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30日,历经5年建设的南珠高铁南玉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玉林此前擘画的“三件大事”全部从宏伟蓝图照进现实。乘势而上启新程,立足新的发展起点,我市顺势提出并全力推进“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一幅更为壮阔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目前,新三件大事的推进已实现多点突破、蹄疾步稳,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
南珠高铁玉岑段作为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条重要交通通道,当前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几天前,记者在南珠高铁玉岑段容县南站建设现场看到,施工车辆往来穿梭,近百名建设者正在岗位上有序作业。
据中铁十一局集团建安公司新建南珠高铁玉岑段容县南站工区技术负责人肖万介绍:“目前,项目主体正在进行地下室顶板的钢筋绑扎及木模施工,一、二站台雨棚结构混凝土浇筑已完成两段施工,正在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
南珠高铁玉岑段是南珠高铁南玉段的延伸,西起玉林北站,向东经北流、容县,终至岑溪市。容县南站位于容县主城区南面,建成后,将助力容县纵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进一步提升玉林乃至桂东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荔玉路共线段扩容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该工程是G59呼北高速(荔浦至玉林段)与岑溪至大新公路(信宜经玉林至南宁段)的共线段,起于玉林市仁厚镇西南侧,止于福绵区新桥镇化山村西侧,全长20.3公里,按双向八车道标准改扩建。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荔玉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秦曙光:“目前,项目路基土石方工程、涵洞通道工程基本完成。下一步,项目将全面转入二期施工,以路面、桥面施工为牵引,加快路床交验与梁板架设,同步推进交安、机电工程。同时,持续攻坚南流江大桥、新桥互通、福绵互通等关键节点,其中新桥互通、福绵互通改造预计春节前完成,届时将向市民呈现全新通行环境。”
该项目建成后将构建南宁与玉林城际快速通道,完善桂东南高速网,助力玉林对接粤港澳、融入北部湾城市群,推动其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跨越。
这一幕幕生动的建设场景,正是玉林今年以来聚焦“建枢纽”核心目标,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缩影。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截至2025年10月,玉林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590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7%。在“修机场、造海港、通高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今年玉林“建枢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联运河”建设蹄疾步稳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打通“联运河”物理通道。海上联通持续加密,玉林海港码头获批对外开放,顺利开展国际业务并实现非洲直航货物接卸,今年前10月货物吞吐量达363.56万吨,与钦州港的联动日益紧密。
陆路通道加快构建,梧州经玉林至钦州(玉林至浦北段)高速公路、G324石南至大江口公路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玉林至钦州货运铁路同步谋划,进一步畅通与北部湾港、平陆运河及西江的陆路联系。
江河海联运格局加速形成,谋划玉林画眉河短支航道工程及兴业港项目,深化贵港东津、下山庙等港口合作共建,打通“玉林兴业—西江—平陆运河—钦州港”水运通道。
水利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推进“织水网”举措中,玉林聚焦建设重点,八大任务多点突破、蹄疾步稳。在标志性工程建设上,龙云灌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6.6亿元,占总投资的80.83%,蟠龙水库建设完成95%以上,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玉林部分)完成投资22.71亿元,征租地任务完成率超80%,为工程全线推进奠定基础。三江综合整治、城区防洪减灾、重要水源提质等工程同步发力,45个支流治理项目有序实施,城区8个易涝点得到有效改善,秦镜水库等6座中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56.95%、水质合格率92.57%,均居全区首位。
全市谋划水网项目635个、总投资约680亿元,其中309个完成前期工作,227个开工建设。2024年第一批107个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9.5亿元,进度达63.2%;今年第二批16个总投资32.39亿元的项目即将开工,涵盖供水、灌区、防洪等多个领域,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完成一批”的良性循环。 采写 | 玉林市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