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86231|回复: 0

[公益新闻] 抗疫前线,他们在车轮上与时间赛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十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市有一群人,不是医护人员,却也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城市不能停摆,居民需要生活资料、患者需要送往医院、垃圾需要转运处理……哪里都少不了司机师傅们。我们找到了武汉城里的几名司机师傅,听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田磊
“保卫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我是党员、是军人,我的家在武汉。我有责任去保卫武汉,保卫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从驻鄂部队抽组人员参加支援队时,田磊找到领导这样说。
2月2日那天,开了十几年雷达车的四级军士长田磊,第一次开着军用卡车拉上水果蔬菜,穿行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大部分运输任务出发前一天晚上才明确,仓储点和接收点有几十个。
元宵节这天,下午2点半,赶到第二个配送点,卸下成箱的大白菜、小青菜、黄瓜后,田磊和战友额头冒汗、饥肠辘辘。用自带的保温水瓶泡上一桶方便面,靠在方向盘上狼吞虎咽吃完,就算解决了午饭,再前往下一个配送点。
“每天在车轮上与时间赛跑,不仅比速度,更要拼耐力。”田磊说。
王修东
“我想和他们一起战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被安排接手江汉方舱医院。55岁的王修东是年纪最大的队员,人称“东哥”。原本开体检车的他,并没有驾驶救护车的经验。
“我想和他们一起战斗。”王修东和其他三名应急车辆司机队员,临时客串当上了方舱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两人一组,隔天一个班。每天,江汉方舱医院的救护车都要出车8—10趟,运救援物资、运检测标本、转运病人等,还要接送医疗队员们上下班。有时候下了晚班,王修东也要随时待命。
3月2日上午,王修东接到出车任务,要送一箱患者的检测标本和三大箱用过的护目镜去华中科大协和医院。王修东用黄色的医疗废物袋将其封装好,再放上救护车,疾驰而去。“每次穿防护服转送患者后,全身上下都会湿透。我才穿一两个小时,咱们的医生护士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那得多辛苦。”王修东说。
张剑
“挽救生命是骄傲”
武汉的雨夜中,一辆救护车在街道上飞驰,载着三名重症患者。这辆救护车的司机,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剑。
当日是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接收病人首日,医院门口救护车辆排起了长队。患者无法自行下车,张剑就将他们一个一个背下来,送到轮椅上,推进医院。安顿好所有病人后,已是凌晨4点,张剑的内外衣物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
疫情发生以来,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常忙碌。“整个中心具备120救护车驾驶资格的人只有两名,其中一名后勤人员过年前动了手术,没法再开车,只能我来开。”张剑说,“最大的困难是戴上护目镜和N95口罩后,视线和呼吸受到很大限制。开车既要保证安全,还要尽快抵达。”
晚上转运病人,白天还要到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工作,张剑平均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职责,挽救生命是骄傲。”
夏明骏
“最近转送病人少了,接治愈患者多了”
38岁的夏明骏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花山街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2月7日,中队接到通知,要紧急抽调一名队员,参与接送辖区内疑似、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夏明骏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好行李,就前往隔离点报到。
他和同事用床单、塑料水管、透明胶在驾驶座和乘客座之间做了一道隔离屏障,将一辆商务车改造成简易的“转运车”。“最多的时候,每天要转运二三十人到隔离点、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夏明骏说,往往早上出门,深夜才能回到住处休息。手机24小时开机,有时半夜接到任务就立即出车。
2月29日,夏明骏像往常一样,送6名疑似患者去核酸检测点,其中有位63岁的王爹爹,双脚行动不便。夏明骏将其抱上车,到目的地后将其抱下,再把车开到出口处等他。王爹爹检测结束后,夏明骏又准备抱他上车。但王爹爹推开他:“你把我抱上抱下已经很辛苦、很危险了!我自己可以走。”看着爹爹自己拖着板凳,一点一点挪完40米,夏明骏热泪盈眶。
截至3月4日,夏明骏已运送疑似、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超300人,车辆行驶里程逾5000公里。“最近转送病人少了,接治愈患者多了。”他欣慰地说。
叶丽娟、孙思
“作为武汉人,我不能退缩”
“作为武汉人,我不能退缩。”2月29日,参加火神山后勤人员保障运输任务的武汉公交四公司26路公交司机叶丽娟说。2月23日,39岁的叶丽娟和同线路的孙思被公交公司安排参与火神山医院后勤人员的接送工作,每天往返于蔡甸中核国际大酒店与火神山医院之间。
叶丽娟和孙思在26路公交车上共同驾驶196号车,做了三年的对班,配合默契,被称做“公交姊妹花”。这一次,她俩又被安排在同一台车上,分成两班制。
为了能让火神山医院的工作人员早点休息,她们每趟提前半小时到医院门口等待。车辆启动后,如果看到后面还有人往站点走,她们就将车子绕回原地将其接走。“‘公交姊妹花’让我们感到很暖心。”火神山医院的工作人员说。
截至2月29日,叶丽娟、孙思共驾驶保障车行驶128次,运营896公里,运送人员1422人次。
谢海洋
“多运几车,垃圾就少堆几天”
“尽吾之力,支援共守战疫最后一道防线,武汉加油,南京挺你!”2月16日,南京市支援武汉医疗垃圾运输车队挂上红色条幅,从南京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出发,开往武汉。
“路上一点都舍不得浪费时间。我和另一个司机换班开,花了9个小时到了武汉,第二天早上6点起来就开始运送垃圾。”39岁的谢海洋是所在环境工程公司的车队副队长,从事医疗垃圾转运工作7年。来到武汉后,他和同事住在汉阳一家青年旅社,每天工作12小时,往返医院和垃圾焚烧场。每天装3—4车,每车46大桶。
谢海洋说,得知可以支援武汉后,他马上和家人商量然后报名。走之前没问过工资,也不知道归期,当时脑子里想的就只有尽自己所能多干点事儿。“我们多运几车,垃圾就少堆几天。”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有一个60多岁的垃圾搬运工,每次看到我们的车来了,都对着车头,深深地给我们鞠躬。”谢海洋说。还有一次在去焚烧厂的路上,一名女司机故意超车到前面,摇下车窗伸出一个大拇指。“当时我和同事都哭了。”
如今,工作远没半个月前那么累了,医疗垃圾少了,因为病人少了,这是谢海洋最期待的事。
(本报记者李龙伊、范昊天、张武军、鲜敢、吴君,健康时报记者张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