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在我国有祭祀先祖的习俗。不过近来小编发现,在农村,很多村民都会提前1-3日,很少会赶在清明节当日才去祭祀先辈,对于这种怪象专家不解,为啥农民要提前呢?为啥不在清明节当日祭祖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农指出以下几点,道出了实情!
一、遵循先辈流传下的习俗。
众所周知,清明是春分后的一个节气,也是24节气之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寒食节曾经为我国一大“祭祀”节日,而寒食节在清明前1~3日,因此慢慢演化过来,也就有了“清明节祭祀”的习俗,二者也融合在了一起,也就有了一些地方的农民提前1~3日烧纸祭祀先辈的习俗了!
第二、工作太忙,只能提前祭祀先辈。
众所周知,清明节放假三天,不过,由于假期与周末的关系,很难确定清明节后一天是否上班!倘若清明次日需要返程,那么对于时间来说就比较紧凑了,因此,很多村民习惯了提前1~3日祭拜先祖!
第三、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清明祭祀有“烧纸钱”的习俗,倘若在清明当日“烧纸钱”的话,很多晚辈担忧先辈不能及时收取,因此要提前1~3日,也是为了图个心安!
不过,在农村俗话说“十里不同风”,有些村民还是会选择在清明当日来祭祀缅怀先辈的。而对于提前几日为好,村里的老人告诉我,这主要还是看“寒食节”在那一日,毕竟寒食节有不生火的习俗,因此,避开这一日就好!
综上所述,随着清明节将至,不管是提前还是当日选择去祭祖的村民,需要注意,这是一件很庄重的仪式,饱含了对先辈的思念和尊重,因此在穿着打扮上一定要肃穆庄严,不能太过轻佻!而且,选择时间点,一般是在午后13~15点间,这主要是因为清明前后,尚有寒意,而且时常会有风!对于村民来说,祭祀先辈难免心生悲痛,也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