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想象一辆电动车 可以续航250公里吗 从玉林到南宁大概也就200多公里 也就是说 一辆电车可以从玉林骑到南宁 不用充电!!!
这是什么神奇的电动车 这么厉害 神奇的不是电动车 而是 装上了电磁共生动力系统的电动车
7月10日至12日,两辆安装了由广西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电磁共生动力系统的电动车,由两位市民义务试车。在电动车不续充电状态下,她们每天平均骑行80多公里,三天时间合计航行里程253公里,超过普通电动车续航里程的3至7倍,这意味着电磁共生动力系统在电动车应用上获得初步成功。
江南公园电磁共生电动车试车启动现场。
试车行驶82公里,仍电力充盈
7月10日下午,在玉州区江南公园试车仪式启动现场,记者看到了这两辆安装了电磁共生动力系统的电动车试验车。它们在外观上与普通电动车没有什么区别,内部主要动力构件——电池容量也是一样的,最大区别是在车后轮安装上一个巨力科技公司研发的电磁共生动力系统。
市民梁献芳报名参加此次测试。
两位试驾员梁献芳、谭莉莉是该公司在网上招募的,她们对此次试驾非常期待。梁献芳说:“我家的电动车平时只能跑30公里左右,经常因电能耗尽半路抛锚。很期待这次试驾结果。”
当天15时30分,试驾启动,试驾员按时速25公里骑行。当天她们是从玉林国际会展中心出发,沿着玉林市园博园,往茂林方向走,经北流市塘岸镇后,转到陆川县珊罗镇龙珠湖,再折回北流会仙河公园大门口。
在玉林城区开电动车修理店多年的梁锋则成为试验车的第三方检测员。第一天试驾结束后,经梁锋检测,这两辆试验车行驶里程约82公里,当天试验车电力充盈,没有多少损耗。
这部电动车在后轮加装了电磁共生动力系统,驾驶自如,性能不受影响。
在7月11日、12日的试驾中,驾驶路线有所调整,但航程基本一样。试驾结束后,梁锋再次检测了两辆试验车的总体情况:三天试驾合计航程253公里,电能消耗约50%。这样的结果梁锋有些惊讶:“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是非常少见的,像这样250公里耐跑电动车,还是第一次看到。”
“电磁共生”能源循环使用,成长跑选手
两台普通电动车经过改装后,为何动能发生如此转变?广西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传广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科学原理。
这台试验车与普通电动车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后轮轮毂里加装了电磁共生动力系统。
发电机是电磁共生动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
两台试验车变成超耐力“神车”的秘密,在于其后轮加装了一个电磁共生驱动器,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及能量转换原理研发出来的。该设施的主要部件是电摩驱动轮(后轮)的电动机,由左右外转子、外转子磁极、双凸极定子等机件组成。
安装该驱动器后,电动车的驱动力就从常规固定轴输入,改从轮毂直接输入,增加了驱动力,不仅能带动驱动轮旋转,还可以携带方向轮(前轮)联动,并令发电机发出设定功率的电能,为驱动轮的驱动源进行充电,使之保持在电能充盈的状态。“简单地说,电磁共生动力电动车实现了能源循环使用,所以非常耐跑,成为超级长跑选手!”刘传广介绍说。
规模化生产电动车电磁共生动力系统
年过古稀的刘传广是改革开放前期较成功的乡镇企业家。其早年开办企业多年,积累了较丰厚的财产,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然而退休多年的他还想投资高科技的产品,从而为玉林工业转型升级出力。
工作人员正在电动车后轮安装上电磁共生动力系统。
2013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电磁共生动力系统理论,不由得眼前一亮:“玉林市是国内电动车生产制造大市,然而普遍科技含量不高,如果把这个理论变成产品,运用到电动车制造中,肯定能大大提高玉林市电动车制造行业的竞争力!”
于是,他投资成立了广西巨力科技公司,并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电动车电磁共生动力系列技术,该技术于201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经过5年多的反复试验,2020年5月,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多次测试,性能稳定。
目前,他正在玉林市投资建设厂房,准备规模化生产电动车电磁共生动力系统。为完善产品性能,他还将启动多项测试,获取更多的科学数据。除送产品到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外,他还邀请市民参与部分性能测试,例如产品的抗水性。“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严格检测,多多挑刺,甚至可以质疑产品的技术性能,找出越多的问题,对今后这个产品成功规模化生产将更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