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39639|回复: 0

[国学] 伏羲和女娲真的是人首蛇身吗?中国龙的崇拜与龙的图腾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4-4-25 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本帖最后由 杨振高 于 2024-7-18 09:15 编辑

远古时期中国南方生活着百越民族。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古越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南部等地。因为南方潮湿多雨、植物茂盛,所以南方比较多蛇,百越历代有蛇的崇拜情结,不少部落或方国以蛇为图腾。春秋时,吴越之地的人们普遍“断发纹身”,据《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又有《淮南子》记载:“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蛇是龙的化身,这其实就是古越人对龙(蛇)图腾的崇拜。在古籍中,伏羲、女娲的形象也和蛇有关,《文选》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中国出土发现的历代伏羲女娲像,一般都为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古人之所以把伏羲和女娲的图像画成人首蛇身我想那是因为伏羲和女娲也“断发纹身”,伏羲和女娲像其他古越人一样把蛇纹在身上,所以后人才误解认为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证明伏羲和女娲确实是吴越一带古越人。史书记载:“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仲雍二人奔荆蛮,文身断发,成为春秋时期吴国的祖先。”史书也记载:“越王勾践的祖先是禹的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吴越一带),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建城邑”。 史书《补史记·三皇本纪》也记载:“伏羲的母亲华胥也是“蛇身人首,有圣德”。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龙的形象是来自鳄鱼,龙有四个脚,鳄鱼也有四个脚,龙有龙鳞,鳄鱼也有鳞片,龙的嘴很大,鳄鱼的嘴也很大。其实仔细研究你会发现鳄鱼腹部与脚部的鳞片与龙鳞是相同的。中国**曾经分布在长江以及黄河中游地区,历史书记载最多鳄鱼出现的地方主要是长江下游的**以及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如潮汕一带)的湾鳄。所以中国人的祖先燧人氏、华胥氏与其后代伏羲女娲出自长江中下游是确信无疑。**古代被文字称作“鼍”,民间俗称“土龙”或“猪婆龙”。听说“鼍”字在商朝甲骨文中已明确出现。汉字中的古文字“龙”字是个象形字,既像鳄又像蛇。而“鼍”字上部是个“兽”字,下部是个“电”字。
还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还是来自天空的闪电。”下雨打雷天的时候我们看天上的雷电确实很像一条龙一样闪动、飞舞,尤其是黑夜。所以古人把雷电也当成龙,或者说把雷电当成龙在天空飞舞、闪现。当然把雷电当成龙还有一个原因:伏羲的祖先燧人氏生活在雷沼一带,雷沼多雷电、河流、沼泽,所以传说燧人氏是雷神之子,也传说燧人氏属龙,中国古书《山海经》以及《淮南子》都记载:“雷泽有神,龙身人头!”说的就是燧人氏。燧人氏之所以“龙身人头”我想也是因为燧人氏是古越族人,也是“断发纹身”,而且燧人氏身体肌肤纹的是鳄鱼或者大蛇的图腾,所以传说他是龙身人头。所以《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就将雷神描述为:“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生活在吴地的西边。”古书《帝王世纪》记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
也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还是来自天上的彩虹。”古人称彩虹为“龙吸水”,雨后你看天空的彩虹确实很像一条五彩之龙在吸水一般。虹的甲骨文古字形像拱桥形的双头蛇(或双头龙),中国古人还称“虫”为“龙”,“虹”字由“虫”与“工”组成,彩虹的意思就是五彩的龙在吸水工作。所以“虹”也通“龙”。古书《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虫),欲大则藏于天下”。《竹书纪年前编》记载说:”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伏羲)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伏羲被称之为青帝、青龙,我想那是因为伏羲用丹青纹了全身,所以其身躯像一条青龙一样,后人称之为“青帝”。 《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伏羲),其神句芒,其虫鳞(龙),其音角。”所以“青帝”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的颜料,所以称之为“丹青”。 《史记·赵世家》正义记载:越人文身之法“刻其肌,以青丹涅(涂洗)之。”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伏羲太极八卦及其所衍生的历法、方位、节气等文化。端午节是农历推算出的传统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完善于汉代,所以都把此历称为汉历。端午节的缘起与夏季的节令、气候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也称为夏节。夏历中的端午节,不仅产生于夏代历法中的夏天、夏季、夏阳、夏至时节,也与伏羲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的日月运行、节气变化、地理方位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
由人文始祖伏羲肇始的、古人传承的太极八卦文化可知,太极阳盛之位,四象朱雀、四色火赤、四季太阳、中夏之位,八卦离卦正南之位,地支午、节气夏至之位,也称正阳、端午、端五、端阳等。古人以这一方位、时间、节气,作为祭祀大自然和人文始祖恩赐的节庆,又称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浴兰节等。
华夏民族是伏羲青龙氏的后裔子孙,即龙的传人。在太极八卦文化中,南方、太阳、端午为伏羲所在的天、乾、一之位。所以,伏羲又称作天皇、太一、龙图。因此,迁徙到四方的华夏民族,自上古时期以来就有在夏至、端午时节以龙舟祭祀伏羲的民俗传承,又以太极八卦文化中的南方地区最为流行。上古时期,随着三皇五帝氏族不断繁衍发展,居住在东南部方位的淮河、汉水、长江以南地区的华夏先民逐渐向华夏的东南西北四方迁徙。春秋时期之前,便已形成了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文化习俗。龙舟竞渡文化的本质,是上古时期发生了毁灭性的大洪水,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以葫芦作舟船,浮渡洪水,逃生到昆仑山成婚,使人类生存繁衍下来,开始了肇始太极八卦,也就是华夏民族人文历史的创世历程。因此,周文王所著《易经·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龙舟比赛不久是汉族从古到今的纪念活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也盛行龙舟比赛,甚至一些少数民族的铜鼓上都刻有龙舟比赛的图案,而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上也有龙舟竞渡的图案。
至于端午节祭祀春秋时期苏州的伍子胥、战国时期汨罗的屈原、或是东汉时期上虞的曹娥等,都不过是借上古时期华夏先民祭祀燧人氏以及伏羲的端午文化和龙舟竞渡民风传承,祭祀不同地区的人文英烈而已。 早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就有过端午的习俗,当时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祛病防瘴。再往后,端午节才和爱国大诗人屈原联系在了一起,多了一层纪念屈原的意味。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人对龙的祖先的纪念节日(祭祀龙图腾的活动),当然龙舟竞渡还有纪念中国远古时期的治水英雄大禹的意思。
也许还有人问:“图画中龙的形象有两条龙须是怎么来的。”我认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龙的两条龙须很像鱼的两条鱼须,古人认为龙是生活在水中,是鳞虫(龙、蛇、鱼)之长,所以也应该有两条鱼须。而且中国的祖先燧人氏与伏羲也是捕鱼为生,所以龙的形象有龙须不足为奇。当然也有可能是燧人氏或者伏羲纹身的时候把打鱼的鱼须也纹到脸上去了,所以古人才以为龙有龙须。
图画中的龙长有两个角,龙角与鹿角类似,证明中国的祖先燧人氏以及伏羲戴过鹿角,所以后人才把龙象想成有两个角。也许还有人说:“长江下游远古时期有鹿吗?”我认为答案是必然的,远古时期中国南方森林密布,有鹿是很正常的,远古的民众打鹿为食也是很正常的。中国先秦时期就有一首诗《小雅·鹿鸣》很著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山海经》也有记载:“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载觡,就是戴麋鹿角)。

前两天看了一篇“从闻一多《伏羲考》到上世纪80年代的“龙崇拜起源”研究”的论文、才知道原来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大诗人闻一多也研究过伏羲与龙的文化。伏羲与女娲是中国的祖先,而闻一多通过实地大量考证也证实:“伏羲是南方苗蛮各族的祖先神”。苗族在中国远古时期称之为“三苗。”汉魏学者多认为三苗是以蚩尤为君的九黎部落后裔。以前我说过:“蚩尤的形象和远古末代炎帝一样长了两个牛角,而且脾气和末代炎帝一样暴烈,所以蚩尤应该和炎帝一样是神农的后代。”史书《后汉书》记载:“西羌原先出自三苗,三苗的首领是蚩尤,西羌是姜姓的别种(姜姓的另外一支)。”而姜姓源出神农氏,为上古八大姓之一。史书记载:“黄帝出生在姬水河边,以姬为姓;炎帝出生在姜水河边,以姜为姓。”苗族古歌中人类的祖先名叫姜央。而著名考古学家杨建芳也发现《山海经》多处提到人首蛇身神物,如《山海经海内经》:“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部族首领或者一国之主)得而飨食(祭俸)之,可以伯天下。”证明古越人就是古苗人。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三苗刚开始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北迁到黄河中下游一带,后迁移生活在汉江地区,后不断南移到湖南、广西、贵州一带。史书也记载舜继位后将尧帝的长子丹朱下放为三苗首袖。

中国的民族融合其实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祝融,号赤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南方神、南岳神、南海神、夏神、灶神,为五行神之一,位居南方。祝融是炎帝的后人,两人都是以火为帝,两人都是燧人氏的后代,燧人氏懂得用火教民众用火而成为部落的首领。古书《尸子》记载:“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燧人氏还教民“钻木取火”,《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史书记载:“《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是楚人的祖先:“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黄帝的次子昌意娶古蜀地首领蜀山氏女为妻。高阳生称(伯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见重黎和祝融一样用火光融天下也给重黎任命为“祝融”官。重黎(祝融)的儿子应该就是大禹的父亲鲧。五帝时期的帝喾时,炎帝的后代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就是楚国的祖先。史书记载尧舜时期流放大臣驩兜于崇山(广西、贵州、湖南交界一带崇山峻岭),以变南蛮。
西戎,又称犬戎,是上古时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华夏部落,其中最为尊贵的就是白犬。《海山经》记载有个犬封国曰犬戎国,也有几处记载犬戎。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认为:“犬戎(西戎)是上古时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现在中国的网络百科还是这样引用和解释。我认为这是胡扯。《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雌雄),是为犬戎,肉食。”从《山海经》我们就可以知道:“不管是白犬还是犬戎都是黄帝的后代。”也证明犬戎自古就是华夏部落。而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根据《山海经》记载的这句话认为黄帝是出自西戎,我认为这也是胡扯,也是颠倒根本(本末倒置)。“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这句话的意思是黄帝的曾孙子弄明或者白犬被分封到西部的民族之中或者(被分封到关中)成为西部的一方诸侯,后白犬的家属、将领以及带去的部落的人与西部的原住民或者部落融合,形成了犬戎 (西戎)。大部分史学研究者认为西戎大致活动范围在中国西部,曾经进入陕西、甘肃一带,而在周幽王时期(春秋早期)犬戎甚至深入中原地区,最后融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中国远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帝喾时期有一个轶事典故叫“龙犬驸马”。《后汉书》有记载。“龙犬驸马”这个典故说明在五帝时期有帝喾身边一个信奉犬为图腾的蛮夷将领或者称之为英雄,他的名字叫槃瓠,槃瓠帮助了帝喾打败犬戎番王的大军,斩杀其主将,所以帝喾把公主嫁给槃瓠,槃瓠娶妻后带着妻子回到其山中的部落之中,于是其后代成为了长沙武陵蛮夷的首领。这些蛮夷说的语言“侏离”,“侏离”还指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盘瓠在我国南方瑶、苗、黎族民族中称之为盘王,每到节日人民都非常虔诚地祭祠盘王。而后,尧帝与舜帝时期,丹朱不服,联合三苗作乱,舜帝于是打败丹朱与三苗,迁三苗于西部三危(四川与西藏交界以及青海、甘肃北部一带),以变西戎,于是他们与当地人融合逐渐形成氐羌族群,成为秦汉以后氐羌民族的前驱,而不少的氐羌部族不断的北上、西进与藏地高原的原住民融合形成了中国的藏族。
北狄不仅有西戎(氐、羌)北迁与当地的民族融合形成的部落,也有中原人、中原贵族到北方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的部落。《史记》记载:“尧帝申命大臣和叔,居北方,曰幽都。《史记》还记载:“尧舜时期,舜帝流放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史记》也记载:“匈奴的先祖是夏朝夏后氏之苗裔,名淳维。史书记载:“夏道衰,而周的先祖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周太王亶父,亶父亡走于岐下,豳人悉从亶父而在岐下建城邑居住,作周。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畎夷。后十有余年,周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镐,放逐戎夷泾河、洛水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其后二百有余年,周道衰,而周穆王伐畎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并把俘虏的戎人迁到古代的太原(今甘肃平凉镇原一带)”。周朝的祖先名弃(后稷)乃帝喾的后代。
春秋时期,中国甘肃的北部、陕西的北部以及山西的北部居住了很多戎、狄民族,西周末期周朝不少的北边戎、狄入侵中原地区,甚至灭亡西周、越过燕国攻打到山东的齐国,最后在晋文侯、郑武公以及秦襄公等杰出的中原政治家的打击下“不少的戎、狄民族融入了中原华西民族之中。”而后来的齐国齐恒公、秦国秦穆公、晋国晋文公、赵国赵武灵王、燕国燕昭王的强大与崛起也沉重打击了不断入侵中原周边的戎、狄民族,使得不少的戎、狄民族退到北地、融合北地的游牧民族成为了匈奴的基础。
大禹的祖先是昌意,昌意是黄帝的次子,五帝时期的颛顼是昌意的儿子,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蜀地与西羌接壤,古代蜀地也生活着不少的羌人,而夏朝的祖先是大禹,所以才有史书记载:“禹出自西羌”、“禹兴于西羌”。而西羌是出自与古越族有很大关系的三苗,所以有专家认为:“中国最原始的历法八卦的“天干地支”的发音出自古越语。八卦的十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有很多古越语的发音。”其实详细的学过中国的历史以及对中国文字敏感的人都知道:“伏羲八卦的十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很多字都与匈奴的文字相同,如“阏”字是汉代匈奴君主正妻的称号,匈奴单于的正妻称之为“阏氏”。 十二地支的“单阏”与匈奴的首领以及正妻的合称相同。伏羲八卦十二地支的大部分词语都与匈奴的词语以及发音相同。
东北地区在5000甚至6000年前的文明就和中华古代文明相同了,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红山文化墓葬还出土了C形碧玉龙有些比较像蛇(有冠的蛇),属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还有些C形碧玉上面刻有猪的头、马的鬃和蛇的身,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这件文物以前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玉“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主体象征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精良,其出土的玉器有玉龙,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龙、龟、鸟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标志性文化或者说图像、图腾。而红山文化出自仰韶文化周边分布区的文化之一的后冈一期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分布于豫北、冀南及附近地区,也有观点认为其“后冈一期文化并非居停于豫北冀南的狭小地带,而是以河套及山东半岛为犄角,广布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以时间来推断,红山文化属于中国古代的炎帝与黄帝时期,而后冈一期文化不管是分布于豫北、冀南及附近地区,还是以河套及山东半岛为犄角,广布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都证明炎帝时期的中华古文明融合了黄河下游一带的东夷,于是中华文明从黄河中游的河南与黄河下游的山东半岛不断北上,最后来到了河套地区以及红山文化遗址地区。
从春秋末期的孔子《论语·子罕》记载春秋末期“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更、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论语的九夷记载的就是中国的东北、远东地区、朝鲜半岛、以及琉球、甚至更远的东方岛国夷人。《后汉书·东夷传》也记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汉书的“九夷”应该是记载更加古老的东方夷人种落,玄夷从“玄”字来判断应该是出自伏羲的部族,而风夷从“风”来判断应该出自燧人氏的氏族,阳夷从“阳”字来判断应该和大禹或者夏朝有很大关系。而黄帝就是封其长子少昊(玄嚣)为东方夷人的首领,所以中国远古时代的东夷与史书记载的东夷有很多的联系,孔子记载的一些东夷就是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玄嚣时代的东方夷人不断东迁、北迁与当地人融合形成的。中国不少的所谓历史学家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西部与北部的白狄是西方欧亚的游牧民族迁移而来的。”其实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因为中国远古时期就有白夷,白狄应该出自白夷。
前两年媒体不断公布蜀地三星堆考古的大发现,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那里不仅有太阳图腾崇拜、龙的图腾图腾、还有渔和鸟的图腾崇拜,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既有龙的形象上面也有玄鸟(或者金乌)的形象。太阳指中国的祖先华胥,华有光华的意思,也指伏羲以及后来的帝王。《淮南子·地形训》及《楚辞·天向》:“华即日,太阳也”。夏朝的“夏”字也是“正阳”夏天的意思。当然“夏”字还指中国远古时期的有巢氏与黄帝,因为他们发明了原始的房子“巢”与正式的房子“夏”。而鸟的图腾崇拜既和远古的氏族首领有巢氏有关,也与风姓有关,中国的祖先就是风姓,传说燧人氏自立为“风”姓。“风”古通“凤”,古文这两个字是相同的。《说文.鸟部》:“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当然鸟的图腾崇拜更与少昊时期统治的东夷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有关,以及五帝时期帝喾有关。而捕鱼却是中国祖先伏羲维生的技能。

东晋时期成汉政权的历史学家常璩撰写了一本记载西南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的书《华阳国志》,西南地区其地因在华山之阳、汉水之南而得名为“华阳”。中国的祖先华胥氏也是姓“华”。而“阳”更是伏羲八卦的太阳(伏羲)以及夏朝的简称。《华阳国志》记载:“五帝时期的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
壮族远古时期也属于百越之一。《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九嶷山)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断发文身,以象麟虫。”去年在中国的一个主流电视台看了一个纪录片《奇物迷象--壮乡铜鼓》拍的是广西东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东兰是广西的铜鼓之乡,那里的铜鼓不仅有龙的图案还有鸟的图案以及鱼的图案,最为惊讶的是那里的神庙祭供的神的铜像既然和三星堆出土的铜像相同。后来在仔细研究发现东兰的神的铜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铜像确实有很多的相同性,他们不仅眼睛相同、嘴巴相同、而且耳朵也基本相同,而且两者铜像的耳朵都穿有耳洞,证明壮族与古蜀国有很大的联系,壮族也属于远古时期的百越之一。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所以古蜀国的王为什么叫“蚕丛”及“鱼凫”,“蚕”古代也是指龙,鱼与凫也和古越族首领燧人氏有很大联系,燧人氏是以捕鱼为生,也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燧人氏的后代伏羲也是捕鱼为生,传说伏羲还发明了渔网,伏羲创立的八卦中间是两条阴阳鱼(月亮与太阳)。“风”通“凤”,凤是百鸟之王。所以现在已经很明确了,古蜀国不仅是与伏羲文化有诸多联系的一方诸侯王,而且是皇亲国戚(黄帝的次子昌意被封到西部的若水地区,娶古蜀地首领蜀山氏的女儿为妻,中国远古五帝之一颛顼就是昌意的儿子)。所以长江以及长江流域的民族成为了沟通长江上游、长江中游以及长江下游文明的纽带。考古学家发现长江上游蜀地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有很大的相同性。
杨建芳认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素面玉琮、简化人面纹玉琮以及成都金沙遗址出土良渚文化十节人面纹高身玉琮都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起成都平原与长江下游地区便存在文化交流,故可判定三星堆遗物上的云雷纹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何印纹陶或玉器纹样”。杨建芳指出: “南方流行的云雷纹是当地先民对蛇崇敬的反映。然则,中原上古先民以云雷纹为器物的装饰,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她认为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她说:“上古时期南方文化输入中原,因时间、地域和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原来的内涵往往产生变异。云雷纹传入千里以外且属不同文化系统的中原地区后,其原有的象征意义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在中原先民的心目中,外来的云雷纹与传统的绳纹、方格纹一样,只不过是一种新的装饰纹样。云雷纹失去固有的文化内涵而徒具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趋向式微, 到了汉代便罕见其踪了”。
我认为:“云雷纹既代表蛇也代表龙,古代蛇通龙,南方流行的云雷纹是当地先民对蛇与龙崇敬的反映,中原上古先民以云雷纹为器物的装饰,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我认为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因为他们的统治者都是出自古越族、古苗人、出自盘古、燧人氏、华胥氏以及伏羲、女娲的后代炎帝和黄帝,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之为”炎黄子孙”。杨建芳认为:“上古时期南方文化输入中原,云雷纹失去固有的文化内涵而徒具形式。”我认为:“云雷纹并没有全部失去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只不过云雷纹演变成为了更加写实、精美的龙纹或者说把蛇的文化变成了龙的文化。”由于阶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帝王贵族的富有程度的增加,古人追求的是更加华丽、逼真的龙纹,所以远古写意的龙纹(云雷纹)变成了古代写实的龙纹。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也源于古“百越”,秦汉以前称“濮越”或“濮夷”。
中国一万年前已经有太阳崇拜,后来中国的考古遗址出土了很多太阳崇拜的文物或者图案,这都是最好的证明。彝族十月太阳历就是以十二属相回归纪日。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距今已有上万年,被誉为天、地、人合一的画卷。彝族太阳历又称参历,是夏朝的历法,源于伏羲太昊龙历,到夏时以参宿为参照星制定。有研究者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认为:“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古羌人是出自伏羲氏族的一个分支炎帝,因为“羲”字头部也是一个“羊”字。当然,“羲”字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就是“太阳“,羲阳就是太阳的别称。而且“羌”通“姜”,炎帝就是姜姓的祖先,现在彝族还有对火的崇拜,最著名的就是彝族的火把节。所以太阳历应该出自伏羲、炎帝,到了夏朝的时期得到了完善。而“夏”也代表太阳最猛的季节,所以夏也代表太阳。而“彝”字在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周朝的文字明明是龙头(上部是龙的象形文字)或者说是一个“尊”的象形字。证明彝族出自古越族,“彝器”指古代帝王、贵族宗庙常用的祭器。“彝器”又名“尊彝”,是北宋以来金石学中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也是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证明了彝器的尊贵、贵重性。彝族的彝字和东夷的夷字发音是相同的,证明了古越人、彝人以及夷人都是出自同一个民族。

《礼记》的《王制》篇说:“东方称为夷。”“夷”是“根”的意思,是说上天仁爱并且爱惜生灵,万物顶着泥土长出地面。所以东方的人生性柔顺,容易用道义驾驭,以至于有君子国、不死国出现。《王制》篇也说:“东方曰夷,被发文皮,有不火食者矣”。 东方夷人被发文皮的意思就是“被发纹身”,这种风俗与古越人(百越)的风俗是有很大的相同性,尤其是纹身!很显然有不少的夷人就是出自古越族。而中国的历史书不管是《史记》还是后来的《汉书》都把中国西南的原住民与少数民族称之为西南夷,更加证明西南不少民族出自夷人。而史书《后汉书》也记载:“东夷一般都在一地世代定居,喜欢喝酒、唱歌和跳舞,有时头戴冠弁,身穿丝帛衣服,器物用俎、豆。所谓中国(华夏)丧失礼仪而在四夷那里可以找到的原因。蛮、夷、戎、狄总称为四夷。“俎豆”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古代祭拜泰一天神与五帝就是用俎豆盛装。所谓的少数民族东夷就是因为一般都在一地世代定居以及保留下来其祖先的传统文化以及远古礼仪,所以反而继承和传承了华夏远古丧失的礼仪。而中国周边的四夷由于地处偏远、远离中心,不仅是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文化变革受到影响最小的地区,反而会接纳一些败亡的远古朝代的人物和文化,这为远古败亡朝代的历史记载和传承**了基础。
中国西汉以前,大部分人或者说普通人其实是没有凳子坐的,从浙江的一些博物馆珍藏的古越人雕像文物就可以知道:“古越人都是跪着双手恭敬的放在大腿之上。”这种姿势和秦汉时期先秦时期古人会客、吃饭恭敬的跪着甚至在卧室里跪着梳头方式是相同。中国古代的“跪拜之礼”很大的一个原因应该也是来自古越人的这种风俗。证明中国的古代风俗出自古越人。而从浙江的一些博物馆珍藏的古越人雕像其纹身图案可以发现其与出土的商、周青铜鼎的所谓饕餮图案(所谓的兽面纹,我把它称之为龙或者蛇的图案)也是相同的。

中国的考古发现其实对中华文明起源已经**了最有力的证据,位于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该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12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以及2万年前的人工制品陶器,揭示了人类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这一重要历史历程,在探索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源问题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江西远古时期属于百越之一的“扬越”生活与定居区。广西桂林市的甑皮岩文化遗址是具有万年历史的人类智慧圣地,甑皮岩文化是史前中国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间古人类在百越地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中国“上山文化”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水稻遗存,包括炭化的稻米、稻壳、小穗轴等不同部位,样品总量多达5万余个,小穗轴表现出明显的驯化特征,距今1万年前后。而上山先民更以白彩在红衣陶器上点点划划,绘出各样图像和符号,这是中国最早的彩陶。这些陶器还出现了伏羲八卦的卦象。所以在9000年前,伏羲八卦深奥的义理和全部卦象已经形成。桥头遗址其它典型装饰,还有成组的圆点、“太阳纹”、“对顶三角纹”等,这些成组的圆点我认为就是天上星星(太空的星球)。而“太阳”纹的出现证实了中国先民从9000年前就有太阳崇拜,也证实了中国古铜鼓中心太阳纹的由来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太阳崇拜的由来。这些图案都证实了中国祖先燧人氏开始仰观天像的历史久远以及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继承了祖先燧人氏的知识继续“仰观天像,下察万物”,创立“伏羲八卦”,并且把日月星辰以及天地万物融入伏羲八卦之中的历史久远。
浙江的夸湖桥遗址、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以及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都是距今8000年左右,贾湖遗址出现了精美的骨笛,证明八千年前中国音乐已经出现,这些遗址和文化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文明不断的北移以及发展。而后来的湖北石家河遗址C形玉龙造型比较接近红山文化,这里的玉器与红山文化一样精美!红山文化还出土了不少的“玉猪龙”,这也证明六千年前中国远古长江中下游一带把**的“猪婆龙”的文化已经传到了东北地区。如果以农业的种植驯化、音乐的乐器出现以及玉器的出现来判断中华文明的话,中华文明最少有一万年历史。如果以有图纹的陶器以及彩陶的出现来判断中华文明最少有两万年历史。
苗族的“苗”字应该出自禾苗,证明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苗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南方的百越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址,有些遗址的稻谷文物在距今12000年以上,证明中国人最早种的是稻谷,也证明古越人与古苗人出自同一个民族。苗族在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苗族的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风俗和文化与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女娲是相同的,而以树巢为家与中国远古时期的首领有巢氏以树巢为家是相同的。而苗族也有纹身的习惯。苗族的传统纹案是太阳、风雷纹(以前的研究者者称之为云雷纹)、鱼纹,有些鱼纹还是在一个圆圈之内两条鱼是弯曲缠绕,而伏羲八卦中间的就是阴阳鱼弯曲缠绕。还有苗族的传统纹案有鸟纹(凤凰)。这些都与中国的古代的正统文化“太阳崇拜”、“风雷纹”、“伏羲八卦”以及“鸟文化”的图腾崇拜相同。
而洞庭湖一带远古时期也是属于扬越,《山海经》洞庭山记载:“洞庭山多怪神,状如人而戴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而史书《战国策·魏策》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证明三苗生活和定居在长江中游一带。现代苗人的文字虽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已经失传(我认为没有失传,苗人的文字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但是其古歌还是一代代传唱下来,如苗族的《开天辟地》歌:“我们看古时,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他来把天开,他来把地造?云雾生下两只巨鸟,一只叫乐啼,一只叫科啼。是乐啼和科啼孵出了天和地。可是,“天刚刚生来,天是白色泥;地刚刚生来,地是黑色泥:”、“天刚刚生来,像个大撮箕;地刚刚生来,像张大晒席?”是神人剖帕用巨斧将天地劈开:“剖帕是好汉,打从东方来,举斧猛一砍,天地两分开。”苗族的这个“开天辟地歌”歌颂的苗人开天辟地神人剖帕与中国汉族的开天辟地祖先盘古是相同,都是用斧头把天地劈开。而且《开天辟地歌》明确记录下来了其开天辟地神剖帕(盘古)来自东方。歌词里的:“云雾生下两只巨鸟,一只叫乐啼,一只叫科啼。是乐啼和科啼孵出了天和地。”云雾应该就是指黄帝,传说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史书也记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当然,云也有可能指黄帝,而雾有可能指嫘祖,因为嫘祖发明了养蚕,而蚕丝就如雾一样一缕一缕的。黄帝与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玄嚣就是少昊,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少昊少年时迎娶凤鸿氏女子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最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号金天氏,也称青阳氏。少昊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其创作的部落所诞生的凤文化,也是中华古代正统的图腾之一。而昌意下降居于西部的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五帝之一的颛顼。
苗族的古歌中的两只巨鸟乐啼与科啼就是玄嚣与昌意。这也和中国远古时期东方的鸟图腾崇拜是相对应的,这更加证明了夏朝以前东方的古越人就是古苗人也是后来演化出以鸟为图腾信仰的东夷之人。这也难怪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苗人出自今四川的北部一带,而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三苗之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认为苗人出自今四川的北部一带雅砻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这与“昌意”有关,也与后来尧舜时期将三苗迁往三危有关。认为三苗之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与古苗人有关。而认为三苗之人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既与炎帝有关,也与蚩尤有关。也有史书记载:“蚩尤曾经替黄帝主兵”。证明蚩尤曾经是黄帝的军队司令 。
《史记》记载:“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这里的天神与泰一就是指中国的祖先伏羲与女娲或者更古老的祖先燧人氏与华胥氏甚至最古老的祖先盘古。“泰一佐曰五帝“意思是说:“五帝辅佐伏羲、女娲”就是伏羲八卦。史书记载的汉武帝以春秋祭泰一于东南郊,证明了中国的祖先出自东南方。所以中国的民族融合早在远古时期已经开始,不管是百越还是东夷,不管是三苗还是九黎,不管是西戎还是北狄,等等,其实都是组成古中国的主体民族之一。所以中国古人才会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是一家”,古代的贤人与近现代的有识之士也说:“各个民族是平定的”。

下面是纪录片《奇物迷象--壮乡铜鼓》拍的广西铜鼓图纹照片
4.jpg |.jpg
下面是纪录片《奇物迷象--壮乡铜鼓》拍的广西东兰当地供奉神的铜像


下面是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铜像
3.jpg 2.jpg .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