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老树~村庄
2025-10-15 11:18 来自 小小小 发布 @ 网友播报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10-16 03:43 编辑
北流镇六荣村的村东头屹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直插云霄的橄榄树,树身如铜浇铁铸,枝桠似龙腾虎跃,活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壮士,扛着千钧重鼎,偏生透着股猛浪少年的蓬勃朝气。老辈人掐指去算,说它历经唐宋元明清,年头比圭江河里那地标横石还古老。可这看似青春的表象下,竟藏着千年树轮的沧桑树根。新抽的榄苗就是那盘成小山似的圆盘状树根长出来的,它挨着老根往上窜,初时比竹子还快,百尺高挑直往云层里钻,偏生到了该开花结果的岁数,愣是憋着不吐蕊,任凭村民用楔子钉、拿石头阉,又是刨皮又是削枝,可就是憋不出半朵花来,活脱脱的"公公树"的倔脾气。
榄树下那口古井更绝,井沿是就着巨石凿出来的,刚挖时窄得像条缝,后来村人拿錾子慢慢凿宽,硬是凿成能养鱼的大水潭。整村人的活命水都系在这口井上——旱年田地裂得像蜘蛛网,树焦得冒烟,就靠这井水润喉咙、活命。大树如父顶天立地,老井似母甘甜乳汁,养了一代又一代村人。爹说爷爷的爷爷小时候,这树和井就在这儿了,如今我舀起井水喝一口,甜得直窜五脏六腑,沁人心脾,跟听老辈人讲故事似的,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就这么慢慢讲着,讲了一遍又一遍。
有年天发大旱,田地龟裂得能塞进拳头,树皮都干得起皱,唯有老井水清冽如故。全村老少排着长龙舀水,那场面比赶集还热闹。村叟端着木勺舀水说:"这井水甘甜,喝一口,能活到九十九。"少年攀着树往上边爬边叹:"这树硬气,旱年不枯,涝年不腐,是古井的'定海神针'。"可这树也怪,偏生不肯结那榄果,有人说它是"守着根脉等天机",有人猜它是"不媚俗的隐士",最离谱的要数村人的传说——他说树底下埋着块"镇村石",谁要是动了歪心思,树就显灵惩罚。起初没人信,直到那年有个姓张的屠夫偷砍树枝当柴烧,结果夜里梦见古树流泪,吓得他连夜烧香赔罪,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从此没人敢打这树的主意。
老井的故事也不少。听奶奶说,她小时候掉进井里,是古树根须缠住她才没沉底,从此她把井当"救命泉"供着。村中一后生考中进士那回,井里突然涌出股泉水,像豹突泉,浪花欢蹦雀跃,那泉水甜得能醉人,全村人都说是"文曲星显灵"。这些故事一串接着一串,一代一代相传。如今我站在树下,摸着那盘根错节的老根,忽然明白什么叫"根深叶茂"——这树不结果,偏生要守着根脉;这井不干涸,偏生要润着村庄,活成了村里的"定盘星"。
夏夜乘凉最妙,老树下摆着竹床凉席,娃儿们追着萤火虫跑,老人们摇着蒲扇讲古。爷爷讲他爷爷如何用井水救全村,奶奶说她小时候如何爬树摘榄叶当书签。这些故事比星儿明,比月儿亮,亮堂了整个村子的夜,也照亮了娃儿们的梦。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可老井水还是最抢手——清晨天不亮,就有人排着队打水,说要"沾沾千年福气"。那井水确实奇——冬暖夏凉,泡茶更香,连城里来的专家都测不出个所以然,只说是"地脉好水"。可村里人都知道,这是古树和老井的"灵气"——树守着根,井守着水,人守着心,这才守出了这方水土的福气。
这树和井也像对"老搭档"。树高百尺,根却深扎井边;井深数丈,水却润着树根,活像"生死兄弟"——树为井遮风挡雨,井为树润根养脉。村里人常说:"有这树和井在,村子就塌不了。"这话不假——前年山洪暴发,树根盘住泥土,愣是没让山体滑坡;去年大旱,井水冒出来,愣是救了全村的庄稼。它们不像城里那些花花草草,急着开花结果讨人喜欢,偏生要守着本分,把根扎深、把水蓄足,这才是真正的"厚积薄发"。
最让人心服的是它们的"倔脾气"。树不结果,偏生要生生不息;井不干涸,偏生要蓄水不止,活像村里那些"老顽童"——守着旧手艺不肯丢,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偏生把这村子守得安安稳稳、红红火火。这哪是"缩命"?分明是"大智若愚"——不争一时之短长,只守千年之根本。就像隔壁阿婆守着灶台三十年,终于熬出全村最香的腊肉;村子河口铺陈铁匠守着火炉四十年,终于打出把削铁如泥的刀。这树和井也是这般,守着千年光阴,守着村庄命脉,活成了村里的"活化石"。
可这树也有调皮的时候。那年春分,它忽然抽出一串嫩芽,绿得跟翡翠似的,全村人以为它要开花,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光长叶子不结果。气得“老百”直跺脚:"这树怕是成精了,存心逗我们玩呢!"话虽这么说,可谁也舍不得真砍它——毕竟这树陪了村里多少代人,早成了"不说话的老伙计"。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故事,这次讲的是丰收年:全村围着老树庆丰收,红毯铺地,红灯高挂,娃儿们捧着瓜果笑开颜,老人们举杯共欢宴,比过年还热闹。
如今我年岁渐长,越觉这树和井的珍贵。它们不是啥稀罕物,却比金银更值钱——因为它们守着村子的根,守着人心的本。就像那句老话:"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本。"这树和井就是村子的"根"和"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它们不图名、不图利,偏生守着这村子,守着这方水土,守着代代相传的故事,活成了村里的"精神图腾"。
夜深了,我坐在石凳上,徐徐柔风送来绵绵不断的故事。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就这么慢慢讲着,讲了一遍又一遍。这树和井也像这故事——不声不响,却把千年光阴揉成了甜,把代代相传铸成了魂。它们会告诉你:活着就得有个根,守着就得有份心。守着这些平凡事,日子自然越过越甜;守着这些老物件,村子自然越来越旺。
这古井、老树、村庄,就这么守着、等着,等着下一个千年,等着下一辈人,继续讲那说不完的故事。它们不是"铁树不开花",而是"厚积薄发";不是"缩命",而是"大智若愚"。它们用千年光阴告诉我们:真正的繁华,不是昙花一现的绚烂,而是根深叶茂的持久;真正的人生,不是追名逐利的奔波,而是守着根本的从容。
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可老井水还是最抢手;如今城市高楼林立,可古榄树还是最醒目。它们不是"过时的老古董",而是"永恒的坐标"——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无论飞得多高,都不要忘了脚下的根。这,大概就是它们最想告诉我们的"人生哲学"吧。
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就这么慢慢讲着,讲了一遍又一遍。这树和井也像这故事——不声不响,却把千年光阴揉成了甜,把代代相传铸成了魂。它们会告诉你:活着就得有个根,守着就得有份心。守着这些平凡事,日子自然越过越甜;守着这些老物件,村子自然越来越旺。
这古井、老树、村庄,就这么守着、等着,等着下一个千年,等着下一辈人,继续讲那说不完的故事。它们的故事,比蜜甜,比酒醇,比山高,比水长,永远讲不完,永远讲不腻。因为它们讲的不是别的,正是那"根深叶茂"的道理,"厚积薄发"的智慧,"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持。。。
北流镇六荣村的村东头屹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直插云霄的橄榄树,树身如铜浇铁铸,枝桠似龙腾虎跃,活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壮士,扛着千钧重鼎,偏生透着股猛浪少年的蓬勃朝气。老辈人掐指去算,说它历经唐宋元明清,年头比圭江河里那地标横石还古老。可这看似青春的表象下,竟藏着千年树轮的沧桑树根。新抽的榄苗就是那盘成小山似的圆盘状树根长出来的,它挨着老根往上窜,初时比竹子还快,百尺高挑直往云层里钻,偏生到了该开花结果的岁数,愣是憋着不吐蕊,任凭村民用楔子钉、拿石头阉,又是刨皮又是削枝,可就是憋不出半朵花来,活脱脱的"公公树"的倔脾气。
榄树下那口古井更绝,井沿是就着巨石凿出来的,刚挖时窄得像条缝,后来村人拿錾子慢慢凿宽,硬是凿成能养鱼的大水潭。整村人的活命水都系在这口井上——旱年田地裂得像蜘蛛网,树焦得冒烟,就靠这井水润喉咙、活命。大树如父顶天立地,老井似母甘甜乳汁,养了一代又一代村人。爹说爷爷的爷爷小时候,这树和井就在这儿了,如今我舀起井水喝一口,甜得直窜五脏六腑,沁人心脾,跟听老辈人讲故事似的,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就这么慢慢讲着,讲了一遍又一遍。
有年天发大旱,田地龟裂得能塞进拳头,树皮都干得起皱,唯有老井水清冽如故。全村老少排着长龙舀水,那场面比赶集还热闹。村叟端着木勺舀水说:"这井水甘甜,喝一口,能活到九十九。"少年攀着树往上边爬边叹:"这树硬气,旱年不枯,涝年不腐,是古井的'定海神针'。"可这树也怪,偏生不肯结那榄果,有人说它是"守着根脉等天机",有人猜它是"不媚俗的隐士",最离谱的要数村人的传说——他说树底下埋着块"镇村石",谁要是动了歪心思,树就显灵惩罚。起初没人信,直到那年有个姓张的屠夫偷砍树枝当柴烧,结果夜里梦见古树流泪,吓得他连夜烧香赔罪,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从此没人敢打这树的主意。
老井的故事也不少。听奶奶说,她小时候掉进井里,是古树根须缠住她才没沉底,从此她把井当"救命泉"供着。村中一后生考中进士那回,井里突然涌出股泉水,像豹突泉,浪花欢蹦雀跃,那泉水甜得能醉人,全村人都说是"文曲星显灵"。这些故事一串接着一串,一代一代相传。如今我站在树下,摸着那盘根错节的老根,忽然明白什么叫"根深叶茂"——这树不结果,偏生要守着根脉;这井不干涸,偏生要润着村庄,活成了村里的"定盘星"。
夏夜乘凉最妙,老树下摆着竹床凉席,娃儿们追着萤火虫跑,老人们摇着蒲扇讲古。爷爷讲他爷爷如何用井水救全村,奶奶说她小时候如何爬树摘榄叶当书签。这些故事比星儿明,比月儿亮,亮堂了整个村子的夜,也照亮了娃儿们的梦。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可老井水还是最抢手——清晨天不亮,就有人排着队打水,说要"沾沾千年福气"。那井水确实奇——冬暖夏凉,泡茶更香,连城里来的专家都测不出个所以然,只说是"地脉好水"。可村里人都知道,这是古树和老井的"灵气"——树守着根,井守着水,人守着心,这才守出了这方水土的福气。
这树和井也像对"老搭档"。树高百尺,根却深扎井边;井深数丈,水却润着树根,活像"生死兄弟"——树为井遮风挡雨,井为树润根养脉。村里人常说:"有这树和井在,村子就塌不了。"这话不假——前年山洪暴发,树根盘住泥土,愣是没让山体滑坡;去年大旱,井水冒出来,愣是救了全村的庄稼。它们不像城里那些花花草草,急着开花结果讨人喜欢,偏生要守着本分,把根扎深、把水蓄足,这才是真正的"厚积薄发"。
最让人心服的是它们的"倔脾气"。树不结果,偏生要生生不息;井不干涸,偏生要蓄水不止,活像村里那些"老顽童"——守着旧手艺不肯丢,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偏生把这村子守得安安稳稳、红红火火。这哪是"缩命"?分明是"大智若愚"——不争一时之短长,只守千年之根本。就像隔壁阿婆守着灶台三十年,终于熬出全村最香的腊肉;村子河口铺陈铁匠守着火炉四十年,终于打出把削铁如泥的刀。这树和井也是这般,守着千年光阴,守着村庄命脉,活成了村里的"活化石"。
可这树也有调皮的时候。那年春分,它忽然抽出一串嫩芽,绿得跟翡翠似的,全村人以为它要开花,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光长叶子不结果。气得“老百”直跺脚:"这树怕是成精了,存心逗我们玩呢!"话虽这么说,可谁也舍不得真砍它——毕竟这树陪了村里多少代人,早成了"不说话的老伙计"。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故事,这次讲的是丰收年:全村围着老树庆丰收,红毯铺地,红灯高挂,娃儿们捧着瓜果笑开颜,老人们举杯共欢宴,比过年还热闹。
如今我年岁渐长,越觉这树和井的珍贵。它们不是啥稀罕物,却比金银更值钱——因为它们守着村子的根,守着人心的本。就像那句老话:"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本。"这树和井就是村子的"根"和"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它们不图名、不图利,偏生守着这村子,守着这方水土,守着代代相传的故事,活成了村里的"精神图腾"。
夜深了,我坐在石凳上,徐徐柔风送来绵绵不断的故事。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就这么慢慢讲着,讲了一遍又一遍。这树和井也像这故事——不声不响,却把千年光阴揉成了甜,把代代相传铸成了魂。它们会告诉你:活着就得有个根,守着就得有份心。守着这些平凡事,日子自然越过越甜;守着这些老物件,村子自然越来越旺。
这古井、老树、村庄,就这么守着、等着,等着下一个千年,等着下一辈人,继续讲那说不完的故事。它们不是"铁树不开花",而是"厚积薄发";不是"缩命",而是"大智若愚"。它们用千年光阴告诉我们:真正的繁华,不是昙花一现的绚烂,而是根深叶茂的持久;真正的人生,不是追名逐利的奔波,而是守着根本的从容。
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可老井水还是最抢手;如今城市高楼林立,可古榄树还是最醒目。它们不是"过时的老古董",而是"永恒的坐标"——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无论飞得多高,都不要忘了脚下的根。这,大概就是它们最想告诉我们的"人生哲学"吧。
风里飘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就这么慢慢讲着,讲了一遍又一遍。这树和井也像这故事——不声不响,却把千年光阴揉成了甜,把代代相传铸成了魂。它们会告诉你:活着就得有个根,守着就得有份心。守着这些平凡事,日子自然越过越甜;守着这些老物件,村子自然越来越旺。
这古井、老树、村庄,就这么守着、等着,等着下一个千年,等着下一辈人,继续讲那说不完的故事。它们的故事,比蜜甜,比酒醇,比山高,比水长,永远讲不完,永远讲不腻。因为它们讲的不是别的,正是那"根深叶茂"的道理,"厚积薄发"的智慧,"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持。。。
- 最近查阅: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上一篇: 下月起,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
下一篇: 从河口石桥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