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完善制度,强化内部、行业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有效加强全面的监管,彻底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全年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做到项目进场统一、场地安排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专家抽取统一、交易监督统一、结果公示统一,使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平、公开、公正,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效益最大化,节约财政开支,增加财政收入,推进了廉政建设。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工作凸显制度化规范化。
一年来,我市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入手,力求做到"三个规范",整合了全市交易的市场和资源:一是统一规范交易内容。制定和完善<<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将全市政府集中采购、土地及采矿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等交易项目纳入市交易中心进行统一招投标交易,对交易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二是规范运行规则和交易程序。我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相关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循有关规则和程序。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北流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开标室管理制度>>(试行)、<<评标专家管理细则>>等统一可操作的招投标制度,对各类交易行为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和约束。
三是细化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首问责任制>>、<<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次性告知单>>等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制度、学习制度、廉政制度、保密制度等多个机关管理制度,促进正常高效运转。
二、大力推进阳光招投标、阳光交易,实现了公共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推进了廉政建设。
一年来,北流市要求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各项工作坚持"五确保",打造阳光交易平台,推进阳光招投标。一是确保交易信息的公开性。在国家和政府规定的网站上统一发布项目信息、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等,使投标人及时得到完整、真实、对称的招标信息。及时将评标结果在发布招标公告的网站上予以公示,让中标结果接受投标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是确保投标竞标的公正性。截标前接收投标文件,确认投标文件密封情况后统一开标,有效防止招标单位向投标单位暗通信息及投标单位之间的串标行为。
三是确保中介机构和评委信息的保密性。工程建设类项目由住建局监督人员会同业主单位代表,采用专家抽取系统抽取评标专家;政府采购类项目由代理机构在开标前登录政采云系统系统自动抽取评委,改变了过去指定代理服务机构及专家的做法,规范了中介机构和评标专家的选择,这样抽取专家的方式有效防止投标人想尽一切办法与评标专家串通投标的现象发生。四是确保评标过程的客观性。确认评标专家身份后,对评标区采取封闭式、全过程监控管理,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通讯设备作统一存放和信息屏蔽处理,其评标过程中与外界的交流须在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直至评标工作结束。五是确保交易现场的透明性。利用现代化监控手段,对交易过程中的报名现场、开标现场、评标现场进行监控并同步录制。同时,邀请审计、监察、发改以及主管部门集中到交易中心,对进入中心交易的整个过程实时监督,包括对抽取专家、通知专家,开标、评标等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市发改委、财政、城建、国土、交通、水利等相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行业管理和监督职能,有关项目依法进行交易。
在不断完善制度和落实监管措施的推动下,2018年截至11月30日止,北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交合计1023 宗(期),成交总额51.6853 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项目65宗,交易金额6.6843亿元;政府采购类项目772宗,交易金额7.6376亿元;土地使用权交易77宗,交易金额18.8159亿元;国有产权106宗,交易金额0.1776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3宗,交易金额18.3699亿元。没有一宗交易受到投诉。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交易规则,加强交易前后监管,努力构建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评标等网上交易系统,进一步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阳光交易平台",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市的廉政建设工作。(陈兰、梁培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