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25746|回复: 0

[文物古迹] 北流新圩司马第:齐心协力描绘乡村新图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十堰
https__3A__2F__2Fpics2___baidu___com__2Ffeed__2Fd50735fae6cd7b8991bb816e0d6707a0db330ed5___jpeg__3Ftoken__3D9d57a3a82a047c563fef35e0b1be33dd&r=https__3A__2F__2Fbaijiahao___baidu___com__2Fs__3Fid__3D1677615846291068309__26wfr__3Dspider__26for__3Dpc.jpg
https__3A__2F__2Fpics6___baidu___com__2Ffeed__2F8718367adab44aed5b65d848b15fc206a18bfb39___jpeg__3Ftoken__3Dcbdad9c6ff1a6a0def0810f2802df525&r=https__3A__2F__2Fbaijiahao___baidu___com__2Fs__3Fid__3D1677615846291068309__26wfr__3Dspider__26for__3Dpc.jpg
https__3A__2F__2Fpics5___baidu___com__2Ffeed__2Fd4628535e5dde7116c1a317da6ac8b1c9c16613f___jpeg__3Ftoken__3D23378b763b14e03b064a1da0776cabb8&r=https__3A__2F__2Fbaijiahao___baidu___com__2Fs__3Fid__3D1677615846291068309__26wfr__3Dspider__26for__3Dpc.jpg
https__3A__2F__2Fpics4___baidu___com__2Ffeed__2F838ba61ea8d3fd1f5d74de43390d601895ca5f17___jpeg__3Ftoken__3D9c8a7a2f1815ef840d93cb146488e881&r=https__3A__2F__2Fbaijiahao___baidu___com__2Fs__3Fid__3D1677615846291068309__26wfr__3Dspider__26for__3Dpc.jpg
2019年6月,当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司马第村民召开动员会议决定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浪潮时,也许并未预料到,一年后,焕然一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的精神面貌。是什么“秘诀”让这个古村重焕活力与生机?

齐心:成立理事会,建美丽家园

司马第是新圩村第8、第9组的别称,因清朝赵氏举人锡爵喜升司马并立“司马第”匾于祠堂门额之上而得名,村里保留着许多清代古建筑。新圩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村民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但当乡村振兴的浪潮在周边村庄“奔涌”时,村民们坐不住了:“我们村完全有条件变得更美”。

司马第片区村民打算充分用好“司马第”这一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大力筹资把“司马第”这一老建筑规划建成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同时美化、绿化、亮化村庄。为此,村民自发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经济能人赵维生被选举为会长。

2019年6月的一天,司马第全村村民齐集一堂,召开“美化家园”动员会,同时发出《捐款倡议书》,号召村民出钱出力,努力把司马第建成环境优美、富饶的乡村。

“村民心很齐,动员会开完,老老少少都捐款,当天累计捐款及认捐21万元。到目前为止我们募集到的乡村建设捐款有1100多万。”赵维生说,靠着乡贤带头,群众支持,他们耗资600多万元建好了司马第民俗文化馆,馆里设置有象棋文化展示厅、象棋对弈体验厅、象棋讲堂等多功能室,同时开展陶艺制作培训等北流传统文化特色项目。

当地政府看到村民们的决心和行动,把司马第片区列入“北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6个示范点之一。

改变:村庄变模样,钉子户叹服

经过一年多的乡村风貌改造,司马第迅速变了模样,村民惊喜地发现,原来家园也可以这么美。

几位老人正闲坐在池塘边的老树下,不远处是生态公园,儿童在嬉戏。清澈的水塘像镜子,倒映出村民的笑颜。

“这里原来是张臭水塘。”村民说,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后,第一件事就是治理这张水塘。“日夜动工,抽水、清理淤泥,请了几台钩机,挖掉了一米多厚的淤泥,然后填了12车沙石,花费了20多万元。”现在池塘里种着绿色的水生植物,并且建好了污水净化系统,池塘边上建起了青砖围栏,四周铺设了青砖路,建好了镬耳阁。

赵赵维生说,村里各项工作的推进一直很顺利,原本不配合的个别村民最终也被村里的变化打动了。“‘三清三拆’时有个钉子户,理事会的成员、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出面了,动员他拆掉那间几十平方米的旧房,但他坚持要2万多元的补偿款。原本我们和其他村民都签了协议书,‘三清三拆’不作任何赔偿,但为了推进工作,我们只好给他钱。后来钉子户一家看到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其儿子最终主动退还补偿款。”

乡村舞台、进士故居、讲理堂、村史馆、文化长廊、老人活动中心……随着工程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以前破烂不堪的泥土房和随处可见的废弃建材、垃圾等,经过“三清三拆”后全都不见了,平整出许多空地,村民用竹篱笆围起了一片片小菜地、小花园。如今的司马第,稻海渔歌、乡风和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农村图景逐步绘就。

传承:祖训犹在耳,青年敢担当

池塘边上的农耕小院正在施工改造,村民成立了义工队、建筑队义务投工投劳。这是一间泥砖黛瓦的传统农家小院,已荒置十几年,计划改造成陈列馆,通过影像、实物等展示传统农耕的精耕细作方式。

67岁的赵维胜当了20多年的工地监工,如今成了村里建设的义务监工。“这些竹篱笆看似简单,做好却不容易。”赵维胜指着村广场里的小菜园、小花园的篱笆墙说,他顶着烈日连续做了几天。村里的义工队员和他一样,每个人皮肤都晒得红里透黑,手上磨起了厚茧,但大家没叫一声苦。100多人的义工队,自开展风貌改造以来,累计投工投劳达4万多小时。因此,赵维生干劲十足地说,“我们全村一条心,都希望将司马第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古村落。”

司马第赵氏族人向来尊崇耕读传家、睦邻仗义的家风。如今村里的廉政书屋、进士学堂里,有96岁村民赵循寿捐赠的一万多册图书,学堂里不时传出朗朗书声;象棋馆里,村民和孩子们你来我往,在楚河汉界里“攻杀”;村史馆里,记录着赵氏的来源、发展,墙上还醒目地贴着司马第环境清洁志愿者的轮值表、活动照片。每天,有赵氏子弟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下,义务做清扫、整理村史馆的工作。村里的大小事务,村民都热心参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司马第这个古老村庄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庞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