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
楼主 |
发表于 2008-5-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西玉林
16 黄婆岩 在勾漏洞对面的公路南侧。本是个普通的岩洞,却因流传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出名:古代,岩中住着叫黄婆的妇人,她用岩洞旁边的泉水煮酒卖,并用酒糟养猪。后有位神仙路过,见黄婆过着艰辛的日子,有意让她享享清福,便伸手一指,把泉水化作酒泉。黄婆只要把泉水舀上来便是琼浆玉液,销路特好。但她却不知足,埋怨没有酒糟养猪。神仙生气了,又将酒泉变回泉水。黄婆依然艰辛如前。正是:天高不为高,人,C还更高,悠悠万般事,贪念总会休。
17 人字岩 在铜石岭南面半山处。岩作巨大的人字形,俗叫人字屋,“屋”顶高数十丈,今人昂首望之目眩。入门处,被一石挡住,留一小洞,只容一人折腰可进。不论达官贵人百姓布衣,到此一概低头折腰匍匐而进。足见大自然之无私、公平与神威,一切人间势利、等级、浮华,到此一概烟消云散!
18 双女石 在民安镇小钢石岭北侧临圭江边。两尊紫色石头高高耸起,云雾度俄时看去似一对少女,亭亭玉立。清县志载:宋初,县民有二女,春日养蚕,常采桑于小钢石山下。里有来议婚者,二女必惺怒。及年长,父母以字里人。二女知之,语朝(清晨)沐浴更衣,去采桑,登山,化作二石人。
19 石花厅 在铜石岭顶之北侧。三面是陡峭绝壁,围着一空地,顶有巨石覆盖,构成一天然大厅,厅门朝南。面积百来平方米。昔时供奉佛像,今乡人新立小庙。
20 会仙岩 在铜石岭东侧半山处。石壁巍峨陡绝,岩穴窄而长。岩顶流泉飞泻,四时如技。相传古代八仙常聚于此而得名。元至顺四年(1335年),县尹陈南生在岩中建亭,后有人改建厅,明末邑人曹继思重修。把佛像。拆毁于“文革”时。古诗云:“此间常似不晴天,半壁泉飞落洞前,爽气迎人消俗虑,清风入院荡炉烟。”
21 碌叻石 在铜石岭西南侦11之半山下。一山突i,如下大上小之塔状,顶处有一小石作支点,支撑住如帽状的巨大飞来石。那飞来石看去摇摇欲坠,却千万年岿然不动。支点处的石头中间四下,如镇底状,“镀”中有一士。珠圆石,风吹时来回滚动,发出“碌功碌阿”的响声,乡人便取名碌动石。传普时瘟疫流行,有人将圆珠石取出磨水治疫病。又一说圆珠石是被番鬼佬盗去。
22 会岭台 在铜石岭之东面。山顶平广,如平台。半山有岩穴,甚明敞。有飞泉贯崖而下。明永乐年间有人于此建寺庙,香火极盛。有古诗赞此岩:“境僻无尘垢,真如兜率天;鸟啼幽谷里,花艳世尊前。”庙毁于“文革”时。
23 孙公山 在城区西郊甘村,玉容公路南侧。有一石山,山形如仰睡的老人,当地人称为“仰睡仙人”。而其面容及形体轮廓酷似孙中山先生。饱满睿智的额头、显得刚毅的脸庞、紧抿的嘴唇、坚定的下巴,伊然是不J’中山的头像!其睡态安然,可见的右手,弯肘伸臂,手掌搭在腹上,两腿自然前伸,腹部隆起。孙公,枕东朝西,上接浩渺天宇,下连广裹大地,任凭风云变幻,安睡在天地之间。
24 磐石山 在山围之南,铁炉之东。平畴中屹然孤峙三峰,耸秀四面,石壁陡绝。东面稍低,阀径而入,可容数百家。咸丰年间,乡人叠石为城,避乱其中,名曰磐石寨。
25 三光洞 在塘岸镇红日岩后山上。洞穴开三个“窗”,一个向陆川,一个向玉林,一个向北流,故名“三光洞”。洞口正上方阴刻“三光洞”三字,真书,字径0.4X0.4米,落款:雍正十一年夏四月邑人曾仁祖题。今字清晰如初。
26 刘三姐洞 在塘岸镇毕塘山山背,洞口宽敞。相传古代刘三、刘四姐逃难至此,居住许久。附近北流、玉林、陆川的百姓闻风赶来,昼夜听她俩唱山歌。尤其四月甘一日,传为刘三姐生日,更热闹如圩场。后来刘三、刘四姐到别的地方去了,三县乡民便于每年四月甘一日聚集于洞前唱山歌,纪念刘三姐,或焚香拜祭,祈求神姐庇佑。此习俗从清代相沿至今。今洞内新塑刘三、刘四姐神像。
27 刘仙岩 在勾漏洞附近榄冲。岩四周山峰巍峨,环绕 如城。岩中原建有庙。庙址留有清同治年间《重修刘仙岩芳名碑》,碑文说:“山半石岩,原建有庙,曰刘仙岩,盖古迹也。内妃女神,曰刘三姐、刘四姐。不知何时—…·神姐避乱于其中,是解脱于内……以前重修一次……这经咸丰兵役,像宇倾颓,石路崩皑,是集众议,出簿捐签—…·庙貌聿新…… ”此庙是刘三姐、刘四姐‘“解兑”之地,惜在“文革”时被毁。
28 圭江石 在城区圭江河中。清县志载:“河中有二石,一青一红,相离不远。红者石质坚韧,色泽莹洁,圆净如圭,故名。每有游客偷凿雕刻印章。地方人士为保存古迹,悬禁不许采凿。”石今存。
29 莲花井 在北流镇中灵村。始建年代不详。井呈长方形,全长8米,井口宽4.5米,深约8米。井前有碑,碑刻“南无阿尔陀佛”。旁有洗桶池。相传古时,井中常于夜半冒出莲花。晋代葛洪任勾漏令时,某夜到井旁守候,见水面冒出莲花,摘取食之,身轻似燕而升仙。他的仆人黄野吃了莲梗,只能成为地仙。今村人仍用此井水。
30 喊泉 在城区东北揽冲谢屋边石山脚。一石洞口出泉,春夏泉大,冬泉虽小,但也够附近十数户农家淋菜之用。在夏季连续下雨时,泉水量极大,此时若有人在洞边发出呼喊声,则泉水渐渐退小。
31 潮水奶 在民安镇六感村六辣屯后石山脚。大石隙喷涌泉水,不受气温、旱涝的影响,喷涌的时间不定,涌出的水量也不定,没有规律。流量一般为10—15升/秒。喷涌时嗑嗑有声,如海潮之讯。喷出的水量足可灌溉前面的数亩稻田。乡人称泉水为潮水奶,泉口前原有六感庙,已毁。
32 玉虚宫 在新圩,建于明崇份七年(1634年)。两进三开间,前进深五米,长13米;后进深10米,长15米,为一大厅。硬山顶砖木结构,道教庙堂建筑,石沙卷简瓦,琉璃剪边。正宫上方有花鸟木雕;宫内墙有花鸟壁画。保存完好。今作新圩镇文化站站址。
33 游天府 在民乐圩。清光绪年间知县曾思沂所建。两进三开间,面积 250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灰沙卷简瓦,更龙花脊。厅内墙有灰雕、彩画花饰。保存完好,今作民乐镇文化站站址。
34 陈香林调 在民乐镇萝村。建于清代。两进三开间,面积125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瓦覆顶,琉璃剪边。饲内外有灰雕、彩画装饰。门额上刻“陈香林河” 四字。保存完好。
35 陈锡门调 在民乐镇萝村。建于清代。两进三开间,面积186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瓦覆盖,琉璃剪边,砖砌灰雕屋脊。前应施门廊,门额上刻“陈锡门打”。保存完好。
36 ③卢锡侯公词 在隆盛镇陈智村,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两进三开间,面积15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首花脊,屋内外墙绘以彩画装饰。前座门额悬“解元” 匾额。是我市现存最完好的村堂。
37 碧虚亭 在勾漏洞口。为清雍D已年间知县购乐所建,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进深 7.1米,宽 5.8米。单层单间砖木石结构,歇山顶,琉璃覆盖,砖砌硫璃脊。亭前挂“碧虚亭” 匾额。
38 葛仙翁亭 在匈漏洞口。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亭面宽3.16米,进深2.16米,高3.7米。屋脊翘头。内塑葛洪像,像高1.48米。亭额刻:“元之又元”,落款:“道光十五年次乙未季春十日立。北流知县邓云祥敬题。”
39 葛仙词 在勾漏洞口。建于清代。词之基底高出地面约 10米,面宽 7.2米,进深 3.8米,高 12米。两层,有一大厅一小房。大厅有壁画,厅前后有屏风20扇,各屏风均有雕画。砖木结构,歇山顶,屋顶盖大瓦,檐口为瓦当,檐板为浮雕。词额刻“葛仙林’三大字。
40 桃源亭 民国十三年(1924年)县知事伍朝突倡修桃源洞,在洞口建四柱凉亭一座。民国甘四年(1935年)县长关锡洗重修此亭,改为/\柱斗架,飞檐倒垂,廊式雅致。亭旁建桃源洞碑廊。伍朝望重来北流,题一联:“桃种忽十年,近看花满河阳,教化翻惭潘令尹;源清逾百里,遥忆丹修勾漏,安闲应羡葛仙翁。”联刻于亭柱上。
41 金技庙 宋时建在一厢望牛岭上,为我市最早的庙宇之一。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迁至金枝岭,故名。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邑人陈所志重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迭次重修。在离金枝岭2里的钟灵村,建有金枝庙的行宫,每年二月十六日,把金枝庙的菩萨“请”到行宫来,二月二十一日为庙诞,举行菩萨出游和唱大戏等活动,后又把菩萨送回金枝庙。行宫为清代建筑,两进三开间,民国时作过重修。
42 六祖阁 在城区东。明万历年间建,原名镇山阁。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僧寂泰邑人曹振辰重建。近年乡人将庙址迁至印塘金龟岭下。
43 云山寺 在民乐镇萝村。始建年代无考,现寺是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重修的,为两进三开间,面积672平方米,砖木悬山顶结构,内墙绘饰人物花卉画。寺前有戏台。保存基本完好。
44 红日岩 在塘岸镇石羊坪。三峰耸立,红日岩位于中峰之半,景色奇秀。旁有仙人骑鹿洞、纱帽顶、三光洞、马头岩等景卢、相衬,真乃“神灵之所哀哉”。客厅石壁刻“好北名区”四字。岩向西,每日下午四、五点钟光景时分,太阳光从一山拗照射到岩中,此时从岩的位置看到的太阳,多是红色的,故名红日岩。清同治三年(1864年)建庙于其侧,有高僧住持。近年将庙修茸一新,添置金佛像。1998年底,因岩顶巨石崩塌,造成严重伤亡事故。
45 水冲庵 在六靖水冲,因长期存放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而出名。
46 梧村白马庙 在新圩梧村。始建年代不详。九裴圣奶。三月十七日为庙诞。近年重修。
47 文昌阁 在江滨公园内,即天一书院故址。清康熙元 年(1662年)知县安九延建,阁名意为“文运昌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建。咸丰初毁于兵哭,同治十一年(1872年)再建。1933年拆毁,改建民众教育馆。今为图书馆所有。
48 火烧桥 在城区西,跨西河,在原锡龄庙右前,故又 称锡龄桥。初为竹木结构,被烧而得名。雍正年间改建石桥,砖砌单拱,长12米,宽5米。民国十五年(1926年)建公路,作为车道。今作大道通研,建新水泥桥,再无旧桥痕迹。
49 关帝庙 又叫护国寺。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建。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焚。同治四年(1865年)修复,增置诸葛武侯像于后楼。光绪三十二(1906年),改为城西初级小学。现为陵城小学校址。
50 勾漏庵 在勾漏洞前。原为灵宝观。徐霞客游记载:“庵颇整洁,乃万历间有司重构者。内堂三褴,中列金仙,东则关圣,西则葛令。而葛令之像,纶巾朱展,飘然如生。后轩则隼提大士在其中,西显炊而东设坐焉。前庭佛桑盛开,红粉簇映,后墙粉墙中护,自桂森绕其中。”乾隆年间已废,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道光废。
51 洗大夫人庙 在今市博物馆附近。洗夫人(洗英)是南北朝时岭南高凉郡(与北流接壤)人,为越族首领,对开发岭南,平寇护国,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立下卓著功勋,周恩来总理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各族人民立庙纪念她。北流沈太夫人庙始建何时,不详。明隆庆年间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再重修,县民于每年洗氏诞辰日举行祭祀。庙毁于咸丰七年(1857年)匪乱。
52 奎光塔 在市东六巷大岭顶。道光A年(1828年)县才子李绍防等筹建,九级,高十丈,旁建龙神庙、徐公调。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赶。遗址犹存。
53 柏台继美坊 在城区登龙桥右。建于清初。是地方人士为纪念宋进士广东提刑坦中庸、明进士巡按御史李文风、明进士四川巡按御史李宏三位乡贤而建。毁于“文革”时期。
54 将军庙 建于明崇顽年间。把汉新息侯马伏波将军。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庙前有戏台,演戏极盛,坦国日记》载:将军庙“无日不演戏”。解放后折去,现作城南小学校舍。留有《重建戏台捐题收支碑记》石碑,属珍贵的戏曲文物,现存市博物馆。
55 聚奎塔 在城区东印岭顶。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邑人党庆奎等筹建,七级,高七丈。抗战时折去。
56 镇龙塔 在城区岭儿头苍九岭。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七级。民国三年(1914年)在塔下四周筑围墙,用作瞧楼。抗战时拆毁。
57 玉虚洞 在勾漏洞西。原名念经窟,又称观冲洞。宋代广南西路接抵机宜吴元美(福建人)到此游览后,改名玉虚洞。洞内钟乳石凝成各种物象,皆莹洁如玉。每当洞里飘出云雾时,则风雨至;而当云雾从外识进洞里时,则风雨止,此为一奇。近年“炸石致富”,被毁。
58 独秀岩 在鸭垠。平畴中耸起一座孤山,故名“独秀”。山之岩洞,洞门问进,洞内宽敞,可容数千人。有石钟乳挂于壁上,状如大士像。近年被炸毁。
59 普照岩 在大风门。山如覆斧,岩位于半山。洞内宽敞,中有物象如仙坛台塔、灵幡宝幢、霓裳羽衣等。近年被炸毁。宋吴元美所记述的勾漏十个岩洞,已有玉虚洞、独秀岩、普照岩三个洞毁于近年的“炸石致富” 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