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八角林的“增值密码” 玉林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见闻 眼下正值八角的秋果产果期,在位于北流市山围镇丰垌村的崇山峻岭间,漫山遍野的八角林即将迎来采收期。放眼望去,大部分八角树经过矮化嫁接后硕果盈枝,站在路边伸手就能够到其果,呈现出树茂果繁的喜人景象。 林地流转林农增收 这一喜人景象的背后,是当地推进八角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丰垌村村民杨相源一家原来自主经营120亩八角林,尽管夫妻俩一年到头精心管护,但除去成本后却只得两三万元。转机出现在相关部门对其林地进行确权发证后,去年起,他将自家的120亩八角林流转入市,由国有企业玉林市农投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统一接管经营。在领取一次性补偿金、林地租金及产出分红后,杨相源还以管护工身份获取工资,4份收入加起来比原来增收不少。 “公司聘请我管护林区,日工资200元,比自种自收既轻松又增收。”杨相源说,更让他高兴的是,改良后的八角林产量提升且采摘安全,省去了人工成本和攀高风险。
丰垌村地处大容山腹地,种植八角历史久远。如今,全村共有山地3万多亩,其中八角林约1.5万亩,八角种植户约500户。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村已经获得林地确权和发证的村民共有30多户。”丰垌村村支书冯彬介绍,“去年以来,约有2000多亩林地集中流转到玉林市林投公司,并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方式统一经营。”近期,丰垌村预计将有100多户农户获得林地确权颁证,有2000多亩林地进入测绘阶段,为下一步深入推进林地流转经营奠定了基础。 这一改革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23年10月,玉林市林投公司在北流市山围镇设立办事驻点,创新“补偿款+十年预付租金+20%鲜果分红”合作机制。近两年,山围镇丰垌村、都宫村、甘竹村三村获八角分红收入共计75.2万元,企业通过聘请村民采摘、护理八角,带动了130多人就业,支付务工费98.3万元。 三效并举谋发展 玉林市林投公司与山围镇各村共同推进林地流转,将农户经过确权后的零散林地整合起来纳入国储林范畴统一经营,正是玉林市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截至目前,玉林市林投公司国储林项目累计流转林地约8万亩,其中营林面积约7万亩。我们在北流市山围镇建设八角优良品种采穗圃300亩,通过实施八角低效林改造,将原来的亩产50公斤~150公斤提高到了750公斤~1000公斤。”玉林市林投公司副总经理周剑英表示,通过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主要提升了三方面的效益。 具体而言,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了权属清晰、责权统一的集体林权制度,公司目前共领取不动产权证154本(经营权证),涉及林地面积1.76万亩、惠及农户1914户,不仅让经营者吃下“定心丸”,还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企业也能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经营效率,带动林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态效益方面,成功打造了玉林市国家储备林多功能协力经营示范基地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样本,并通过“两最”“两快”模式改造林权,构建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方面,玉林市林投公司首创“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和村集体实现了租金+分红+就业+产权+村集体收益的多渠道创收,真正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改革成效正在不断显现。据了解,玉林市作为广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市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落实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在有效解决林地的权属争议的同时,当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包括以“林地入股”“林木变现”“保底分红”“托管分红”等多元合作方式,引导农户自主流转林地经营权,并创新推出“八角目标价格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破解了农林企融资难问题,也实现了林业增产、林农增收、林地增效的目标。 一组数据印证了改革成果:自去年深化改革以来,玉林市林地确权面积增加52.23万亩,其中新增香料种植面积超1.5万亩,通过创新“国储林+香料产业”模式,推动了玉林市香料产业三产联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