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聚焦大一到大四的帐单:聚餐恋爱求职成消费点

2006-4-26 19:59 来自 96 发布 @ 网友播报

    人情消费、恋爱消费、思乡消费、毕业消费,当这些打着校园烙印的词汇扑面而来,你不得不感叹,在这片小小的领土上,已经形成了极其多元的消费现象。
 这种现象之所以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原因或许就在于“大学生”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他们在身体上脱离了家庭,心理上却还依恋父母;他们自我意识有所增强,可更多时候还在自我探索;眼界的开阔增加了他们的消费动机,现实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消费能力……
  于是,他们成为争议的焦点。
  我们无意于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贴上某种标签,只是想呈现大一、大四两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大学生消费现象和消费心理。



  女儿说把上大学的钱还给我们

  桂河

  女儿去年硕士毕业。领到第一笔薪水当日,她兴奋地给我打电话:“终于挣钱了,可以把大学花的都还给你们。”第二天,我如约收到她汇来的钱,说是薪水的一半,以后不定期偿还。
  本无意收她的钱,妻子说就当我们是银行,帮她存着。这是月初的事。中旬接到女儿电话:“老爸,突发情况太多,再预支一点吧。”我和妻子笑着把钱退回去,想起她大学四年里诸多“花钱无度”的突发情况。
  大一:总也找不到花钱平衡点
  女儿入学前,我们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她生活费的数额和发放形式。我让女儿自己提,她脱口而出:“600元就够了。”俨然是体谅我们的语气。
  我答应了,也给她敲了警钟:“第一学期是试行期,你自己把握一下,最后给我个数,以后照此进行。”
  我潜意识里希望她最后给我的数额低于600元,因为和她同年考取的同事的孩子,无论地处东西南北,都低于这个数。临走之前,我把学费、住宿费4000多元和半年的生活费3000多元预支给她。没想到刚过一个月,她就打电话:“老爸,怎么钱花得这么快,生活费已经花了1/3了。”
  我耐着性子问:“花哪儿了?”
  “花钱的地方可多了。买电扇、床帘、自行车、电话卡、英语磁带、书架,还有可以放在床上学习的小书桌……”
  买这些要用这么多钱吗?她辩解说:“加起来就多了,每天都有想不到的花费出现。”女儿挂了电话,我却突然感觉到事态的严重。
  不出我所料,女儿三天两头儿打电话回来:“妈妈,我今天起床晚了,上课没找到教室,就去逛街了,买了两件衣服一双鞋。”“爸爸,我们今天去游乐场了,和同学一起玩云霄飞车、急流勇进、过山车,可刺激了。”
  看她这么开心,我们也不忍苛责,只告诉她别耽误了学习。
  学期中途的时候,我又给她汇去1000块,她居然说还有钱。有一次,她舅舅打电话过来,无意中说起给女儿寄过1000块钱,庆祝她考上大学。我追问了所有亲戚,发现不少人都给过她钱,而她居然只字不提。
  寒假回来,女儿模样大变:高中时束起的长发披了下来,化了淡妆,眼镜换成了隐形的,脖子上和手腕上还有非常漂亮的小链子,在我和妻子面前撒娇:“我是不是女大十八变呀?”
  姥姥问她的头发怎么这样顺溜,她很骄傲:离子烫,一缕一缕烫直就显得顺溜了。300块呢!
  晚上叫她吃饭,她就是不应,妻子进卧室找她,回来后偷偷告诉我,正在听音乐,录音机根本不是带走的那个,变成了松下CD机,当时市价1000多元。
  我和妻子开始后悔没有训练她的理财能力,现在终于尝到苦果。
  大一一年,女儿没有形成任何花钱机制,没钱了就给我们打电话,而且次次都有充足的理由。今天买水果钱包丢了,明天迷路打车回学校的,后天过生日要宴请同学。
  妻子一抱怨,她就振振有词,将来毕业了还给你们,记好账。那是1998年女儿的名言。

  大四:借债的路还在向前延伸
  2002年女儿即将毕业,说要边考研边找工作。我和妻子私下里做好了最后冲刺的准备,再花钱无非也就这一年了。那时,很多学校的研究生都是公费,而且每月有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大三暑假,她提前一个月回学校上考研辅导班,一个政治,一个英语,一共500多块钱。她每次打电话都叫苦叫累,我们鼓励她多买好吃的,不要委屈自己。没过几天,她打电话说和同学一起买了几盒“安神补脑液”,还有很多水果饮料,倒是挺会心疼自己。
  大四期间,我出差顺便去看过女儿一次。进了寝室,发现大一时空空的小床铺堆满了娃娃、
  • 最近查阅: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