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的~“奶奶的”~往事
2025-10-8 07:54 来自 小小小 发布 @ 网友播报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10-11 23:12 编辑
爷爷早年开有个酒坊。听说名字还是奶奶取的,叫“粮桂坊”,就跟奶奶的名字“梁桂芳”同音。那时候爷爷有田有地又有租收,又做酒坊生意,是那时代人们心目中妥妥的大地主。只是后来遇上了兵荒马乱,到了解放前那几年,家道中落,田地荒芜生意一落千丈酒肆也荒废了便再没有人提起“粮桂坊”这个称胃来了。人们就都叫回爷爷二叔公、奶奶二叔婆来,慢慢的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人前人后二叔公二叔婆的称呼,说明当时的人们还是很敬重爷爷和奶奶的。
听说,那时候的爷爷威震八方,奶奶二叔婆也十分劲抽。
爷爷是个开铺做生意的小商人。奶奶也是出身名门,模样生得极为俊俏,眉眼如画,身姿婀娜,走在街上回头率极高。可这美人儿脾气却比那醋坛子还酸上几分,动不动就摔锅砸碗,家里时常是“叮叮当当”一片乱响。尤其是见不得爷爷二叔公跟别的婆娘们多说一句话,哪怕只是眼神对视片刻,她都能醋意大发,闹得鸡飞狗跳。你说这样的奶奶劲抽不劲抽?
有一天,爷爷说要去六卜庙进香,奶奶不放心,非拉着隔壁王婶一家同去,说是有个伴儿,实则是想让隔壁老王一家帮看着爷爷,别让他在外头“沾花惹草”。临行前,奶奶塞给爷爷一炷线香,板着脸严肃地说:“这香烧完,你必须立马回家,一刻都不许耽搁!”爷爷无奈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等会儿在寺庙里能不能偷偷喝上几杯?
到了六卜庙,爷爷果然没忍住,趁着奶奶去另一处庙宇参拜的空当,找了个小酒馆,美美地喝上几杯。等喝得晕晕乎乎出来时,才发现天色已晚。他心知不好,赶忙往家赶。
回到家,奶奶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见到当家的回来早已火冒三丈,一见爷爷进门,就像头母夜叉般扑了过去,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你个没良心的,说好香烧完就回,你看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是不是在外头跟哪个狐狸精鬼混去了?”说着,顺手抄起桌上的菜盘子就朝爷爷脚边摔去,“啪”的一声,菜盘子碎成几瓣,汤汤水水溅了爷爷一身,那模样狼狈极了。
第二天,众人一同乘船游圭江。船行至三等电站大坝的湖中央,微风拂面,景色宜人。隔壁王婶见爷爷成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便好心劝奶奶:“二嫂啊,俗话说无后为大,你看二叔公兄弟也不小了,不如给他纳个妾,说不定很快就能添个大胖娃儿。”
话音刚落,奶奶就像被点了火药桶一般,“轰”的一声炸开了。她猛地站起身来,双手叉腰,指着爷爷和王婶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这两个没安好心的东西,居然想出这种馊主意!死老龟(爷爷),你是不是早就想纳妾了?王婶,你少在这儿多管闲事!”骂着骂着,情绪越来越激动,竟端起桌上的一碗菜汤,朝着爷爷身上泼去。爷爷躲避不及,被泼了个正着,众人面面相觑,好好的游船气氛瞬间变得死气沉沉。
奶奶不仅脾气火爆,疑心还特别重。有一回,爷爷见丫环春花蹲在廊下看猫打架,那丫头模样俏皮可爱,爷爷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一眼可不得了,奶奶远远瞧见,立马认定爷爷跟春芳,还有另一个丫环秋香有猫腻。她怒气冲冲地回到家里,立刻叫来王婶,把春花和秋香两个丫头卖了出去。那俩丫头长得虽不算出众,但也不至于像奶奶说的跟东施似的。爷爷得知后,气得满脸通红,半个月都没回屋,一赌气躲到十字街老表李某兴家住下了。
老表见爷爷如此苦恼,便给他支了个招,说农村河边有种红咀雀(一种鸟)能治奶奶的醋劲。爷爷听了,觉得这法子倒也新奇,便支人捉了几只红咀雀蒸了偷偷摸摸给奶奶吃。奶奶倒挺爱吃,吃得津津有味。可到了晚上,奶奶却受了凉,肚子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她非说是吃了爷爷煮的鸟有毒,气呼呼地一把抓住爷爷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爷爷胳膊上顿时全是牙齿痕,疼得他直咧嘴。
这还不算完,后来奶奶竟想出一个更奇葩的主意,逼爷爷在龟头上盖印章,还一本正经地说:“你出门必须带着这个印章,不许擦掉,否则家法伺候!”那印章就像个活物似的,时大时小,让人摸不着头脑。奶奶还天天拿着竹鞭(鸡捞)抽打爷爷,爷爷躲都躲不及,只能在一旁唉声叹气。
爷爷实在被折磨得没了办法,便装作看破红尘,要出家当和尚。奶奶一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忙找隔壁王婶来劝。王婶则趁机又劝奶奶给爷爷纳妾,奶奶这次居然松了口,但提出必须由她亲自挑选。
结果,奶奶串通媒婆给爷爷找了个石女。圆房那晚,爷爷使出浑身解数,可啥事儿都干不成,憋屈得他直挠头。奶奶呢,又怕爷爷勾搭家里面的另一个丫环雪梅。那雪梅才十五六岁,长得水灵灵的,像一朵刚绽放的花儿,爷爷见了,心里直痒痒,可又不敢轻举妄动。
有一回,隔壁老王家办寿宴,爷爷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装病先溜了回来,偷偷摸到雪梅房里。刚要上手,奶奶就像个幽灵似的突然出现在门口。她二话不说,当场罚爷爷跪榴莲一直至半夜,还把雪梅打得半死,然后装进麻袋,扔到了圭江河里。幸好雪梅命大,被三等电站的苏六救了上来,送到了隔壁王婶家。王婶为了帮爷爷,买了个跟雪梅长得像的丫头塞给爷爷。可没想到,爷爷用的假印章被奶奶识破了,两人撕扯时,官差刚好路过。奶奶一不做二不休,告他们私刻印章偷税漏税,结果自己挨了顿板子才了事。
后来,爷爷为了缓和气氛,请了一出牛嘿戏演给奶奶看。奶奶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掀了桌子就走,还把家产分给了养女。爷爷看着家产被分走,哭得跟泪人似的,边哭边说:“我这无后之痛啊,比刀割还难受!”养女婿拿着钱去赌,没几天就输得精光。雪梅看家产没自己份,一气之下跑到庵里当尼姑去了。
也许是老天有眼,后来听说雪梅是带着大肚出家的,不久生了个儿子就是我父亲。爷爷有了后,天天抱着儿子乐得合不拢嘴,走路都带风。可奶奶还是那副醋劲,见摄影师拍他们爷俩,非让摄影师用美颜拍成女左男右,还振振有词地说:“女人贵重,就得站在左边!”摄影师偷偷在相片里添了个侍女,被王婶发现后,改成了一座假山才勉强过关。
奶奶总觉得照片里有雪梅的鬼影,整天疑神疑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天夜里,她梦见雪梅浑身湿透地站在床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吓得她魂飞魄散,“啊”的一声尖叫从梦中醒来。从那以后,她就大病了一场,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也许是奶奶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有次去民安新荣上岭庙拜神回来后,奶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醋筋被抽了,到处找雪梅赔不是。可雪梅已经成了张家的妾,不肯见她。
奶奶小舅子梁十(我们叫十舅公)梁十这小子不争气,偷东西被官府抓了。爷爷心软,去官府求情,可官府根本不听他的。好在我父亲争气,考中了进士,还跟隔壁王婶结了亲。爷爷和奶奶年纪大了,爷爷天天抱着孙子,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奶奶却整天念叨着经,说自己要赎罪。
最后,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有天父亲夜里梦见爷爷和奶奶在阴间相遇。奶奶一脸愧疚地说:“我已经改了醋劲,以后要跟你好好过日子。”爷爷笑着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两人手拉手走向奈何桥,准备投胎转世再续前缘。
这个故事在本地传了又传,成了茶馆说书人的经典段子。有人说奶奶是妒妇转世,活该受这么多罪;有人说爷爷是前世修来的福,能有这么个传奇的人生。可不管怎么说,这故事里的人和事,都跟真的一样,让人听了忍不住叹气又笑出声。
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别总揪着对方的错处不放。奶奶要是早些改了醋劲,也不至于落得个抽妒筋的下场。爷爷要是早些硬气些,也不至于被奶奶欺负得躲到朋友家。可话说回来,这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夫妻?不过是互相将就着过日子罢了。
如今,家乡的老人们还常说,当年爷爷家的醋坛子,比环石河水库还大。可那醋坛子再大,也装不下夫妻之间的情分。情分深了,醋劲自然就淡了;情分浅了,再小的醋坛子也能翻江倒海。这道理,爷爷和奶奶到死才明白,可咱们活着的,可得早早悟透啊!
爷爷早年开有个酒坊。听说名字还是奶奶取的,叫“粮桂坊”,就跟奶奶的名字“梁桂芳”同音。那时候爷爷有田有地又有租收,又做酒坊生意,是那时代人们心目中妥妥的大地主。只是后来遇上了兵荒马乱,到了解放前那几年,家道中落,田地荒芜生意一落千丈酒肆也荒废了便再没有人提起“粮桂坊”这个称胃来了。人们就都叫回爷爷二叔公、奶奶二叔婆来,慢慢的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人前人后二叔公二叔婆的称呼,说明当时的人们还是很敬重爷爷和奶奶的。
听说,那时候的爷爷威震八方,奶奶二叔婆也十分劲抽。
爷爷是个开铺做生意的小商人。奶奶也是出身名门,模样生得极为俊俏,眉眼如画,身姿婀娜,走在街上回头率极高。可这美人儿脾气却比那醋坛子还酸上几分,动不动就摔锅砸碗,家里时常是“叮叮当当”一片乱响。尤其是见不得爷爷二叔公跟别的婆娘们多说一句话,哪怕只是眼神对视片刻,她都能醋意大发,闹得鸡飞狗跳。你说这样的奶奶劲抽不劲抽?
有一天,爷爷说要去六卜庙进香,奶奶不放心,非拉着隔壁王婶一家同去,说是有个伴儿,实则是想让隔壁老王一家帮看着爷爷,别让他在外头“沾花惹草”。临行前,奶奶塞给爷爷一炷线香,板着脸严肃地说:“这香烧完,你必须立马回家,一刻都不许耽搁!”爷爷无奈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等会儿在寺庙里能不能偷偷喝上几杯?
到了六卜庙,爷爷果然没忍住,趁着奶奶去另一处庙宇参拜的空当,找了个小酒馆,美美地喝上几杯。等喝得晕晕乎乎出来时,才发现天色已晚。他心知不好,赶忙往家赶。
回到家,奶奶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见到当家的回来早已火冒三丈,一见爷爷进门,就像头母夜叉般扑了过去,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你个没良心的,说好香烧完就回,你看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是不是在外头跟哪个狐狸精鬼混去了?”说着,顺手抄起桌上的菜盘子就朝爷爷脚边摔去,“啪”的一声,菜盘子碎成几瓣,汤汤水水溅了爷爷一身,那模样狼狈极了。
第二天,众人一同乘船游圭江。船行至三等电站大坝的湖中央,微风拂面,景色宜人。隔壁王婶见爷爷成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便好心劝奶奶:“二嫂啊,俗话说无后为大,你看二叔公兄弟也不小了,不如给他纳个妾,说不定很快就能添个大胖娃儿。”
话音刚落,奶奶就像被点了火药桶一般,“轰”的一声炸开了。她猛地站起身来,双手叉腰,指着爷爷和王婶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这两个没安好心的东西,居然想出这种馊主意!死老龟(爷爷),你是不是早就想纳妾了?王婶,你少在这儿多管闲事!”骂着骂着,情绪越来越激动,竟端起桌上的一碗菜汤,朝着爷爷身上泼去。爷爷躲避不及,被泼了个正着,众人面面相觑,好好的游船气氛瞬间变得死气沉沉。
奶奶不仅脾气火爆,疑心还特别重。有一回,爷爷见丫环春花蹲在廊下看猫打架,那丫头模样俏皮可爱,爷爷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一眼可不得了,奶奶远远瞧见,立马认定爷爷跟春芳,还有另一个丫环秋香有猫腻。她怒气冲冲地回到家里,立刻叫来王婶,把春花和秋香两个丫头卖了出去。那俩丫头长得虽不算出众,但也不至于像奶奶说的跟东施似的。爷爷得知后,气得满脸通红,半个月都没回屋,一赌气躲到十字街老表李某兴家住下了。
老表见爷爷如此苦恼,便给他支了个招,说农村河边有种红咀雀(一种鸟)能治奶奶的醋劲。爷爷听了,觉得这法子倒也新奇,便支人捉了几只红咀雀蒸了偷偷摸摸给奶奶吃。奶奶倒挺爱吃,吃得津津有味。可到了晚上,奶奶却受了凉,肚子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她非说是吃了爷爷煮的鸟有毒,气呼呼地一把抓住爷爷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爷爷胳膊上顿时全是牙齿痕,疼得他直咧嘴。
这还不算完,后来奶奶竟想出一个更奇葩的主意,逼爷爷在龟头上盖印章,还一本正经地说:“你出门必须带着这个印章,不许擦掉,否则家法伺候!”那印章就像个活物似的,时大时小,让人摸不着头脑。奶奶还天天拿着竹鞭(鸡捞)抽打爷爷,爷爷躲都躲不及,只能在一旁唉声叹气。
爷爷实在被折磨得没了办法,便装作看破红尘,要出家当和尚。奶奶一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忙找隔壁王婶来劝。王婶则趁机又劝奶奶给爷爷纳妾,奶奶这次居然松了口,但提出必须由她亲自挑选。
结果,奶奶串通媒婆给爷爷找了个石女。圆房那晚,爷爷使出浑身解数,可啥事儿都干不成,憋屈得他直挠头。奶奶呢,又怕爷爷勾搭家里面的另一个丫环雪梅。那雪梅才十五六岁,长得水灵灵的,像一朵刚绽放的花儿,爷爷见了,心里直痒痒,可又不敢轻举妄动。
有一回,隔壁老王家办寿宴,爷爷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装病先溜了回来,偷偷摸到雪梅房里。刚要上手,奶奶就像个幽灵似的突然出现在门口。她二话不说,当场罚爷爷跪榴莲一直至半夜,还把雪梅打得半死,然后装进麻袋,扔到了圭江河里。幸好雪梅命大,被三等电站的苏六救了上来,送到了隔壁王婶家。王婶为了帮爷爷,买了个跟雪梅长得像的丫头塞给爷爷。可没想到,爷爷用的假印章被奶奶识破了,两人撕扯时,官差刚好路过。奶奶一不做二不休,告他们私刻印章偷税漏税,结果自己挨了顿板子才了事。
后来,爷爷为了缓和气氛,请了一出牛嘿戏演给奶奶看。奶奶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掀了桌子就走,还把家产分给了养女。爷爷看着家产被分走,哭得跟泪人似的,边哭边说:“我这无后之痛啊,比刀割还难受!”养女婿拿着钱去赌,没几天就输得精光。雪梅看家产没自己份,一气之下跑到庵里当尼姑去了。
也许是老天有眼,后来听说雪梅是带着大肚出家的,不久生了个儿子就是我父亲。爷爷有了后,天天抱着儿子乐得合不拢嘴,走路都带风。可奶奶还是那副醋劲,见摄影师拍他们爷俩,非让摄影师用美颜拍成女左男右,还振振有词地说:“女人贵重,就得站在左边!”摄影师偷偷在相片里添了个侍女,被王婶发现后,改成了一座假山才勉强过关。
奶奶总觉得照片里有雪梅的鬼影,整天疑神疑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天夜里,她梦见雪梅浑身湿透地站在床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吓得她魂飞魄散,“啊”的一声尖叫从梦中醒来。从那以后,她就大病了一场,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也许是奶奶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有次去民安新荣上岭庙拜神回来后,奶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醋筋被抽了,到处找雪梅赔不是。可雪梅已经成了张家的妾,不肯见她。
奶奶小舅子梁十(我们叫十舅公)梁十这小子不争气,偷东西被官府抓了。爷爷心软,去官府求情,可官府根本不听他的。好在我父亲争气,考中了进士,还跟隔壁王婶结了亲。爷爷和奶奶年纪大了,爷爷天天抱着孙子,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奶奶却整天念叨着经,说自己要赎罪。
最后,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有天父亲夜里梦见爷爷和奶奶在阴间相遇。奶奶一脸愧疚地说:“我已经改了醋劲,以后要跟你好好过日子。”爷爷笑着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两人手拉手走向奈何桥,准备投胎转世再续前缘。
这个故事在本地传了又传,成了茶馆说书人的经典段子。有人说奶奶是妒妇转世,活该受这么多罪;有人说爷爷是前世修来的福,能有这么个传奇的人生。可不管怎么说,这故事里的人和事,都跟真的一样,让人听了忍不住叹气又笑出声。
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别总揪着对方的错处不放。奶奶要是早些改了醋劲,也不至于落得个抽妒筋的下场。爷爷要是早些硬气些,也不至于被奶奶欺负得躲到朋友家。可话说回来,这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夫妻?不过是互相将就着过日子罢了。
如今,家乡的老人们还常说,当年爷爷家的醋坛子,比环石河水库还大。可那醋坛子再大,也装不下夫妻之间的情分。情分深了,醋劲自然就淡了;情分浅了,再小的醋坛子也能翻江倒海。这道理,爷爷和奶奶到死才明白,可咱们活着的,可得早早悟透啊!
- 最近查阅: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上一篇: 如何治理隐翅虫“行走的硫酸”的创伤?
下一篇: 以作风之变,促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