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日,去北流乡贤文化公园蹓跶走走。路遇一熟人,他用本地话跟我打招呼:“喂!伙记佬,食朝未腾?”
这句话分析起来,也挺有趣的。
“伙记佬”,是“朋友”的土白话。在北流,不管人家跟你熟不熟,是不是朋友,甚至是认识还是不认识,都可以互称“伙记佬”。这称呼听起来有点套近乎的意味。俗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有人喊你声“伙记佬”,有时可能就“心里不设防”了。
北流人将一日三餐,称为“朝”“晏”“晚”,“有朝有晚又有晏,有粥有饭兼有肉”,这是过去一代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按时下的话头,是“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而“有朝冇晚”,吃了上顿没下顿,则是生活不够稳定、不够富足的体现。过去,农村妹儿去“睇门口”,一旦打探到相睇的男仔“有朝冇晩”,心里便会七上八下。跟现时的年轻人,相亲时要对方有车有房差不多。“朝”,午饭;“晏”,介于午饭和晚饭之间的一顿非正餐;“晚”,即晚饭。过去,很少吃早餐和宵夜。劳动人民谦称自己为“耕田佬”“做工佬”,因为午后往往还要到田间劳作,而下晏三点多这段,热头最大最猛,人们趁机吃“晏”休顿一下。另外,若家中有客人来,留客吃“朝”之后,还会留客人吃了“晏”才让走。再赖着不走,主人就要准备做“晚”了。客人吃了“晏”,就要起身告辞,这是起码礼节。
“未腾”,是一个语气助词,“食朝未腾?”字面上的意思是“吃过午饭了吗?”这“未腾”翻译过来相当于“了吗”。但同是北流人,南部人和北部人又有所不同。跟你打招呼时后尾带“未腾”的,大多是北部人和北流街人。南部人则讲“嘛啰”,上面一句,他们会讲“食朝嘛啰?”“未腾”和“嘛啰”,都是北流方言问句中“同款”的语气助词。
在城区工作生活久了,除了“多讲普通话”,平日里跟亲友、老乡、同事交流,也常说说土白话。它跟家乡的木偶戏、采茶、米助、芥菜包一样有味道。至于南部人、北部人、中部人北流街人,还是上里人、下里人这是地域性的区别,早已慢慢淡化。“未腾”和“嘛啰”,想讲哪个就用哪个,不再拘泥于自己是上里人还是下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