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的“那些事儿”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国庆才刚刚溜走,转眼又重阳,今年的重阳带着“狮子山”、“圆规”秋风席卷而来,让地处亚热带的北流感受到了秋意。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楚辞》《易经》中开始出现重阳的说法,“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戴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古人认为阳气清而上扬,阴气浊而下沉,所以秋天登山能够呼吸清新的空气,避免浊气的入侵,是对健康有益的。
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青年,他曾经跟随仙人在山上学道,在学成下山之前,仙人叮嘱他,“你的家乡疫病肆虐,九月九日灾难将降临到你的家中,你务必准备好茱萸放在红色锦囊里,佩戴在身上,并带上菊花酒,和家人一起登上高山,这样你们就能够避免灾祸。”到九月九日那天,青年就带领家人,离家登山,将茱萸锦囊分给家人,然后叫他们每人喝一口菊花酒,瘟魔果然就不敢近身了。青年等人在山上待了一日,晚上回到家中,看到家中的牲畜全都暴病而死,从此中原凡是有疫病流行的地区,都会在重阳这一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避祸。
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寓意长长久久,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提醒人们要敬老崇孝,饮水思源,才能积德长寿。因此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