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61146|回复: 0

[玉林文化] 鬱蒲古道上的桥梁和茶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澳大利亚

XJW0R_J@GPH~]PS8}~ZE{LH.png

  白马桥其中一段。

S@N$H0BSL`T}4PEIXATL2}Y.png

  登高桥。

  清道光年前,鬱浔两地古代先民沿着石路古道南北来往,自桂平大洋圩向南往鬱林州,需经过大洋河、龙平河(清代称锦江)、党州江的木桥,辎重骡马过桥,既不方便又危险。清代道光年间,由抚康乡(蒲塘)石山坡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萧孝林(萧孝林,字祚恒,又名萧春园,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年)十月二十日)捐资兼集民间募捐筹款倡建白马桥、党州登高桥,与后来光绪二年竣工的大洋桥齐称为鬱浔古道桥梁之最。当时萧春园在任县丞,蒲塘石路和白马茶亭便由他的儿子萧承煊所承建。白马桥往南可去蒲塘圩、卖酒街、鬱林州城,往北可去桂平大洋圩、大湾塘,从郁江渡船往梧州、柳州、桂林、广州等较远的地方,是古代出行的重要桥梁通道。

  白马桥

  白马桥,又名锦江桥,又叫白马防洪桥,建于清道光年间,建在今兴业县蒲塘镇龙平村尖岗岭南面的锦江防洪道上面。白马桥桥身下一段是清道光年间建筑的,后来又垫高的上一段是1959年用石灰岩石修筑的,石墙镶一颗五角星,下面写有“玉林新城水库,白马防洪桥”水泥镶字清晰可见,桥身加上一段石路全长约80多米,宽1.5米左右。桥身共有4个墩台,其中两个大的墩台立于江中,一共5个分洪流门,采用青石(又名石灰岩)和少量红砂岩石砌筑而成,桥身上面的5个分流拱形用青砖砌成。

  白马桥位于鬱浔古道的中途;蒲塘石路古道即从这座白马桥为起点,一直修筑到卖酒镇的党州大桥(登高桥)为终点。清代修筑的蒲塘石路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被广西新桂系军阀政府以三位一体政策为借口改建乡道时,把古道拆毁彻底破坏了。如今这条石路仍遗留下沧桑的遗迹,白马桥的桥身及保留至今的一段石路是蒲塘石路古道的历史见证。

  白马茶亭

  清代道光年间,蒲塘石路筑成后,在白马桥北面的尖岗岭南麓榕木根下建造一座白马茶亭,茶亭与洛阳楼山茶亭相似,采用寺庙式建筑,雕樑画栋,古色古香,一共建为上下两座,上座为茶厅和烹茶工人住舍;下座是一幢排楼,排楼里面有宽敞大厅,设有石桌石凳,专供来往行旅者憩息的地方,茶厅和排楼的墙柱上各有摹书对联

  茶厅对联曰

  锦水烹茶欣解鬱

  江湖行客快通浔

  排楼对联曰

  七尺躯担当古今大事勿慌忙坐坐去

  一双足历尽天下全图且停下吃吃茶

  白马茶亭建成后,茶亭里及旁边靳立有多块石碑,记载当年修建白马桥和白马茶亭的史实。萧春园在附近置有田租产业,将每年收租得的收益用于免费茶水供行人解渴饮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西新桂系军阀政府三位一体政策推行,抚康区署将白马茶亭改建成抚康区远治乡公所。1958年大跃进时期,又将茶亭的房屋和石碑拆作其他建设使用。

  楼山茶亭

  楼山茶亭,建在今兴业县洛阳镇楼山林场楼山北麓,由石山坡萧承煊捐资倡建及亲自督建,沿途众乡民间募捐集资兴建。清道光年间蒲塘石路修筑建成后,在楼山最险要的位置建造楼山茶亭,与龙平尖岗岭白马茶亭同时修建。楼山茶亭建筑结构与白马茶亭相似,上下两座,仿照古代寺庙亭台楼阁样式而建,用青砖建成,栋梁上雕龙画凤,四面墙上有壁画,十分雅致美观,上座和下座的中间有一条走廊,南北两头有拱门,宽敞而华丽,茶亭分为上下两厅供沿途来往行旅者憩息、避雨、饮水喝茶解渴等专用,内设有台桌和凳、饮荼用具。上座中厅内写有一首对联

  楼山曲径崎岖今有坦途通南北

  茶亭巍峨矗立常备香茗待仕商

  楼山茶亭在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蒲塘公社在楼山开辟林场时,将楼山茶亭上座拆掉建成房屋,又将下座改建成林场工人住所。如今,楼山茶亭早已不复存在了。

  登高桥

  党州大桥,古称党州甲登高桥,位于鬱浔通州大道鬱林州往北23公里处,建在今兴业县卖酒镇党州村的党州江大陂上面,这座桥是鬱蒲古道通州道路重要的桥梁之一。昔日三国时吴国派陆绩为鬰林郡太守,曾出巡视察鬰平县(当时的兴业县,受鬰林郡管辖),陆绩就是经浔州(桂平),渡浔江经过白马桥,经洛阳茶亭、枫营,进入党州地界,再过党州江到鬰平县。还有晋代的石崇卸去交趾县令,以数斤珍珠聘娶博白美女绿珠为妾,也是经此古道,渡浔江返回河南。

  党州登高桥远在古代时是一座木桥,经常受暴雨大水冲毁,给行人过桥带来险阻。清道光五年(1825年),萧春园决心把木桥改建成石拱桥,但在截江分洪打桥基立墩台遇到了一道难题。从党州江的上游一段一段地截流分洪,江水急流难以阻挡,于是动用很多架龙骨车(古代木制的人力抽水用的工具)抽浅江水,准备打桥基立桥墩。当时请来的建桥工匠大多数没有建桥经验,每次刚刚砌好墩台,上游阻挡不住的江水一冲即垮,还把墩台的石砖也冲去不少,连续几次施工都没有成功。当时,募捐建桥的工程资金远远不够用,工匠们知道后,说:“这样连续折腾,哪有工钱发给我们?”于是,众人不愿意接着干。萧春园见状,当着大家的面说:“如果建桥的钱不够,就由我全包出够。”一口承诺的“石山萧注完”善举感动了当地老百姓(如今,党州村当地仍流传着萧春园注完的传说)。后来,有一位环游各地的老翁听到后,被萧春园积德行善之义举所感动,特地去给萧春园献一条妙计,在一夜之间立好了四个墩台于江中,再铺上长长的花岗岩石条。卖酒镇党州村当地流传有萧春园遇见了鲁班祖师,得到鲁班祖师帮助修筑登高桥的传奇故事。据查史料,萧春园公遇到的不是鲁班,而是当时设计修筑登高桥的清代著名桥梁工匠。

  登高桥全长35米,宽2米,釆用硬质花岗岩和红砂岩石的砖形石条砌成,桥中的拱形用青砖砌成,有4个墩台立在江中,每个分流拱门有4条长的花岗岩石条铺在桥底中间,一共有五个大分流拱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西新桂系军阀政府上台推行三位一体政策,借名改建乡村道路将160多年的蒲塘石路古道拆毁,党州登高桥除了两边花岗岩石围栏、石柱、石板、石碑被拆毁砸掉外,桥身桥基庆幸没有被拆毁损坏,得以保留下来。1949年后,玉林县人民政府沿着原来的通州路修建了卖酒至蒲塘的县道公路,因登高桥的桥基十分实固,不再拆掉改建。为了扩宽公路,就在登高桥旁边用石头修建了另一半桥身直接将整座桥扩宽到4米,把公路建在登高桥上,并在桥上两边用红砖砌成围栏。20世纪90年代末,釆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将桥面的公路加固,登高桥的古原貌也因此保留至今,从桥下可见每个拱门中间都铺有4条长的花岗岩石条。

  党州茶亭

  清代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登高桥建成后,由萧春园捐资在北端桥头路边东侧建设茶亭一座,分为荣茶厅和茶室,免费供应茶水给来往官员、客商和旅客饮用及稍作休息。党州茶亭,古代也叫登高桥亭,为六角形茶亭,仿照当时的一般亭榭样式而建,颇为美观。西侧茶厅墙柱上有当时鬱林州知州王凤坦手书的一首对联

  陆羽停车这间便是烹茶店

  刘伶问路此去当经卖酒街

  这对联写得好令来往歇憩的人赞声不绝。对联用陆羽和刘伶两个古人作典,写得十分贴切。陆羽,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隐居苕溪,性嗜茶,著有《茶经》三卷。刘伶,晋代沛国人,纵酒放达,著有《酒德颂》传世。现配合成联,一茶一酒,文意隽永。亭内茶厅刻有《党州甲登高桥石碑文记》《抚康分司告示》及多块功德石碑,其中有一块石碑刻有“萧春园″三个字大得非常显眼,还有记载萧春园和萧正嘉捐款最多,并刻有“石山萧注完”。

  党州茶亭建成后,为保护此亭,维持治安,抚康分司制订有官方告示,贴于墙壁,后又刻成碑文。分别严禁亭内聚饮、赌博、打架,不许借用亭内杂物,不许搭厂摆卖,有碍行人。规定日出茶备,日落茶止等。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受大水冲倒崩塌。石山坡村萧承煊,萧承煦,萧锦诗再提倡族里募捐集资重建修复此茶亭,并建一座小亭和一口小水井,刻有《光绪六年登高茶亭题名志》《重修登高桥亭并剏憩亭叙》等石碑。后来,随着朝代变迁,加上因年久失修,六角形的党州茶亭崩塌无存;西侧的茶厅保留到1949年后修建公路时,将亭內多块石碑拆去,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又将茶厅改建成党州道班住所。后来道班撤走,这座数百年茶厅亦崩塌荒废。

  为了更好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故物加以打造和利用,党州村民规划重新恢复这座历史悠久、闻名四方的古茶亭,使历史文化得以继承和延续。(龙翔)

  原标题:鬱蒲古道上的桥梁和茶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