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查看: 26811|回复: 0

[北流姓氏文化] 为国为民,这个姓氏才人代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无锡

  蓝姓是一个以赐姓和封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点和条件下形成的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由此,便可看出蓝姓人的顽强、坚韧、勇敢、担当和包容。

  无论哪个朝代,蓝氏族人都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如今,玉林蓝氏族人秉承先辈精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聪明智慧和磅礴力量。


蓝氏图腾
d0213dffc36ef620ff2df479de8bf49b.jpg
〔释义〕

蓝的本义是草名,为一种称蓝靛、蓼蓝的植物。由蓝草榨出的草汁,是一种可做染料的汁液。据说,我国早在商朝时已懂得用植物汁液染布的技术。最早种植蓝靛草,使用草汁染布,穿蓝衣的氏族称蓝人,蓝人以此为氏族的名称和图腾,并作为族徽。其居住过的地方带有蓝字,并以蓝名山和水,建立的城堡称蓝邑,最终出现蓝姓。





蓝姓人口
60ff9307d11d940a17d331a631d1c1a7.jpg

据蓝姓相关史料,蓝昌奇公为天下蓝氏的始祖。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喾二十二年(公元前2415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新郑县)火旺公。蓝氏后人尊蓝昌奇为蓝姓的始祖。






家风家训
9fc1b6b9d08ab2231e1decfb2d963d83.jpg
孝悌当重,
宗族当睦。
祠堂当展,
祭祀当敬。
学术当求,
职业当勤。
戚里当厚,
节俭当崇。
闺门当肃,
国课当完。
争讼当止,
孤寡当恤。

蓝姓渊源
0cc3971de69713f07886318cbc733355.jpg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民间文艺研究室在20世纪90年代编印的《蓝姓传略》。
关于蓝姓渊源,有五种说法:

  源流一:源于嬴姓。出自远古贤者伯益之后裔秦子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战国中期,周显王二年(公元前367年),秦献公为了向东发展,在蓝(今陕西蓝田)地设县。在秦子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自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蓝氏正宗。

  源流二:源于姜姓。据福建省武平县大禾乡的《蓝氏族谱》记载,当地蓝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是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任为火旺公,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汝南堂名即源于此。源于姜姓另有一说是出自战国时期狄族中山国大夫厘诸君,属于以封邑地名称为氏,封地在蓝邑(今河北迁安)。

  源流三: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大夫亹,属于以居邑地名称为氏。江西省高安市蓝坊村等的《蓝氏族谱》记载:蓝姓源于楚国大夫亹。本宗源自芈姓。楚国公族大夫亹,因任蓝县尹,世称蓝尹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为本宗得姓始祖。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出任蓝县(今湖北荆门)令尹,因此后世称其为“蓝尹亹”。在蓝尹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地为姓氏者,即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湖北、湖南、福建和江西等地的部分蓝氏族人尊奉蓝尹亹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源于畲族。浙江省兰溪的《蓝氏族谱》记载畲族的蓝氏来源于盘瓠的次子蓝光辉,其受封护国侯,居处汝南郡,为畲族蓝氏的始祖。有的畲族蓝姓族谱错记蓝光辉又名蓝昌奇。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蓝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蓝人,亦称褴人、滥人,是商末周初的周王室内宫设置的一种官位。因其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称褴人或滥人。在史籍《大戴礼》中记载:“蓝人,文王官人,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在蓝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蓝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蓝氏。

  此外,蓝姓族人也有源于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情况及迁徙路线
18795f80cec576a9512d69c335bd4a36.jpg

  据相关谱志资料记载,早在明朝年间,就有蓝氏的祖辈迁至玉林居住生活。据《蓝氏族谱》记载,大约明朝中期(大约是在公元1500年前后),出生于广东大埔县胡寮下沥村的蓝氏祖辈蓝法秀到广西梧州任职,后其四子全部迁至陆川居住。目前玉林蓝氏主要分布在陆川、博白和北流。


5e1c8d18a57c6c57371410872da021f9.jpg   博白蓝氏宗亲会副会长蓝子恒(左)在查阅蓝氏祖辈进入玉林的迁徙路线。
  陆川县蓝法秀宗支。明朝中期,蓝法秀自广东到广西梧州任职。其后,他的四个儿子蓝蓬玉、蓝芳玉、蓝腾玉、蓝茂玉大约在明朝中后期,迁入陆川县横山镇石塘村开基创业,尔后相继迁入博白。

  博白县蓝氏宗支。1.蓝蓬玉宗支。蓝法秀长子蓝蓬玉宗支于公元1560年间离开陆川,迁入博白宁潭镇西岭潭门苏村居住,后子孙播及博白多个乡镇及浦北、防城港、邕宁、宁明,海南东方市,广东省英德等地,有小部分迁入越南。

  2.蓝芳玉宗支。蓝法秀的次子蓝芳玉继蓝蓬玉之后迁入博白新田镇那花村,后代迁居县境外的有陆川县滩面诸村,北流市松花大埌塘,塘岸塘肚等地。

  3.蓝腾玉宗支。蓝法秀的三子蓝腾玉随二兄蓝芳玉同迁博白新田镇那花村重开基业,之后子孙迁往博白各乡镇及陆川县横山陂头村等地。

  4.蓝茂玉宗支。蓝法秀的四子蓝茂玉,在诸兄外迁后,留守石塘基业。其后,其子孙迁居博白径口镇茶根村杨埇(古称马禄堡)。后迁往博白各乡镇及陆川县横山镇、大桥镇、沙坡镇,北流市山围镇铁炉村、东风村,清水口文第坡,六麻镇六楼村。

  北流市蓝氏宗支。1.蓝芳玉宗支。蓝法秀的次子蓝芳玉继蓝蓬玉之后迁入博白新田镇那花村,后代部分迁居北流市松花大埌塘,塘岸塘肚等地。

  2.蓝茂玉宗支。蓝茂玉子孙先是自陆川迁居博白径口镇茶根村杨埇(古称马禄堡)。后部分迁往北流市山围镇、清水口镇和六麻镇。







本姓人自评
7fa4a7be2530f047dcc4244119690558.jpg
  坐落在博白县凤山镇竹围村大村屯的蓝氏宗祠。
  蓝姓是一个以赐姓和封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点和条件下形成的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由此,便可看出蓝姓人的顽强、坚韧、勇敢、担当和包容。

  在探访蓝氏宗族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哪个朝代,蓝氏族人总能立时代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民族的振兴、为国家的富强挥洒汗水与热血,无私奉献。修身、齐家的人文理想,民族大义前绝不退缩的担当,人生的追求、个人的理想永远同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胸怀……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蓝氏族人的内在品格,成为了他们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蓝氏族人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他们始终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去展现大真大爱大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激扬祖辈之精神

  生活于广西的蓝氏族人,多聚居于偏远山区。在以前,蓝氏族人饱经苦难,为了生存,他时常要面对外来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们却能在艰难中,行而不辍,奋勇向前,永远朝着理想生长。通过《蓝氏族谱》及相关史料,回望一代代的蓝氏先辈走过的足迹,会发现,在一代代蓝氏族人身上,都延续着这种勇敢、坚强,智慧、不轻言放弃的品性。而且,这种优秀的品性,已经沉淀为蓝氏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了一代代蓝氏族人不断向前的内在力量。在不少蓝氏祖辈身上,都能看到这种优秀品性爆发出来的惊人能量。比如,一生战功无数的明朝开国名将蓝玉。这位明朝著名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中,蓝玉为先锋官,先出雁门关,在野马川(今克鲁伦河,位于中蒙边境)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接着又打败在土剌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国乌兰巴托西)扩廓的军队。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又亲自带兵攻克占领兴和(今河北张北),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又与沐英一起征讨西蕃的叛乱,一生战功累累。

  蓝玉这种以剑问道的大智大勇,是蓝氏宗族的精神内核和精神骨架。蓝氏自得姓至今,已4700多年,之所以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地繁衍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宗族有着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民国初期,在博白县风山镇活跃着几支以龙州八、刘初南、严德胜为首的几股匪帮。某年七月,匪首刘初南率匪帮洗劫聚居着众多蓝氏族人的一个村庄。蓝氏族人蓝茂玉、蓝上猷等,决定武装自卫,对土匪用武力治之,保卫乡亲们的家园。他们先是发动村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到亲戚家躲避,部分年纪太大、不便远走的老人,则集中到蓝茂玉家的大书房中。当天晚上,以蓝茂玉家的砖楼作为碉堡,组织村中的年轻人对土匪进行抗击。蓝茂玉和蓝上猷及一众年轻人的英勇感染了不少村民,不少妇女也加入了战斗阵营,她们制造**、磨谷、储水煮饭,为在前线抗匪的村民**了有力的支持。后来,在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土匪被击退,成功保卫了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时隔半年之后,土匪又攻打凤山的另一个村庄,蓝茂玉再次率族人挺身而出,阻拦土匪。在遭到土匪反击的情况下,紧急组织战斗力量,并亲自守住村门楼,率先打倒了两名土匪。最后,与土匪战斗了两天两夜,大败土匪。

  危难时刻,蓝氏后人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守护着家园的每一寸土地,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篇章。这种大义面前,敢于挺身而出的大智大勇,是蓝氏宗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它积淀着蓝氏宗族先辈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蓝氏宗族的精神基因,也代表着蓝氏宗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蓝氏祖辈这种大义面前勇于牺牲的精神,也为蓝氏后人的精神注入了深厚的血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蓝氏不少年轻人都参军入伍,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据70多岁的蓝氏族人蓝子恒介绍,以他所在的博白县凤山镇竹围村大村屯为例,每年到了征兵的时候,蓝氏的适龄青年都会踊跃报名应征。一些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无论路途多远,也都会赶回来报名。——崇尚英雄就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肯定能英雄辈出。蓝氏宗族,慕此风而尚此志也。

  不负时代的使命

  在蓝氏的家风家训中,做事勤为先,是蓝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核心要求。蓝氏宗族是一个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现状、勇于拼搏的宗族。蓝氏家谱对蓝氏祖辈蓝采和的第五代孙蓝成之有如下记载:“立身淳良,持身勤俭,竭力耕种,为邻之倡,后生懒惰者,多愧见公也。”从这段记载,就可以看出,蓝氏族人总以先贤为范,从不驰于空想,从不骛于虚声,积极投身时代的舞台,努力奋斗,在奔跑中奋力逐梦。

  在《蓝姓传略》一书中,就说到陆川县大桥镇的蓝氏宗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每户蓝姓人家都拥有自行车,拥有缝纫机的户数也占百分之八十,拥有电视机的户数则占到百分之六十。还有两户拥有汽车,一户拥有中型拖拉机。从这组数据,就能看出蓝氏族人身上所有的“勤俭为本,自必丰亨”的传家思想。

  北流籍70后退伍军人蓝光,当初从部队退役回来后,以5万元创业资金创办招投标公司和建筑公司,只用了5年时间,就拥有资产2000多万元。后来还曾把业务扩展到了饮食和宾馆行业。今年50多岁的蓝兴是博白县东平镇珠华村同和田庄人,远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江南中学教书。从2014年开始,他投入大量资金建家乡,建集体活动室、铺设村道和建饮水工程等。两年前,他还投入数十万元,购置了挖掘机、拖拉机和手推车等,用来清理村里倒塌旧房屋。为建设村庄,他前前后后共投入了近百万元。而这些钱,不少是他以“先用未来钱”的方式借来的,即把自己的工资卡押给别人,然后从别人身上借钱。说起为村里做的一切,蓝兴表示,只要能为村里办点好事,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就能感到特别开心。而像蓝兴这样将“达者兼济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传承于心的蓝氏族人,还有不少。

  对一个宗族而言,有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是宗族的精神力量,一是宗族的思想力量。蓝氏族人以勤立业,以绩立身,体现了蓝氏宗族家风的良好传承。

  勇立潮头写新章

  在蓝氏家规族训中,还有这么一条:“学术当求”。蓝氏宗族对培养后代颇为重视,历来有用钱物激励后人勤奋向学,努力求知的优良传统。到了近代,甚至还有个人自己出钱物来激励宗族后辈努力学习的例子。据《蓝氏族谱》记载,民国时期,陆川的蓝氏祖辈蓝玉云就曾拨出二十石谷作为奖学谷,如族中有能读到中学毕业者就能享受到奖学谷。——因为这个优良传统,玉林蓝氏宗族向来英才辈出。如清代进士蓝祖昌、登士郎蓝有英、武庠生蓝有苍、乡宾蓝有珠,民国时苍梧县政府秘书蓝德财,武术教练、一级拳师蓝海,中南政法大学硕士、中国重汽柳州运力公司副总裁蓝军。等等。蓝氏宗族学风鼎盛,群贤辈出。

  而在文化传承上,蓝氏族人也自觉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在20世纪90年代初,广西蓝氏族人就编写了100多万字的《蓝姓传略》一书。据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蓝姓先祖在历史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和过程,并在各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发生过的不同程度的演变,如先祖的集居、分散、迁徙(原因及路线)、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尤其在“家规族训”这个篇章中,收入了广西各地蓝氏宗族的家规族训,这为传承好利用好优秀家训家风文化,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蓝姓传略》堪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一部民族史诗。——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传统。蓝氏宗族挺膺担当,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蓝氏宗族在编写《蓝姓传略》一书的过程中,还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他们编写这部书,可谓是跨省界、跨国界的一次大行动。来自两广、江浙、河南、湖南、福建、海南、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蓝姓族人纷纷参与其中,牵动数万人之多。特别是香港和新加坡的蓝氏族人,在接到编委会的信件后,20多天后就来信呼应,而后寄来10多万字的材料。新加坡的蓝氏总会会长蓝秉枢更是亲自寄来新加坡《蓝氏宗谱》一本,并两次来信表示同意合编《蓝姓传略》。从这个角度看,《蓝姓传略》的编写,堪称一次推动民族团结的大行动。而这,也势必能激起海外蓝姓族人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行而不辍,勇于担当。如今,玉林蓝氏儿女延续着祖辈的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始终在朝着梦想的方向奋力奔跑,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采写 | 玉林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