川前任千总刘布林。至此,刘凤云控制了县南、中、北部局势。
    接着,刘凤云、谢华轩和陈勉斋等作为李立廷部属,参加围攻郁林州城。义军共万余人,高举“官逼民反”旗帜,于五月二十日打下州佩。但郁林城高坚厚,一时难破。清光绪帝闻警,电谕广西巡抚黄槐森“迅速会剿,克期扑灭”;并调广东驻军入桂协助镇压。义军寡不敌众,牺牲千余人,撤离郁林。二十九日,北流守城义军也因势孤,弃城撤走。各里团练陷城时,义军头目蒙平阶、李春苑、马大灵屋等被杀害,骆水也在六麻战败被杀,刘凤云则不知所终。

    李寿祺
    李寿祺(1864~1939),字仲郭,今清湾镇禾界人。清光绪六年成秀才,、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分发广东即用知县。历任广西永淳、都安等县县长,南宁上关统税局局长等职。民国24年重修《北流县志》任总纂,采用了近代修志学划分编、章的科学方法,在体例上有很大进步,获得修志专家学者较高评价。
    李寿祺对名利较淡薄,诗作中有“利锁名韁厌拘束”不如“豪杰功成世外游”之句。他热心家乡建设。民国24年与梁范西、何雪生等筹资大规模重修勾漏洞。竣工后亲自撰写《重修勾漏白沙两洞记》,并有《重修勾漏洞征诗》、《重修自沙洞征诗》。诗中有咏勾漏洞“片片山霞景色幽,岩深无夏亦无秋。烟开古驿青如洗,雨霁荒祠翠欲流”;“白沙佳构非人力,许借吴刚月斧修”等佳句。他目睹修勾漏洞前后有感赋诗:“如斯灵境都荒芜,典守大为山灵辱。再生葛令今重来,勾漏名区尽修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河源
陈炳文
    陈炳文,清代北流县人,乡里籍贯不详。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初为卒长,英勇善战,智略过人,太平军占领金陵以后,因战功显赫,于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年),晋封为听王。
    庚申十年, 从李秀成攻杭州,与清军左宗棠部对抗,屡败清军,5月攻克嘉庆府,并乘胜奔袭府属各县城,9月初攻克石门,中旬占嘉善、平湖;翌年4月攻下海盐,经两个多月激战,杭州外围城镇大部分被太平军攻克,12月底攻占杭州城。陈炳文受命镇,置听王府,总理浙江省军事和行政事务。
    太平天国癸亥十三年(1863年),清廷命左宗棠督军反扑。这年春天,清军夺回浙江西部地区和金华等重镇。3月下旬,左宗棠沿兰江东下,以“常捷军”(清王朝勾结法帝国主义侵略军所组成的联合武装) 为主的中外反动联军,从钱塘西渡,分两路直逼杭州。10月17日,清兵联合“常捷军”在杭州和余杭之间与太平军激战,陈炳文、邓光明亲率精锐万余人,从馒头山、凤凰山、九曜山、雷锋塔分四路反击,多次挫败敌军。12月初,苏州失守,杭州外围城镇的一些守将发生动摇,平湖守将陈殿选及沿海重镇乍浦的守将熊建勋相继叛降清军,杭州陷于孤立。
    1864年3月28日,“常捷军”以优势兵力猛扑杭州,用炸炮轰倒凤山门城墙数丈,蜂拥而入。当此危急关头,陈炳文大声疾呼:“洋枪队利击远,吾当肉搏以驱之! ”他亲率精壮突入敌阵, 杀洋兵数百人。经持续3天激斗,终因寡不敌众,杭城失陷,其于30日夜半率军从武林门突围杀出,退向江西,后不知所终。

    梁科枞
    梁科枞(1806~1882) 号奂堂,大里乡沙埒村人,廪贡生。咸丰元年(1851年)任四里(平陵、吉京、石一、石二) 大团总,镇压当时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北流农民。咸丰二年,贵县黄东桂、黄阿石率众万余人与北流县内农民起义军联合攻略县北部,被梁科枞击退,黄东桂阵亡。咸丰四年闰七月,贵县施晚率大股义军在北流义军配合下,三面围攻北流县城,激战40余日,梁科枞乘风纵火,内外夹击,杀死义军数百人,生俘二百余,遂解城围。咸丰七年范亚音占领北流城后,于九月以3万兵力,列阵20余里,进取郁林州城,但遭到四里团练和陈廷珍率领的吉京里团练以及州牧邹德润调来的博白团练阻击,未能通过塘寮、新圩进入郁林,在吉京里塘寮战斗中,义军被杀700余人。十月,范亚音再以万众战塘寮,被梁科枞、陈廷珍斩杀百余人而败退。次年四月,大成国吕国公覃乞儿晚亲率劲旅从山围、民乐直上,图打通至郁林通道,在长塘古家寨战斗中,覃乞儿晚被四里团练炮打重伤致死。五月,四里、六里团练配合郁林、陆川、博白团练反扑义军所占领的北流县城,打死县内起义军领头罗金、邱亚同;六月初七日,团练和官兵收复县城。
    事后,梁科枞因军功曾被当局荐举升任知县、同知职,分发湖南候补,未到任便猝然病死。

    刘阿蒂
    刘阿蒂,县北部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带领饥民进攻山围村富户抢粮,以劫粮济贫为号召,饥民群起参加,一时声势浩大,郁林知州顾谐庚亲自到县围剿。北流知县阮正惠也下令各里组训团练。道光三十年(1850年)信宜凌十八率众入北流南部,进而围攻郁林州城,县内小一里梁二十、梁十八、郑十一等率二千余人配合,加上刘阿蒂股力量,声威大振。咸丰二年(1852年),刘阿蒂与外县起义农民联合,贵县黄东桂、黄阿石和化州谢八,相继率众万余或数千进入北流北部和南部。刘阿蒂部从县北部打到中部波二里。咸丰三年,于县北部冲龙、都陇里与桂平姚新昌会合。次年农历闰七月初九日,范亚音攻占容县县城。刘阿蒂即与北流其他各股头领归附范亚音领导。同年十二月,高廉道官兵和容县陆屋团练反扑容县县城,直逼南门。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刘阿蒂率众数千星夜驰援,突然出现在官兵背后,作战十分勇猛,官兵与民团惊退,容城之危遂解。咸丰五年三月,刘率众攻入小一里,连陷瑶塘、水埠、六旬、山坡诸地主寨堡。五月与容县戴九聚党拜盟于北流县城外。咸丰七年二月,刘会同县内彭阿初、 许十六、罗金、何梁等各股,配合范亚音以2万之众,攻克北流县城。旋与大成国北路大元帅姚新昌攻克万冲堡、河坪堡,复攻罗村堡,踞守民乐、山围一带,拱卫县城,并为范亚音从容县、北流进军郁林开避通道。以后不知所终。

    陈芝茂
    陈芝茂,扶来镇人。咸丰七年(1857年)范亚音攻占北流城后,九月,他在扶来率领数千农民起义,并连结盘踞六靖的起义头领李三,自称为“镇南王”。咸丰八年二月,与容县揭三联合,率众数千攻破卞一里旺坡寨,占领平政圩。此时杨亚狡(郁林人)部义军也从陆川平乐向平政开进,声势浩大。六里(波一、波二、卞一、卞二、卞三、扶来)大团总蒙义昉急向陆川借兵, 配合进剿。三月初八、初九日大战两天,义军败走,被斩杀300余人,军师梁成洪被俘。团练乘胜反扑六靖,义军被俘杀百余名,军师苏二被俘杀,陈芝茂逃避容县。咸丰十一年二月,广东起义军南兴王陈金刚、元帅郑金率起义军占领广东信宜,陈芝茂乘机联合陈金刚和范亚音、姚新昌,率起义军万余,进入大伦、扶来一带,企图从南部攻占北流。但遇到北流六里团练、郁北博陆四县团练和广东官兵拼死反抗,义军几进几出,伤亡惨重;是年八月初七日,在扶来里六岑战役中,义军营垒被团练和官兵袭破,义军被斩杀和落涧死者不计其数;蓝元帅、黄都督、叶冠军、大都尉、胡指挥、大医先锋、千百长等数十人牺牲。
    此后,陈芝茂仍百折不挠,率众与团练、官兵顽强作战。同治元年(1862年)与陈金刚联合进攻卞二里;同治二年二月,与郑金、刘昭率众数万攻略扶来,占踞大伦,义军纵横数十里,连破六岑、西冲、罗同等八堡,杀死团练、官兵1800余人,俘虏百余人。这年九月,郑金刺杀南兴王陈金刚,率其众向广东官兵投降;同时,义军占领的容县县城也被官兵攻破,范亚音被捕杀害,陈芝茂也不知所终。

    刘凤云
    刘凤云,塘岸镇凉亭村人,世务农。其体格魁梧,膂力过人。青年时喜习武,娴拳棒,
常往来于陆川平乐、郁林等地,结交江湖好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陆川李立廷聚众结拜天地会,刘凤云参加,奉李为“大哥”。并在北陆交界处设会堂,吸收会众,自为首领。与此同时, 县内东华圩人谢华轩, 隆盛人陈十六、陈勉斋等也邀众拜会结党,同奉李立廷为“大哥”,与刘凤云拜为“兄弟”。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月,李立廷趁天旱饥荒,人心思乱之机,约容县甘木、北流刘凤云、谢华轩等同时起义。李立廷同谢华轩率会党首先于五月初十日攻占陆川县城。陈十六、陈勉斋于五月十一日攻打北流双威巡检署,活捉巡检杨书雯,使隆盛官兵无法支援县城。十二日晚,刘凤云率队攻打北流城,事先策动的北流守城官兵千总黎仁宝作内应,放出被囚的农民军首领骆水及其他犯人加入战斗,一举攻占北流县城,将知县金佐基、典史骥良、保甲局董陈兆基等杀死。接着,刘为巩固县城,保持北流与陆川、郁林的联系,于十四日破塘岸垌心寨,因与寨内曾姓有宿怨,破寨时杀死曾姓男女59人。十六日,谢华轩袭踞六靖圩,杀死陆川前任千总刘布林。至此,刘凤云控制了县南、中、北部局势。
    接着,刘凤云、谢华轩和陈勉斋等作为李立廷部属,参加围攻郁林州城。义军共万余人,高举“官逼民反”旗帜,于五月二十日打下州佩。但郁林城高坚厚,一时难破。清光绪帝闻警,电谕广西巡抚黄槐森“迅速会剿,克期扑灭”;并调广东驻军入桂协助镇压。义军寡不敌众,牺牲千余人,撤离郁林。二十九日,北流守城义军也因势孤,弃城撤走。各里团练陷城时,义军头目蒙平阶、李春苑、马大灵屋等被杀害,骆水也在六麻战败被杀,刘凤云则不知所终。

    李寿祺
    李寿祺(1864~1939),字仲郭,今清湾镇禾界人。清光绪六年成秀才,、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分发广东即用知县。历任广西永淳、都安等县县长,南宁上关统税局局长等职。民国24年重修《北流县志》任总纂,采用了近代修志学划分编、章的科学方法,在体例上有很大进步,获得修志专家学者较高评价。
    李寿祺对名利较淡薄,诗作中有“利锁名韁厌拘束”不如“豪杰功成世外游”之句。他热心家乡建设。民国24年与梁范西、何雪生等筹资大规模重修勾漏洞。竣工后亲自撰写《重修勾漏白沙两洞记》,并有《重修勾漏洞征诗》、《重修自沙洞征诗》。诗中有咏勾漏洞“片片山霞景色幽,岩深无夏亦无秋。烟开古驿青如洗,雨霁荒祠翠欲流”;“白沙佳构非人力,许借吴刚月斧修”等佳句。他目睹修勾漏洞前后有感赋诗:“如斯灵境都荒芜,典守大为山灵辱。再生葛令今重来,勾漏名区尽修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河源
梁范西
    梁范西(1884~1941),又名士模,新丰观南村人。少时爱好读书,博学能文。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秀才,废科举后于宣统元年(1909年)中拔贡,朝考获一等。曾在梧州中西学堂任教。后分发河南补用知县。宣统二年各地纷纷成立议会,梁范西当选为北流县议员,任参事。接着又当选为广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民国2年1月,由省议员互选当选为国会议员。同年10月,赴北京参加袁世凯策划的国会选举活动。次年袁宣布解散国会,议员职务中止。民国6年, 孙中山到广州组织“护法军军政府”任大元帅,梁范西为护法国会议员,任交通部次长。此后,他先后任大总统顾问、国务院咨议、农商部参事、广西省龙州县知事、广东督军署参议、广西督军署参议、潮梅总指挥部顾问等职。
    后来,梁范西因痛恨军阀专横,无心仕途,一度移居澳门、日本。1923年赴北京参加曹锟召集的国会选举。随后留居北京。当北伐胜利,第四集团军1928年初进驻北京时,他曾受聘到白崇禧前进指挥部短期任职。蒋桂战争后,一直蛰居北京,研究佛学,过闲居生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梁范西重新参加政治活动,出任广西省参议员兼广西省政府顾问,帮助当局坚持抗战。民国30年2月3日,病卒于县内鸭埌莘园别墅。当时军政要员李济深、李任仁、黄旭初等均有挽联。李济深挽联日:“护法著勋劳,忆大任迭膺,美政至今歌百粤;挥戈驱敌寇,使金瓯无缺,先生或可慰重泉”。

    顾英明
    顾英明 (1863~1944) ,又名光廷,六靖龙湾村人 (后迁居石寨塘冲)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秀才,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三年参加废科举后清政府为录用人才而举行的贡举会考,被录取为陕西省即用知县。民国元年5月任广西荔浦县知事。
    顾英明到任不久,荔浦花南源和兴坪山区相继发生匪乱。他不畏艰险,迅速组织力量剿匪,一年后匪患平息,地方赖以安宁。接着又开展禁赌、禁娼、禁烟运动,社会风气因之大变。他还积极倡办学校,将县办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合并为两等小学,并创办女子初等小学,为荔浦县兴办新学的良好开端。
    在任职知事期间,顾英明与县绅钟庭隽等策划重修《荔浦县志》,从组织编纂力量到筹资刊印, 无不亲自过问。民国元年9月,顾英明奉命调离荔浦,县志编修工作有半途而废之虞, 后经县人多方奔走呼吁,终获上级允手缓调,《荔浦县志》得以在民国3年成书面世。志书质量上乘,至今尚为荔浦人所津津乐道,称之为“顾志”。
    顾英明后来回籍定居。民国24年(1935年)曾参与重修《北流县志》,负责校订工作。

    陈  柱
    陈柱(1890~1944),字柱尊,号守玄,今民乐镇萝村人。19岁留学日本就读成城中学,4年后毕业归国,考入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前身) 电机系,课余兼修古文,尝以文字见知于校长唐文治(蔚芝),后即改攻文学。学成后,初任广西省立梧州中学校长,时年仅25岁。在该校任校长6年。 1921年,应唐文治之聘,北上任无锡国专教授。1924年任大夏大学教授、国学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28年起任交通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抗战开始,因交大不内迁,他一度避居租界。1940年,汪伪特务将其挟持到南京,虽委以文物委员兼博物委员会(博物馆)主任委员等职,均不到任,只应中央大学之聘,担任中文系主任、教授职务。1944年春称病辞职返回上海。
    陈柱任梧州中学校长时,团结进步师生,转变学风,提高教学质量。亲自上国文、数学、英语课。该校以国文、数学、英语等科成绩优异而著称全省。他在上海高等学校任教20余载,桃李满天下。在交大任职期间,除参加南社外,还参加中华学艺社、新中国建设学会,主辑《学艺杂志》、《国学杂志》、《学术世界》等期刊。平生著述甚丰,据统计其著述有92部,其中以《守玄阁文字学》、《公羊家哲学》、《墨子间诂补正》、《小学评议》、《三书堂丛书》、《文心雕龙校注》、《墨子十论》、《子二十六论》等书最为精辟,深受学界前辈及师友们的推崇和赞赏。《中国散文史》等书解放后已经再版。国学大师唐文治对他的著作评语是:“阐发宏深,切中时弊,针砭末俗,激动人心,入著述之林,是为吾道光”。
    陈柱平生喜欢饮酒赋诗,有“酒国诗人” 之称。他的诗作不下万首,现存诗集有印本《待焚诗稿》两种版本共10卷。
    其毕生克勤克俭,惟爱书成癖,家中建藏书楼,日“守玄阁”,又榜“十万卷楼”。他常对子女说:“积钱不如积书,钱有尽对,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他的夫人每年四季均要为他曝书以免虫蛀, 常笑对别人说: “人家曝谷我曝书,人家数钱我数书”。1944年秋,陈柱在交大病逝,年仅55岁。其藏书解放后多为广西图书馆所得。

    黎三林
    黎三林(1906~1946),原名寿彬,陵城镇人。资质聪颖,童年就读于县城“五知学校”,
青年时代入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因受马列主义薰陶,追求进步,加入共青团组织。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回籍住黎家庄。在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领导下,往返于宾阳、来宾、贵县、陆川等地从事工运农运活动。后因白色恐怖,乃赴沪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毕业后在省内百色、柳城、龙州等地中学任教。“七•七”事变后返北流县,在北流中学任教务主任。
    1937年至1946年在北流中学任教期间,负责讲授文史地理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学生交口称赞他为人胸怀坦荡,对进步师生爱护备至。抗战时期校内曾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开展活动,出版《青年岗位》刊物,都得到他的指导、支持。他经常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深受广大师生敬佩。
    其治学严谨,博览群书,文史哲地造诣尤深。善文,尤长诗词,诗作不少。其中《哀京华》二首有“兴亡事业人犹在,胜负兵家理亦然;莫叹英雄无用武,请缨有路快加鞭”之句,
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1946年病逝于北流中学任内。

    何梅芳
    何梅芳(1875~1953),号雪生,平政龙池村人。清附贡生,广东高等警察学堂毕业,曾任广州市警察厅司法科科长,昌化县知县。民国初年,内务部考选知事,他应试合格,被分发广东任揭阳县知事,后历任广西来宾、富川、容县、北流等县知事,复任来宾、北流等县县长。民国33年任北流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初,曾被邀请为北流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何平生参与家乡多项建设事业:民国13年同党英荣等筹资重修北流孔庙;15年同李云东、梁奎垣、陈迥凡等倡导联合北郁两县集资建筑北郁公路30公里;16年同伍子瀛、李景瑞、顾鹤鸣、梁奎垣、李应樟等筹办银会集资,以原六里书院租息于平政创办北流县第二初级中学;17年同梁奎垣、党寅宾、李云东等倡议集资建筑北宝公路,次年修通县城至隆盛段30公路;20年同梁奎垣、邹建兴、廖乔松、黄伯乾等筹捐创办北流县公医院;24年同梁范西、梁奎垣、李纪瑞等倡议捐款重修勾漏洞;32年参与筹建北流县政府头门。
    何梅芳懂医术,常为别人切脉诊病。1953年在家乡病故。

    黄  维
    黄维(1889~1954),字星垣,西埌村人。早年毕业于桂林法政学堂,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失败后避难新加坡,以教书为业。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推翻旧桂系陆荣廷活动。初在李宗仁部任军需主任;1926年在梧州创办广西省银行,任行长。为在广西首先发行纸币、铸造银币的金融界知名人士。1928年蒋桂战争,桂系失败后往香港办三光布厂。抗战时回桂创办广西省农民银行和省合作金库,兼任四战区广西省粮食管理处少将处长,并任广西省参议员、省农业顾问等职。
    1925年,他投资合股办北流晋光电力公司;1927年投入7000元银币建北流九新公路。同时捐款赠书创办西埌育英小学,并资助贫困学生吕焕祥等上大学。曾先后从北流县招收工人到香港三光布厂和柳州六合公司林场做工。乡里遇灾荒时,曾救济一些灾民,或从外地调入粮食,平抑粮价,缓解饥荒。
    解放初,在柳州合作金库工作,曾参加该库向人民政府移交工作。1954年病故于柳州。

    俞作柏
    俞作柏(1888~1959),字建侯,今平政镇岭垌村人。家庭佃农,其父曾以贩卖食盐为生,后任本村塾师。母亲生下他后即死去。俞因家贫不能上中学,后以官费就读桂林初级师范。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学生军北伐。1917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初在陆荣廷驻广东护国军林虎部第二军属下任连营长、 参谋等职。1920年8月,陆荣廷势力被驱出广东,林虎部回桂分驻北流、郁林、兴业,次年粤军入桂讨伐陆荣廷,俞同李宗仁等接受粤军委任,李任粤军边防军第三路司令,俞任统领。1923年,同黄绍竑于梧州设计收缴沈鸿英属下马葆初及从粤撤回的桂军陈天泰部共3000人枪,扩充实力,成立讨贼军,俞任第一路指挥官。1925年,受李(宗仁) 、黄(绍竑) 、白(崇禧)任命为总指挥,击退入侵广西的唐继尧、龙云所部滇军65000人; 又参加广东国民政府关于讨伐南路邓本殷的决策会议,任讨伐军第一路司令,从郁林出发,向化、高、钦、廉推进,配合陈名枢第二路军,将盘踞南路多年的邓本殷讨平。
    北伐前夕,李宗仁奉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将桂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俞作柏为第二旅长。俞不乐意接受,推荐表弟李明瑞担任此职参加北伐。
    1926年6月, 李宗仁率第七军北伐后,俞赴广州会见苏联顾问鲍罗廷,接受鲍建议从事农民运动。并经黄绍竑同意,于南宁成立黄埔军校第一分校,由俞担任校长。这年,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成立,俞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后改任农民部长。他致力农运,努力办好省和各地农民运动讲习所,训练农民骨干。在此期间,曾同苏联顾问达尔汉诺夫到北流视察农运;积极支持韦拔群组织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东兰惨案”发生后,他派共产党人陈勉恕前往处理,撤掉原知事,由陈任知事。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黄绍竑在广西“清党”,俞被诬为“共产党嫌疑”、“支持共产党闹事”,被开除国民党籍,甚至遭行刺(未中弹),因而被迫赴香港避难。此时,多与共产党要人接触。同年10月,陈公博、张发奎在穗树起“护党救国军”旗帜,与南京政府对抗,邀俞返穗,委其为广东军事委员会兼第七军指挥长。俞征得中共领导人杨殷、贺昌同意,同朱锡昂、陈勉恕、俞作豫、朱士华、梁君怡等返穗,成立指挥部,属下的办公厅主任、秘书、参谋、副官等职均由共产党人担任。12月11日,朱锡昂、俞作豫乘机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俞作柏再赴香港避难。
    1928年夏,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为了对付桂系,许诺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要求其策动在武汉前线任第七军师长、第四集团军第三路代总指挥的李明瑞倒桂。俞将情报通知在港中共领导人,策划“先倒桂,后倒蒋”,即邀李明瑞来港磋商,其后又派要员去武汉前线策动。结果,李明瑞倒桂成功,蒋桂战争以桂系彻底失败而告终。俞作柏接受南京政府任命为广西省主席, 李明瑞被任命为军事特派员、第四编遣区主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29年6月,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与共产党合作 (当时,中共派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干部到广西工作) ,起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省内原由桂系操纵的各级国民党党部,释放在押政治犯,宣布贯彻孙中山“三民主义”,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8月,批准召开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省农民协会,由共产党人雷经天、韦拔群担任正副主席。同年11月1日,在南宁体育场誓师讨伐蒋介石,自任南路讨蒋军总司令,李明瑞任副总司令,向全国发出反蒋通电。反蒋失败后,随李明瑞、俞作豫到龙州,经越南海防赴香港,曾东渡日本避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派人到香港找俞作柏回内地“共赴国难”,安排到安徽前线出任“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后又把他调到四川重庆任军统设计委员。实际上只挂空衔,不干实事。1946年移居上海、浙江挂名经商,避免卷入内战。1948年举家潜返香港。1956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召唤回内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高级参事和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病卒于广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河源
梁士梓
    梁士梓(1897~1967),号叔琴,新丰观南村人,梁范西之胞弟。抗战期间迁居今松花镇鸭埌村。1916年11月留学日本,先就读于东京大学,后转日本福冈专业学校矿冶系,1921年11月毕业,次年2月回国。1927年至1929年在郁林高中教数学,是广西为数不多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之一。1931年2月至1934年3月任北流县立初级中学(现北流中学)校长。1935年任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监理、理事、工程师、工务课长。1936年任广西建设厅技正兼平桂区矿务办事处主任。 1937年任广西省政府技正,1940年兼采矿队队长。在8年抗战期间,先后在西湾煤矿务局、上林金矿、昭平金矿等处任职,深得广西当局器重。特别是1944年日军入侵广西,合山沦陷时,他带领部分职工逃难,一起住山洞,挖沙金,以微薄收入维持生活,避免企业解体。 1945年抗战胜利时获得中华民国国府颁给胜利奖章和证书。1945年8月,任合山煤矿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在惨遭日本侵略者劫掠的废圩上,想方设法,同全体职工“甘苦与共、勉励奋挣,以度难关”,很快使合山煤矿恢复了生产。1949年临解放时,认真做好保护矿山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后即能正常生产,人民政府聘其留矿工作。在肃反时,揭发其在临解放时有变卖企业设备行为,定集体贪污罪,到谢圩煤矿劳改。1958年,该矿并入百色地区公篓煤矿,梁转到此,被当作高级工程师使用。他力主正规开采,从未出事故。1964年刑满留矿就业。1967年患脑溢血病亡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平反。

    王怀忠
    王怀忠(1911~1967) ,河北省迁安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南下干部。1955年1月至1961年10月任中共北流县委书记、第一书记。
    任职期间,艰苦深入,虚心听取群众意见。1958年春制订大办水利规划时,他到民安听到群众反映,民安水库建成后,由于集雨面积小,基流量小,蓄水不多,灌溉效益不大,建议在隔邻乡大坡外分水再建一座水库,把水引注民安水库。于是,他爬山涉水,亲自考察,认为群众的意见正确,立即派水利技术员测量,请自治区水利部门设计,1960年4月,建成了集雨面积34平方公里、库容866万立方米的分水水库,与民安水库连环,灌溉面积共23500亩,解除了大坡外、新荣、民安三乡(镇)旱患。
    他素来克己奉公,艰苦朴素,保持一个普通劳动者本色,与群众保持血肉关系。任职期间,已年近半百,骑一架自行车走遍全县。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早起拾粪。一次修水利,因过分疲劳跌落涵洞,幸得及时救起。平时不论在机关还是下到乡镇,都同一般干部、职工在食堂开膳,吃同样饭菜。一次,他同随行人员去甘村开会,过午还未吃饭,村干部弄好饭没有碗,就用莲叶盛饭,上加青菜,他同大家一起吃,别人看了也感到过意不去。一次,县里开三级干部大会,每桌4样菜,王书记的桌上却有5样菜。他发觉了,立即唤办伙食的干部到来,问道:“大家都4碟,这里为什么多1碟啦?”那干部说:“我、我、我,想书记的口味……”王书记正色摆摆手说:“不行,请端回去,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啊!”
    他经常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他是北流有史以来难得的“清官”。同他在一起的家属原来有爱人、一儿一女。爱人没有工作岗位,地委书记来县曾关心到此事,说“她已40多岁了,应同你一起生活。”他却坚持说:“在一起没有什么好处,还是让她回家种田去! ”一对子女原来是跟来读书的,毕业了,他说:“让他们回家去,在农村也会有所作为”。结果一个在故乡生产队里干托儿工作,一个当民兵队长。当时,有个县委成员却擅自安排了自己的女儿、儿媳在财贸线工作。王怀忠知道后,对那千部说:“今晚到我处来”,问起他安排亲人的事,弄得那人哑口无言,只得改正,将其中一个送返农村,一个随爱人生活。 王怀忠到北流工作前后7年,从不多吃多占一点儿。1961年10月后,他调任玉林地委组织部部长职务。临走时,县委会机关食堂杀一头自养的猪,请他吃饭,他含着眼泪说:“大家的盛情领了,可是我到北流工作几年,谈不上有什么成绩……”送行时,大家担心他到新岗位无车坐,硬要把他平时坐的那架自行车连行李一起送去。可是一个月后,那架自行车又退回到县委会来了。
    王怀忠任中共玉林地委组织部长后,返原籍,先后担任迁西县委书纪、唐山地委副书记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弃世。

    梁士栻
    梁士栻(1900~1968),又名士创,号季章,新丰观南村人。自小随胞兄梁士模外出读书,1918年被录取公费赴日留学,先后就读日本国际大学法律系、东京大学政治经济系。在此期间,曾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会”,把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和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主张介绍给县内亲朋好友。后因参加反对日本侵华活动,被日本政府驱逐回国。适值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起用进步人士,遂获任广西省政府秘书,兼教导总队政治教官,积极协助推行新政。不久,俞、李讨蒋失败,梁随俞作豫到龙州,参与起义策划。起义失败后,潜逃香港,转赴上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上海回到广西,任省农业银行专员和经济研究室主任。此后在北流、横县、石南等地从事教育工作,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在南宁西江学院、师范学院任教。在此期间,曾掩护被国民党政府追捕的共产党员卢贻智等,并积极鼓动学生参加反饥饿、 反内战斗争。1948年9月,被国民党当局下令通缉,辗转到香港避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曾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致电祝贺。旋即回籍任北流县第二中学校长,北流县第一至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和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8年“文革”时被迫害致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彻底平反昭雪。

    何健全
    何健全(1898~1968),又名何凤川,民乐水岸村人。广东潮梅军校毕业后,在桂军做下级军官。1927年春在北流县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1929年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时,任警备第五大队第一团团长。同年10月,在俞作豫部平叛收复龙州战役中,何健全曾参与战斗。接着,李、俞整顿第五大队,准备组织红军起义,何因克扣军饷被撤职、清除,礼送出境。抗日战争时回内地参加抗日,先后在湖南任国民党茶醴师管区副司令、攸县团管区司令、常益(常德、益阳)师管区司令,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议员(少将军衔)。1949年11月15日任国民党北流县最后一任县长。 同月28日北流解放,在当地共产党人的劝导下,于12月3日率军警部属向县军政委员会投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河源
我这个帖是正版,允二那个迟6天,是转抄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河源
易聪之 发表于 2012-1-6 05:38 PM
我这个帖是正版,允二那个迟6天,是转抄的吧。

再补充几个人物,(不准转帖):

刘古谛 (1911~1968) ,原名刘调中,沙垌乡三江村人。13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中,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在学期间,曾参加过清华学生南下请愿团到南京请愿等学生运动。1935年考取官费留学美国,在伊利诺斯大学考取研究生并取得商科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会计专修科教授、系主任。1941年任广西大学法商学院会计银行学系教授、系主任。
    1944年起在广西银行兼职。1945年任广西银行计核室主任。同年任广西银行总行副行长。抗战胜利后,时局动荡,原来独霸广西金融业的广西银行面临中央各行的渗入和竞争,通货膨胀日趋恶化。为了应付这一局面,广西当局利用刘古谛留美银行专家和新派代表资格,于1946年2月任他为广西银行总行行长、 总经理。在他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银行的高层领导多聘用专家、西大教授,各分行经理和高级行员多任用大学毕业生,使广西银行领导层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还增加向生产事业投资,以扩展资金运动渠道;银行直接设立贸易和金融流通机构等。同时成立了以同益号为总号的5个“同”字号企业机构,经营油、矿、五金、土特产和金融业务,刘任董事长。这些措施对保障银行实力和稳定广西地方金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当时全国金融混乱,但1946年至1948年底,广西银行外汇资金仍然不断充实增进。特别是用于开办企业、调剂外账头寸、特殊开支(如部分用于李宗仁竞选),对付货币贬值和职员福利的内账资金更是迅速增长。如同益行的资本总额到1949年初很快已增达47万港元。1948年后,国民党政权由于军事上的节节失败导致全国经济崩溃,刘与桂系财政官员发生了银行经营方针上的分歧,遂于1949年8月辞职离任。其时,银行实际上已处于瘫痪状态。刘古谛在西大任教和主持银行期间,从不购置任何私人房产和其他产业。不任用不称职的亲友,而以严格、廉洁、不徇私情、脾气耿直著称。
    解放后,他在广西省人民政府、广西工业干校、财政学校工作。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获纠正。1968年12月去世。
    黄信光
    黄信光(1899~1968),桂平县下湾乡双福村人。193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和60年代初在南宁农校任教,讲授农作课程,获学校好评,深受学生爱戴,被定为农技师(农艺师)。1959年、1962年曾列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1963年春,南宁农校根据区人民委员会指示,派黄信光带领毕业班学生40多人到北流县平政乡围龙队实习,体验该队水稻高产经验。黄信光联系实际讲课,同学生一起劳作,实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当时,北流县委书记丘文懿、农村部长李强增赏识黄信光是难得的农业技术人才,认为若留他在北流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一定能大大提高全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于是向农业厅、南宁农校再次提出请求并征得本人同意,结果获准在其完成实习任务后留北流工作。从此,黄信光由一个农校中专教师成为县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干部。
    黄信光带学生在北流实习期间,在县委主持下,分批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对全县农村工作干部直至生产队长讲授水稻栽培技术。他的农业技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对水稻生理、栽培技术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一粒谷讲起,说到应如何晒种提高生活力,如何浸种催芽,掌握“干长根、湿长芽”;如何搞合适秧田、适当小株密植和合理施肥等等。讲得在理,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他到北流县工作后,根据当地传统农业技术落后特点,向县委提出改革意见,主张推广冬种绿肥,施用磷肥,推广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县委、县人委接纳他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合适秧田,结浆(干湿)播种,培育壮秧;推广了重施有机质肥料作基肥,普遍使用磷肥推广了合理密植和以露田晒田为主的后期田间管理,以及选留良种,提纯复壮等技术,使北流粮食产量迅速提高,跃居广西水稻最高产地位。1965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达436公斤,1967年达460公斤。
    黄信光待人诚恳热情,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谦虚谨慎,诲人不倦,每事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参加义务劳动。“文革”时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于1968年8月下旬被迫害致死,后获彻底平反昭雪。
    梁朝玑
    梁朝玑(1890~1968),字逖俦,新荣乡新荣村人。17岁入桂林崇实中学,迨辛亥革命爆发,参加陆军小学军事训练,随学生军北上。民国元年入湖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二预备学校,修业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回桂,任广西陆军模范营副连长,后调升广西督军署卫队营连长。1923年,黄绍竑奉孙中山命于梧州成立讨贼军(次年称定桂讨贼军),梁任讨贼军第二纵队第三营营长, 嗣升第五旅第十团团长,转战广西全境。越2年,广西宣告统一。
    1926年李宗仁率国民革命军北伐后,梁任广西留守部队第十五军第一师师长,驻柳州。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失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逃往香港;当时驻平乐的第十五军第二师师长黄旭初负伤去香港治疗,驻梧州的第十五军第三师师长吕光奎已脱离桂系,梁掌握有第一、第二师兵力。因此,蒋介石曾派罗奇回桂拉拢其脱离桂系,许以广西省主席之职和馈送白银50万两。梁不为所动,反而参与策划帮助李、黄返广西。1930年3月,曾率军参与镇压龙州起义。民国20年(1931),黄旭初任广西省政府主席,梁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并升任第七军中将副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继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广西绥靖公署参军。1939年12月,率部配合友军向占踞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师团作战,31日克复昆仑关。1944年,梁任梧州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梧州沦陷后,行署迁郁林,改称桂南行署,梁任行署主任。1945年春,曾逮捕抗日民主将领张炎,奉蒋介石手令于郁林杀害。同年,以武力镇压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
    梁任桂南行署主任时,曾与其从弟、北流县长梁朝玠拨出家乡平山、振新、大同三村梁姓宗祠部分尝产和三村所有会产田租额共1200余石,创办北流私立三育初级中学,自任名誉董事长。
    1948年下半年卸专员职,只留省政府委员头衔,寓居故里。解放初出走香港转赴台湾。1968年病逝于台北。
    吕焕祥
    吕焕祥(1900~1970),民乐南庆村人。其父吕怀玉,曾毁家参加孙中山领导之同盟会,
是苍梧同盟会负责人之一,于辛亥革命前一年逝世。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员、广东潮循道吕一夔查悉吕怀玉有孤儿吕焕祥,遂资助他读广州南武中学,后转圣心中学。不久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大学(后改名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1926年大学毕业返抵家乡,任北流陵城中学校长(校址在原铜阳书院旧址),兼任省立第二高中英语教师(校址在今玉林)。当时土匪猖獗,曾有一股百余人的土匪向陵城中学“打单”勒索巨款,吕焕祥断然拒绝,即设电网抵御,土匪来攻,触电死伤狼藉,学校得以安全。后转任广西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吕焕炎任广西省主席时,被任命为广西无线电台少将台长。李、白、黄再次统治广西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校无线电主任教官。1935年筹建第五路军交通机械工厂,任该厂厂长,直至桂林沦陷时止。他早在抗战开始时便兼负责筹建无线电广播电台,是广西无线电事业的主要创始人。
    抗战胜利后,广西大学拟聘吕焕祥为电机系教授,但北流父老推荐他为北流中学校长。
吕觉得培养家乡人材重要,便不负众望,毅然就任北中校长。他办学注重师资水平,严格整顿学生纪律和升留级制度;尽力充实图书仪器。经过两年努力,北流中学即斐声省内外。县内富户和旅居东南亚的北流华侨纷纷捐款支持。吕焕祥将所得捐款连同从联合国救济总署争取得来的物资大部分用来兴建学校礼堂,礼堂内设置灯光球场。又亲赴穗、港添置理化仪器。并逐年增加招生人数。至解放前夕,北中已成为省内著名完全中学。1950年,吕卸去北中校长职。不久调任广西大学电机系教授,后转任中南矿冶学院校务委员及教授。1970年在中南矿冶学院患脑溢血病去世。
    吕焕祥一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手不释卷,精通英语,兼懂俄、德文,著作有《矿山电机教材》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贵港
这个内容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
好资料,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唐山
..........................












www.soyangsms.com菜谱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
选个好的 才有保证 这话没错












优美-----我将会更加与众不同,我会尽情的高声歌唱,绽放生命的激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珠海
在介绍一些近一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