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68849|回复: 0

[文化遗产] 谢树光:为乡村文化执着半世纪,坚守五十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南邵阳

  (原标题:感动!坚守半个世纪,县底镇成为"全国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和他的努力分不开!)
  在容县县底镇,有一位为乡村文化事业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使县底镇这个山村小镇一跃成为“全国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的文化热心人,他就是县底镇靖北村年近七旬的农民谢树光。
  金风送爽的10月中旬,小编来到县底镇采访了他和周边的群众,发现他的事迹实在典型和感人,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



  自小学画画  作品屡获奖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鸡呀、狗呀,见什么就画什么。小时由于家境贫寒,有时候连买一张纸、一支铅笔的钱都没有。没办法,就用废旧电池的电蕊或木炭,在灰沙地坪写写画画。”头发全白但精神矍铄的谢树光向我们讲述他走上业余画画创作道路的艰辛。



  谢树光在画素描
  1965年7月,他初中毕业后,再没有上高中。当时,公社和大队领导见他能写善画,经常抽他到公社或大队从事一些用漫画进行宣传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谢树光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不断提高,画画使他在村里出了名。



  谢树光画作选
  1974年末,县文化馆举办美术学习班,谢树光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班,得到了在县内甚至在全国都有名气的书画老师的热心辅导。使他懂得了画画不能信手涂鸦,没有目的,要有主题,主题要通过画面和造型来体现。同时,要留心观察生活,通过画画将生活中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他在劳作之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对画画具有积极意义的现象和事物,劳作之余积极创作。



  谢树光画作
  平时,在田头休息或者是生产队开会时候,都是他进行写生的最好机会。他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准确的造型才有生动的形象。家乡秀美的山水风光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了他极大创作热情。由于他有很好的领悟能力,作品粗犷中略带细腻,这是他创作成功的基础保证。至今,他创作了160多幅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题材的素描、国画、水粉画等作品。






  谢树光画作
  其中,连环画《堆肥风波》参加1977年容县文化馆举办的全县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中国画《为了更甜蜜》参加1979年玉林地区科普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水粉画《山村早晨》参加1983年全区农民画展,获三等奖,该作品还被上送文化部参加全国农民画展评比;装饰画《放牧》参加1984年容县文化馆举办的“建国三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三等奖。” 中国画《瑞狮献珠》参加2016年玉林市老龄办画展获一等奖。被当地誉为“农民画家”和获选为容县画家协会理事。
  自我频“充电” 义务编书报
  谢树光虽然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但他的文化知识却颇为丰富。自初中毕业走出校门后,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我们到他家采访发现,他家的各种藏书达到一千多册,除了有关画画、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新闻的专业书籍外,还有天文、地理、自然、物理以及农村种养的书籍。



  家里藏书之多,塞的到处都是,图为楼梯缝一角的藏书
  由于他博览群书,爱好广泛,所以他的知识面比较广。近年来,他还自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ps教程,学会了数码照相和录像,电脑打字及书报编辑,懂得了文件的上传、复制、粘贴、收藏和保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村文化人。



  这些书本,大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不定都没看过呢,也不会用这些软件,人家一个七旬老人都会,小编惭愧...



  谢树光的单反相机
  谢树光的家乡容县县底镇历来文风兴盛,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吟诗作对的传统。1996年冬,该镇谢树光等几位农村文化热心人商议成立一家诗社,将全镇的诗歌爱好者组织起来,经常开展全镇群众性的诗歌、对联的创作和评选活动,促进诗联创作活动的不断兴起,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谢树光利用电脑打字
  他们的建议得到当地党政和文化部门的赞同和支持,也得到社会上的众多的诗联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由于在县底圩山上有一条翻山越河的重晶石脉,圩上曾有石龙庙、石龙社和石龙路,所以定名为“石龙诗社”。



  “石龙诗社”成立后,谢树光发挥其人脉广,知识丰富的优势,和其他几位诗社负责人一起,通过征诗征联、出版诗集、举办山歌大赛、吸引本镇各村和周边地区诗歌爱好者入社等途径,扩大诗社影响,参加诗社和参与诗词、对联创作的人逐步增多,会员中既有本镇的诗歌爱好者,也有来自外镇、外县、外省及海外的侨胞诗友。截至目前,石龙诗社会员已达2200多人。



  诗社成立后,要定期开展诗歌对联创作业务培训和联谊活动,还要出版诗联报,这些都要经费来支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树光主动将诗社开展活动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当地党政的支持,还与一些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合作。
  “一次,我到一家酿酒企业拉赞助,因为企业老板是我的老朋友,他性格豪爽,喜欢饮酒,对我说:‘什么都别说,先饮酒。’由于高兴,老板和我都放开地饮,最后两人都醉了。酒醒后,2000元的赞助也交到我的手上了。”在他的多方奔走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石龙诗社从来不因经费问题而中断活动,书报的出版发行也正常进行。



  20多年来,石龙诗社先后编辑出版《县底诗词选》8集,通过出版社出版字数达90万字的《县底史话》3辑,《石龙诗联报》30期等。先后主办或参与多次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诗词文化评比活动;连续7年承办7场容县“三月三”山歌演唱大赛、玉林山歌联谊会、容县山歌擂台赛等,吸引几百名山歌手参赛和上万名群众前来观看,并得到新华社、《新华网》、《广西日报》、玉林电视台、《玉林日报》、《玉林晚报》和容县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多次宣传报道,大大提升了县底诗词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2014年12月,县底镇获“全国诗词之乡”称号;2015年12月,县底石龙诗社获“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



  石龙诗社被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热心办文化  奉献不图报
  “你这么热心于诗社活动,有什么经济收益吗?”
  “做诗社是蚀本生意,我们根本没有钱收。有时候跑印刷厂的路费都是自己掏的呢。”老谢的回答既是意料之中,但是仍然让我们大惑不解。
  “虽然没有经济收益,但是我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享受,有时候看着自己编辑出版的诗集,一种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老谢看出了我们的一脸疑惑,索性一吐而快。



  谢树光介绍诗社活动情况



  老谢告诉小编,由于他成天为诗社的事情跑镇里,跑县城,出诗联报、诗集和县底史话的打字编辑工作也是他负责,然后还要筹措出版经费,到印刷厂联系印刷出版业务,忙得不亦乐乎,家务和农作物的管理等工作自然做得少了。
  “你丈夫执着于艺术创作和热心公益事业,有时可能会耽误家里的工作,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他喜欢文化工作,觉得苦中有乐,我们都理解他。”他的妻子廖爱琼笑着说 。
  采访得知,他的妻子、子女及儿媳妇不但从未因老谢义务办诗社有过半句怨言,而且对对前来聚会交流的文友也非常热情接待。所以,老谢的家常常高朋满座,热闹非常。



  谢树光将《石龙诗联报》和《县底史话》发给文友阅读;
  2014年,谢树光家庭获容县“八星级文明家庭”称号。
  20多年来,县底镇社会风气一年比一年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禁赌禁毒、崇尚科学、拒绝邪教、反对家暴、尊敬老人等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2011年,在全国家庭拒绝邪教现场会上,县底镇作为全国唯一的乡镇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利用诗歌宣传科学、拒绝邪教的做法,获得大会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所有这些,都与执着半世纪,坚守50年,一直义务为乡村文化做奉献的谢树光分不开。”县底镇党委书记何东才称赞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