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易聪之 于 2010-5-2 20:40 编辑
作者:易聪之 记者于4月25日前往北流市城区东面农村考察风光和调研采风时,听到村民们说到勾漏村某处有一个“抛水窿”,有时会有泉水抛出。笔者大喜,便请求村民带路前往观看(酬谢了五元RMB)。 这个被村民称为“抛水窿”的泉水,其科学名称是为“间歇泉”,以前笔者也听说过,只是不知具体位置。其是位于勾漏村二队的马鞍山脚下, 呈不规则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2米,旁边有几块倾斜大石压迫着,听村民介绍说,此抛水窿间歇泉水,一般是在下大雨后,便会有间歇泉水抛出涌流,时间未定一天或可有几次抛水涌流。抛水前,先会听到一阵似乎飞机或大风吹的声音,抛水时,泉水咆哮奔腾而出,势如山洪暴发,有时可象喷泉那样喷2米多高,抛出的水流入旁边小水渠,水大时漫入不远的坡地。过几分钟后抛水结束,便恢复平静,十分奥妙,难得遇见。笔者当天拍摄了几张照片发表在北流论坛视频版上。 几天后29日早上,下起了大雨,笔者惦念着想看一下抛水的情景,便冒着小雨前往, 只见抛水窿附近坡地已成泽国,无法看成,村民们说要好天后才会有抛水,估计明天会有抛水,笔者只好返回。 第二天30日早上,笔者又驱车前往,以为抛水时间未到,便和村民退休邹老师先去看一个地下河入口——石弼洞口,回来后听村民说,你们刚去不久,约8时多,抛水窿便抛了一次水,昨晚傍晚时也抛了一次水。笔者懊悔不已,错失良机了。村民说,今天还会有2到3次抛水的。
于是笔者向村民借了一张小凳子,到抛水窿旁8米外老老实实守候着。有一个村民青年见了,便主动前来向笔者指点,说要去近一些在水口旁边观察水情变化,出大水前出水量会慢慢增加的,随后才会有大水出来。 守候了几个钟头后,中午12时10分左右,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只见出水口水量在逐渐增加,于是打开了摄像机。 只见出水渐渐增加,越来越大,出水是从前方岩石孔隙中爆发出来的,泡泡作响,出水口水量高约比之前增加20多厘米,但未见如喷泉状,其流量笔者不会估算,只是忙着把此珍贵镜头拍摄下来。此次只经过一分多钟水量便减少停止了,其景可用“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形容之。 继续守候,过十多分钟后,第二次抛水又开始了,这次比第一次抛水更猛烈,更大更多,泉水咆哮奔腾而出,势如山洪暴发,右边的一个岩洞中也喷涌出大水来,水很快漫过地面,流向不远的坡地处,水位约比之前增加了50多厘米,笔者高兴得手舞足蹈,狂呼好大的水(呵呵,有点失态)。手中摄像机也无意晃动起来摄取珍贵镜头。这次经三分多钟后,水量慢慢减少了。 再守候了一段时间,估计难能再见此景,且已心满意足,于是打道回府。村民们纷纷打听拍摄到镜头没有?于是把镜头回放给村民们看,众人皆大欢喜。 村民给笔者说了一个趣事:有一个新嫁来此村的媳妇,有一次在抛水窿附近坡地劳作时,抛水窿突然发作,隆隆大响,泉水喷出涌流到坡地,吓得不知其妙的她花容失色,赶快丢下粪桶落荒而逃。后来有一个村民把此抛水窿的情况写信报告给广西日报,于是广西日报社便派出记者前来采访拍摄照片,报道在广西日报上。村民还说到:以前这个抛水窿是可以象喷泉那样喷水很高的,后来可能是在六、七十年代,天大旱,人们便打扩大了这个洞口取水,并且可以钻进入洞内,不知其通向何处。 笔者推测此间歇泉水的成因,可能是物理学上的虹吸现象,前提是要下大雨后,补足了地下水库的水量,经过地下管道的输送,当条件成熟压力增大时便形成了虹吸,相当于打开了水阀的开关,把地下水库的水源源不断吸上来,便形成了抛水。当地下水库的水量减少压力也减少后,失去了虹吸的条件,便停止了抛水。当地下水库的水量继续增加后,又形成了虹吸,于是第二次抛水作业又开始了,直到水库水少无法形成虹吸便呈常态。 易聪之
20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