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1175|回复: 1

[思辩铜州] 开国将军家风秩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镇江
对于教育孩子,陈赓自有一套方法。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要求孩子们上小学时就得自己洗袜子,如果发现有人把袜子略微打湿就晾晒起来,一定会大声训斥。

“父亲虽然没和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教育都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由我们自己体会。在我们家中,言传身教最重要。”陈知建回忆道。

虽然自己戎马一生,陈赓却基本不对孩子讲自己的光荣革命史。“他一回忆到过去的事情心里就难受,因为当时死的人太多了。所以他一般不讲这些事,偶尔片言只语地说一点。” 陈知建说。除了身教之外,陈赓更希望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去学习。

1961年初,陈赓在妻子傅涯及几个孩子的陪伴下,前往上海养病。在这里,陈赓曾经有过激烈的情报斗争。回到阔别33年的上海,陈赓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孩子们去参观汪精卫特务机关,以及自己曾经待过的提篮桥监狱。

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各种残酷刑具。陈赓告诉他们,共产党员被反动派抓起来后,就要受到严酷的刑罚,有一些甚至是他们想象不到的。“水牢最毛骨悚然,先是在一个齐腰深的天井里放满了水,用一个挖了几个大洞的木杠将人夹在水里,只露出一个脑袋,然后往水里放上一大堆的蚂蟥、毒虫,让它们咬你 !”陈知建感慨不已,“难以想象,难以忍受。”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对革命先辈更加崇敬,也体会到了父亲的深意。

“已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尽管疼爱孩子,但陈赓也有着非常清晰的原则,决不允许说谎。他的二儿子陈知建曾回忆,小时候有位堂哥和他们住在一块。这位堂哥正念高中,还在学校担任学生会的文体部长,耽误了学习。

一次考试后,有一门功课只得了2分。堂哥害怕交不了差,就擅自把“2”改成了“4”,再拿给陈赓看。没想到,这个小伎俩一下子就被陈赓发现了。他把家里所有孩子叫到一块,当着堂哥的面,狠狠地拍桌子,把堂哥大骂一顿,并教育他们,做人一定要诚实、要真诚。这以后,家里的每个孩子再也不敢撒谎了,做事诚实,待人真诚,成了陈家每个孩子坚持的一个准则。

陈赓也绝不允许儿女滋长哪怕一丁点特权思想。他一生不仰仗权势,不为子女谋取哪怕一星半点的福利。他和妻子不让孩子上干部子弟学校,而是鼓励他们凭自己的本领考上最好的学校。

陈赓的长子陈知非说:“父亲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教会我们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不为高官厚禄所惑,甘当人民公仆。”

1952年,陈知非从北方大学( 今北京理工大学前身 ) 毕业后,想去苏联进修。但那个时候,大家都想去苏联学习,陈赓就要陈知非主动往后排,很久之后陈知非才有机会去斯大林汽车厂实习两年。陈知非回国后,父亲也没有为他特别开绿灯,而是一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底盘车间当技术员,直到陈赓去世后,才调到北京航天部。

陈赓虽然不喜欢说,却喜欢写,他有记日记的习惯。每次出征前,陈赓的妻子会把日记本给他,让他记,等陈赓回来,再把日记本收好。多年来的行军打仗,什么东西都能丢,这些本子是一定要放好的,所以,这厚厚的行军日记一直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江苏苏州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

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