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44637|回复: 0

[公益新闻] 退休乡村教师:放不下仅有的两名学生 儿子接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武汉
24AD02F26DA7B5ABFF5D6C89FD188DAEAA994573_w600_h336.jpg
  罗光祥用自制教具讲解《乌鸦喝水》课文。

  北师大官微图
原标题:退休乡村教师的坚守:放不下仅有的两名学生,儿子接班
60岁的江西赣州乡村教师罗光祥今年3月退休前夕,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待了37年的红卫教学点——这里曾被称为“红卫小学”,坐落在赣州横寨乡最偏远的寨坑村,鼎盛时期拥有5名教师、130多名学生,而现在仅有1名教师、两名学生。

  他说服32岁的儿子罗伟来接替“自己的事业”。罗伟也是教师,和妻子住在县城,原本在一处条件更好的乡镇学校任教。“我对他是亏心的。”罗光祥近日向澎湃新闻谈起此事时说,知道儿子的“矛盾”,尤其是到这么偏远的学校,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但是没办法。“两个孩子家里困难,没法去更远的地方上学,我一退休,没人愿意来,这学校就得关了。”
现在,距离罗光祥退休已过去了8个月,他仍旧闲不住,常会骑着摩托越过田野,去学校“走一走,看一看”。“父亲教了一辈子的书,和学生待在一起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罗伟告诉澎湃新闻,遇上自己去中心学校或城里开会,父亲就重新站上讲台代课。在这待了大半年,罗伟也想明白了。“乡村的孩子也有梦想,也想到达更远的地方。”罗伟说,为了能让他们实现梦想更容易一些,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放不下两个学生,放弃更好的机会

  1976年,高中毕业的罗光祥面临两个选择——“大队干部”和民办教师。罗光祥问母亲意见,母亲说“做老师好”,当干部容易得罪人,而教师“传授知识,教小孩做人做事,光荣”。彼时罗光祥不是很懂,如今40余年过去,他自称“也有了一些体会”。“教出来的学生大有所为,说不出的幸福感。”罗光祥说。

  最初他在规模更大的寨坑村小学任教,后被调至红卫小学做校长。那时,红卫小学尚有100多名学生,10多名教师,只是条件不怎么好:土墙瓦房,两间教室,木头窗子,地面也没有硬化;操场没围墙,四周是“高坎”,下课时,老师们都在边上看着,怕学生摔伤。

  提到红卫小学,罗光祥爱用“我这个学校”。他与一批又一批深山里的孩子为伴,尽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直至只有现在的2个学生。“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城里打工,老师们也陆陆续续地退休、调走。”罗光祥说。他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2008年,教育部门想要调他到另一所村完小做校长,那里有700个学生、20多个老师。“认为我能力强,去了会搞得更好一点。但这一走,我这个学校就消失了。”他把这次“调动”当作一次“考验”。“总说自己爱家乡,这得看实际行动。不能把学校(红卫小学)搞掉了。”
因为守在穷山沟里,罗光祥过了不少苦日子。“条件不是很好,没有过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很踏实。”令罗光祥愧疚的是,“爱人跟着受苦”。“因为教书忙,我也没有时间帮她做家务事,家里的东西还要拿到学校里去,学校里没有食堂,孩子带饭来上学,中午还要拿到家里给孩子们热饭。有时候下午放了学,家长打工还没回来,孩子们没地方吃饭,就带到我家来吃饭。”罗光祥说,妻子并没有因此有过埋怨。

  不少学生考到了师范类大学,最后也做了老师,这让罗光祥颇感“骄傲”。当地村民郭兰香告诉澎湃新闻,现在自己儿子也在做教师。“那时候罗老师每天早上六点到家里接孩子上学,八点上课,途中经过水库,路很远,路面湿滑、泥泞。他每天晚上接孩子放学,送到家里再回去,那时候大家家里都穷,孩子上学都是罗老师一家人拿的钱,现在都没要回去。”郭兰香说。

  学生们也给了他足够的“回馈”。这些年从红卫小学毕业的学生已遍及全国各地,今年9月,罗光祥获评“四有好老师”启功教师奖,前往北京出席颁奖典礼,20多个在京的学生听说后,表示要“请校长吃饭”。而在2015年教师节前,罗光祥首次用上智能手机,有了微信,收到了学生们发来的30多个红包。“我一个都没有要,很感动,他们没有把我忘了。”罗光祥说,一名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从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在九江当教师,收入稳定,邀请他和其他老师前往,这令他“很有成就感”。

  学校条件的改善也得益于学生们的资助。2006年,罗光祥向已经工作的学生们开口“要钱”,最后筹了5万元现金,用以“砌围墙、换校门和窗户”,还装了风扇,尽管还是土墙瓦房,但都有操场、教室地面硬化。前几年,学校终于告别“土墙瓦房”,拆了新修,添置了桌子板凳,也修了食堂。“好漂亮啊。见到房子各个方面(都是新的),特别舒服。”罗光祥说,这次改造花的钱来自拨款的教育资金和学生们的筹资。

  鼓励儿子“接班”坚守乡村学校

  罗光祥最早在2014年开始思考退休后的事。那年某日,罗光祥到县里其他乡镇作交流报告,被人问起“退休后学校怎么办”的问题,他公开“表态”,没有其他人愿意来“接班”,就让自己儿子来。

  受其影响,罗光祥一双儿女均做了教师。儿子罗伟在某个条件颇为不错的中心学校任教,听了父亲公开表态要自己接班的事,有些“纠结”,跟罗光祥开玩笑说,“您这报告做得好啊,把我都搭进去了”。

  村长彭乙生解释,红卫教学点距离城区远、教学环境差、学生少,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去。罗光祥当时也很“矛盾”,让儿子到这样的学校,生活辛苦不谈,连个说话的伙伴都没有。原本儿子住在县城,现在要下乡,儿媳妇最初也有些意见。“可是没法。”罗光祥说,剩下的两个学生家里艰苦,没条件去城里上学,如果学校撤掉了,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办。“村干部也给我讲这个事,千万要保住这个学校。”罗光祥承诺,以前没离开这里,现在又怎会走掉。

  “当初罗老师的儿子高考时,罗老师就嘱咐儿子,要报考师范类学校,罗老师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并在中心小学任教,罗老师去年到龄退休,多次与儿子交谈到红卫教学点任教一事,最终说服了他,答应接过罗老师的接力棒。”彭乙生说。

  “他说男儿志在四方没有错,但家乡需要自己贡献力量的时候,也要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罗伟告诉澎湃新闻。今年3月,罗光祥正式办理了退休,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了罗伟。“我们这个学校只要有学生就想办法把它办下去。”罗光祥告诉儿子,“爸爸现在教不了了,你不来,这学校就没有了。”
“来这里的时候,说不纠结是假的,这里地处偏僻,学生很少,我爸退休了就只有我一个老师,连个说话的成年人都没有。而人又恰恰是群体动物。但如果我不来,孩子们就要走远得多的路去上学。对他们来讲,这是一种很大的负担。所以,我就回来了。”罗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去年暑假,父亲意外受伤入院治疗,“他在病床上对我说,教书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心态,一种修行。首先你就必须克服金钱、物质对人心的诱惑。”
来到这个学校,罗伟觉得收获了心灵的纯净,“乡村的孩子也有梦想,也想到达更远的地方。所以,为了能让他们实现梦想更容易一些。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教学之余,罗伟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看书,他经常给学生讲童话,带他们采摘脐橙,去城市里走走,参观动物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尽管退休了,罗光祥仍然常去学校走动,遇上儿子去中心学校或城里开会,他就重新站上讲台代课。“过惯了学校的生活,舍不得这个学校,忍不住找事情做。”罗光祥说,不少村民有种“顾虑”,觉得罗伟不会安心在这里做,“我到学校里去,也让别人安心一点”。

  “我父亲教了一辈子的书,和学生们在一起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经常来学校看孩子们,还会给孩子们上上课。他现在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所以他的身体很好,来学校一点问题都没有。”罗伟告诉澎湃新闻。

  罗光祥有时站在窗外看儿子上课,有时也会“恍惚”,像是见了多年前的自己。“我在这里教书几十年,没出去过,但也没有什么遗憾。”罗光祥告诫儿子,不要觉得台下只是两个学生,要“当成50个、100个学生”来上课,“不能随随便便”。

  罗光祥的女儿罗娇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做教师的最初动力就来自于自己的父亲,“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的幸福快乐,让我觉得教师是让人觉得温暖和幸福的职业。”罗伟则表示,父亲“因材施教,精细教学”的教育理念,对他影响很大。对于孩子们,罗伟只希望孩子们未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生活所迫,为了生存,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