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3481|回复: 0

北流龙眼传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08-3-2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玉林
转自网络/为传播更广,让所有北流了解自己的北流

龙眼在玉林五属一带又称绿眼(“龙”与“绿”音近),因它的成熟期晚于荔枝,所以又称“荔枝奴”,意谓好像奴隶一样,跟在主子荔枝后面。《南方草木状》说“荔支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支奴。”因为龙眼在八月成熟,八月是桂月,所以又称桂圆。龙眼还有若干别名,如龙目,骊珠,燕卵,鲛泪,比目,川弹子,益智、亚荔支等。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水果,至少在汉代它就是岭南的贡品果了,魏文帝(曹丕)有诏书说:“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支,令岁贡焉。”宋代朱翌有一首龙眼诗:“龙目秋成亦一奇,略无瘴雾损瑶肌。荔支韵胜村谁亚,益智同名性即非。侠士从禽携弹去,鲛人探海得珠归。不须直待枯成腊,便遣尊前解褐衣。”龙眼和荔枝一样是亚热带的名果,盛产于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广东的石硖、储良是很有名的品种,储良盛产于与玉林五属接壤的广东高州,我们小时候吃到的“广眼”就是储良或石硖。
清同治年间,曾在北流为官近两年的杨恩寿,在其所著的《坦园日记•北流日记》中说:“天气大热,秋阳可畏,甚于夏日。啖生龙眼,土人称为‘荔奴’,色香味去荔枝远甚,以余视之,舆台焉耳,奴云乎哉。”在奴隶社会时舆台指地位低下的人,在杨恩寿看来,龙眼是品位低于荔枝的果类,但称为“荔奴”并不合适。而宋代的苏东坡对龙眼却是十分欣赏的,他有一首诗的诗题干脆就是“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我猜测苏东坡当年是吃到好品种的龙眼(极可能是广眼);而杨恩寿吃到的则是低劣品种的龙眼,印象不佳,遽妄下断语,有点像盲人摸象,偏颇之至。不过据我所知,过去北流的龙眼也的确多是劣种,个小肉薄且稀软,人称其为“扣纽”,因为它只有小铜扣纽那么大。改革开放后,北流大力改良龙眼品种,“纽扣”已被淘汰殆尽,市场上是石硖、储良等优质果唱主角了。
《北流县志》称:“龙眼,壳青黄色,肉白,其甜如蜜。每荔枝实后则熟,故谓之‘荔枝奴’。生啖伤脾,晒干或焙干,名圆肉,可作药品。邑中出产亦多。”其实,圆肉是北流的重要出口物资。我小时候常看到,年年龙眼开花时,商人便四乡购买龙眼花,修砌龙眼炉。待至龙眼一熟,便边开炉焙干龙眼,边请人剥龙眼肉。此时,乡间有如的节日,家家户户的老人,小孩,争先恐后,纷纷去领焙干了果壳的龙眼,破壳剥肉。把剥下的龙眼肉摊于簸箕上,每剥一簸,交回商人,可得钱若干。在剥晒圆肉的日子里,村中处处飘散着一丝丝甜味,一阵阵笑声。新圆肉晒好后,便入小瓦缸,入法是把一条新黄麻大绳索放至缸底,压一层圆肉,圈一圈绳索,直至压满,索头则留在外面,以便于把结成硬板块的圆肉拉松取出。这些圆肉多是船运省港,转销全国乃至欧美,年年行情看好,未闻过有滞销情事。近年更加工成桂圆肉罐头,这罐头是送礼的上上佳品。
圆肉的经济价值很高,可食用,可药用。两广人煲各式肉汤骨汤等各式靓汤时,常加圆肉;蒸煨肉食,亦配以少许,不但和味,且有补劳。药用则开胃健脾,滋补润肺,是中医的常用药。龙眼‘生啖伤脾’多吃了便厌粥饭,而圆肉却能健脾,可见中医的微妙。南方的夏天酷暑,余幼时多痱子,中医嘱用麦冬、生地、圆肉泡滚水当茶饮以治之,颇为有效,未知是何医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