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年底在广西北流市发现了一个庞大的远古海洋化石群,这里的化石原始珊瑚、海藻珊瑚以及贝类的化石比较多。这些庞大的原始珊瑚与海藻形珊瑚化石群初步判断属于早震旦纪,比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的艾迪卡拉化石群的化石还古老。这一年多在玉林市的龟山、狮山、挂榜山以及长望山都发现了大量早震旦纪的原始生命形态同心圆叠层石化石。而玉林的龟山、挂榜山以及长望山都发现了与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相同的原始珊瑚形态化石。所以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最早的原始生命形态也有七亿年左右。从北流市这个庞大的化石群可以知道这些原始的珊瑚进化出各种虫类以及海藻形珊瑚,海藻形珊瑚进化出各种海藻,珊瑚与海藻登陆上陆地最后演化出各种植物。而虫类进化出昆虫以及鱼类,鱼类登上陆地进化出各种动物。
我发现的北流市这个化石群的珊瑚化石以及海藻形珊瑚化石与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有相同之处。埃迪卡拉动物群化石是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地区的庞德砂岩层中首先发现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了多种形态奇特的动物化石:有些化石身体巨大而扁平、多呈椭圆形或条带形,具有平滑的有机质膜,在中国“蓝田生物群”没有发现以前是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也是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证据。
埃迪卡拉动物群可分为辐射状生长、两极生长和单极生长3种类型。除辐射状生长的类型中可能有与腔肠动物有关系的类群外,其他两类与寒武纪以后出现的生物门类无亲源关系。尽管有关埃迪卡拉(型)动物群的性质还有许多争议,但其奇怪的形态令许多学者相信,埃迪卡拉(型)动物群是后生动物出现后的第一次适应辐射,它们采取的不同于现代大多数动物采取的形体结构变化方式。不增加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只改变躯体的基本形态,变得非常薄,成条带状或薄饼状,使体内各部分充分接近外表面,在没有内部器官的情况下进行呼吸和摄取营养。从化石上可以看出,埃迪卡拉这些生物已具有了高度分化的组织和器官,说明它们已不是最原始的类型。
我认为埃迪卡拉动物群不少动物都是由北流市这种原始的珊瑚与海藻形珊瑚进化而来的(如埃迪卡拉动物群三臂盘虫化石我认为就是珊瑚进化而来的,这种三臂盘虫后来我认为也进化出轮藻)。澳大利亚发现的所谓“环形水母”与我在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发现的圆形管状珊瑚大部分相同。而艾迪卡拉动物群发现的“莫森水母”体形大,圆形,具不规则的圆裂片,表面的圆裂片或鳞片状圆突围绕同一中心呈不规则排列,中心突出如纽扣。以前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该属属于水母,现在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它可能是蠕虫类的放射状虫管,因此为遗迹化石。莫森水母与我在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发现的太阳四射珊瑚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我发现的北流市这些太阳四射珊瑚更加原始一点。把埃迪卡拉动物群称之为珊瑚动物群可能会更加确切。
去年的论文我说过:“在北流市这个化石群发现了一些无头横纹虫化石,这些是由于原始珊瑚进化而来的,可能有人认为我这中想法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的珊瑚确实由珊瑚虫组成。”为什么说我发现的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的不少原始珊瑚与海藻形珊瑚比埃迪卡拉化石群的还原始、古老。是因为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纪的不少化石已经进化出规则的对称性,另外一些已经进化出根部。而我在北流市发现的这些原始珊瑚都是从岩石中进化而来的,而这个化石群的海藻形珊瑚又是从这种原始的珊瑚进化而来,它们形态各异、没有根部。我发现的这个北流市化石群与澳大利亚的艾迪卡拉纪的一些化石有相似之处,如一些大型的海藻形珊瑚有芭蕉叶形状。但是澳大利亚的艾迪卡拉纪的芭蕉叶形状化石已经很规则与对称了,他们称之为水母(如狄更逊水母)。这说明北流市这种原始的、不大规则的芭蕉叶海藻珊瑚进化出了他们认为的埃迪卡拉水母。
斯普里格蠕虫化石最初被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发现,作为第一批形态复杂生物,斯普里格蠕虫身体内部很软,没有坚硬的外壳,形态和三叶虫很相似,整体看上去斯普里格蠕虫呈条状,后部逐渐缩小为锥状,像尾巴一样跟随其后,像普通蠕虫一样爬行前进。它们的眼睛长在头顶,可以向上看和向前看,既可以观察头顶的情况,也可以观察前方,躲开天敌。澳大利亚的艾迪卡拉化石群的一种化石与斯普里格蠕虫身体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称之为强尼虫。强尼虫与查恩盘虫、加尼亚虫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埃迪卡拉动物群还有蕨叶虫化石,这些蕨叶虫与强尼虫、查恩盘虫以及加尼亚虫的身体有很大相同之处。一些中外的古生物学家用计算机分析,对比了埃迪卡拉纪动物群的成员和云南澄江化石群的成员(如美妙春光虫等)。分析结果显示,美妙春光虫和七种关键的埃迪卡拉纪生物群加起来,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早期进化动物群”。它们被命名为“纳米比亚花瓣虫”(为什么称之为“纳米比亚花瓣虫”,我想应该是科学家在纳米比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动物化石海绵,听说科学家根据基因排列推断海绵动物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动物),在生命系统发生树上占据自己的一支。这个群体的成员有着相似的解剖结构,包括类似蕨叶的结构。
当然我在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我还发现了几个像蕨叶虫化石但是比蕨叶虫化石还原始的生命化石,它们只有一边,而另外一边还没有进化出来。刚开始我以为是树叶的杆化石,后来仔细研究一下它们应该也是远古珊瑚的种类,应该是蕨叶虫化石的祖先。
中国发现的“蓝田生物群”是地球早期生命从简单向复杂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多细胞宏体生物的出现是地球生命进化史上里程碑式的革新事件。”据了解,这个埋藏在黑色页岩中的远古生物群,至少包含18种不同形态的“大型”生物。在6亿多年前温暖宜人的海洋里,有许多纺锤状、香肠状的生物。它们伸着树枝一样的触手,懒洋洋地“站”在海水中摇曳生姿。这些貌似现代腔肠动物或蠕虫类的生物,就是“蓝田生物群”。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个博士说:“蓝田这些‘大型’多细胞生物用今天的视角看仍然是‘小不点’,它们的身体大多只有几厘米长。但从‘微米级’的简单生物演化为‘厘米级’的多细胞高等生物,已经是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生物的身体最大已经能达到2米长,结构和功能也更加复杂,多种现代生物的祖先开始出现。”
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与地质专家研究发现中国的“蓝田生物群”时代属于埃迪卡拉纪早期,年龄限定在距今6.35亿—5.8亿年之间。而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宏体生物组合是在澳大利亚等地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时代距今为5.79亿-5.4亿年。“蓝田生物群”比澳大利亚的艾迪卡拉动物群时间稍微早一点,而且时间是相连。这两个生物群的生物化石都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蕨叶虫化石。当然我在北流市这个庞大的化石群还发现了与“蓝田生物群”相同的化石,刚开始我以为它们是一种远古海螺的化石,我把它们称之为“牛角螺”,后来研究才发现它们是与“蓝田生物群”的化石相同,因该属于一些古生物学认为的最原始的生命形态海绵进化出来的生物化石或者我认为的原始珊瑚化石。“蓝田生物群”不少生物都是有根部的,而我在北流市发现的这个庞大化石群这些原始珊瑚以及海藻形珊瑚(包括原始海绵化石)都没有根部,这也证明北流市发现的这些原始珊瑚、原始海绵以及海藻形珊瑚比“蓝田生物群”古老、原始。
前年底我发现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的时候还研究过贵州的瓮安生物群,瓮安生物群保存了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化石(大约距今6.1亿年前)。去年我说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的一些古生物化石(如同心圆海螺残体化石刚开始我以为是一种原始弯曲的虫子形成的化石)与贵州的瓮安生物群的一些古化石相同。经过在玉林地区的一年多时间的考察与分类,结合玉林龟山、挂榜山、龟山以及长望上发现的原始生命坯胎化石和原始的脑珊瑚化石,我发现玉林的这几个山头的原始生命坯胎化石和原始的脑珊瑚化石与贵州瓮安生物群的所谓“疑源类”化石相同。贵州瓮安生物群的疑似珊瑚化石也与我在玉林龟山、挂榜山以及玉林管辖的北流市的原始管珊瑚相同。当然,我在北流市发现的这个庞大化石群也发现了一块比较原始的海绵化石,这块海绵化石外形贵州的瓮安生物原始群海绵化石以及纳米比亚发现7.6亿年前海绵化石外形相同。
王家湾金钉子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牵头取得的王家湾奥陶纪赫南特阶的金钉子。这是宜昌市第1枚"金钉子",地点位于夷陵区分乡镇大中坝村王家湾,距今约4.56亿年。去年找了一本中国化石金钉子方面的书来看,发现宜昌王家湾金钉子剖面的腕足动物群化石与我在北流市化石群发现的原始大海贝化石以及贝形海藻珊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认为王家湾这种腕足类贝类是由于北流市这种原始大海贝化石以及贝形海藻珊瑚进化而来。然后今年又研究了一下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狄更逊虫化石,发现狄更逊虫中间有一条可以弯折的线,这条线与贝类中间连接两边的线是相同的,如果狄更逊虫从中间弯折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与王家湾金钉子剖面的腕足贝壳。所以可以判断北流市贝形海藻珊瑚进化成狄更逊虫,而狄更逊虫却进化出王家湾金钉子剖面的腕足动物贝类。
中国包括世界的化石群发现的化石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一个纪元),而我发现的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虽然只考察了一个大面,但是却发现了不少纪元的化石,如早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还有新生代的海螺、贝类化石等等。所以可以判断我发现的北流市这个庞大化石群是一个多个纪元的巨大化石群。这样的化石群世界少之又少。这对研究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玉林市发现的原始生命形态化石 北流市发现的芭蕉叶海藻珊瑚化石 下面是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化石 下面是宜昌市王家湾金钉子剖面的腕足化石 下面是北流市化石群发现的远古大海贝化石 下面是北流市化石群发现的贝状海藻形珊瑚化石 下面是玉林是那些化石发现的原始坯胎化石 下面是玉林市化石群发现的原始脑珊瑚化石 下面是玉林市化石群发现的原始珊瑚化石 下面是贵州瓮安生物群的所谓“疑源类”化石 强尼虫化石复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