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劳教农场已在今年初彻底消失“劳动教养”的侧重点从“劳动”变为“教养”
十年前,北京劳教人员平均每天干8小时农活,而现在每天的体力劳动时间还不到3小时。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劳教局获悉,随着劳教管理理念的改变,劳教人员的体力劳动已不再为了完成劳教所的生产指标,而变成了学习生产技艺的一门课程。
记者了解到,曾经在北京人记忆中著名的团河劳教农场已经在今年初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市劳教局若干个分类劳教所。而各个劳教所中的管理主要以教育学习为主,劳教人员不再从事繁重的生产性劳动。
“过去是发愁活儿干不完,现在是发愁没活儿可干。”市劳教局调遣处后勤大队的队长称,过去调遣处附近是全国最大的连片葡萄园,1000多劳教人员一年种植1.6万亩的葡萄,年产800万斤,而当下调遣处每年接纳的劳教人员没有减少,但只种植100余亩蔬菜大棚和果树,所种的蔬菜水果也仅仅为了改善一下劳教人员的生活。
劳教人员劳动量的减少直接体现在劳动时间上———过去北京劳教人员每天要平均劳动8小时,农忙时还要加班加点,而目前已经逐渐下降到不到3小时。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北京各劳教所的劳教人员每天要安排多于半天的教育学习或心理辅导,再刨除锻炼身体和休息的时间,强制劳动的时间确实低于3小时。市司法局一位负责人说:“司法部对全国劳教人员最新的要求是强制劳动不得超过6小时,北京的情况已经远远低于这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