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前夕,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成为政协委员的讨论话题。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左右,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农村女童的受教育权问题、婚姻挤压下的剩男剩女问题、案件审理时妇女可能被“污名化”的问题等,都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
剩女是伪问题
剩男是真问题
“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值得忧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前所长景天魁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域、居高不下已有20多年,成为世界上失常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个别省份超过130,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20~45岁的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如果过高的出生性别比得不到纠正,我国将有数千万大龄男青年找不到配偶。
3000万剩男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景天魁一针见血地说,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一方面有可能进一步滋生买卖婚姻、拐卖人口、性犯罪等现象;同时,当社会有一大批适婚人口游离于正常婚姻家庭生活之外时,婚外恋、婚外性关系的现象很可能加剧。
“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说,剩女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剩男则更多是条件所限的被动结果。男性适婚人口绝对过剩,他们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却又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满足,这样一个被社会遗忘的底层大众,若没有必要的“安全阀”,必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实际上,近年来频发的群众暴力事件背后,往往有“剩男”的影子。
当适婚男性人口绝对过剩,婚姻挤压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景天魁表示,“剩男”的基本特征是自身经济、文化资源处于劣势,多处于婚配中的被动和劣势地位。这些找不到配偶的适婚男性,限于劣势地位,没有话语权,但不表示问题不存在,他们更需要关注。
女童往往会被“牺牲”
“农村女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言辞恳切地说。作为一级作家,几年前她曾到陕北去体验生活,后来完成了纪实文学作品《陕北女娃》,刻画了28个农村女孩子的生活状态。“农村有政策,头胎是女娃的家庭可以要二胎,头胎是男娃的就不能再要了,所以很多女孩都有弟弟妹妹,这无疑会影响到她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贫困山区尚有少数文盲存在,而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2/3以上;失学儿童中,女童约占2/3。汤素兰告诉记者,由于男尊女卑思想,有些一子一女的家庭经济困难时,便会让女孩休学,全力供养男孩。甚至在只有女孩的家庭,一些传统的父母也认为女孩不会有出息,不应该花钱上学而应该帮家里干活,然后早早嫁出去。“女孩子往往是被牺牲掉的那个”。
“我就碰到过从甘肃来北京打工的小保姆,都20岁了,没有上过学,完全不识字。她连老人吃药的药名都认不全,根本不可能在城市里立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赵园忧心忡忡地说。她还担心,即使她们上了学,但是不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得到优势资源和工作机会,无法真正融入城市。
赵园发现,我国的女性教育正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农村失学女童现象难见大改观,另一方面,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女性比例越来越大。“在城市里的大学、研究机构,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女性研究生的比例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解释说,现在的女性非常聪明和勤奋,在考研和公务员考试中竞争力很强。
赵园表示,女性在就业时仍遭遇歧视待遇,部分单位招聘时会优先考虑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